《传习录》随笔-薛侃录-二

侃问:“专涵养而不务讲求,将认欲作理,则如之何?”

先生曰:“人须是知学,讲求亦只是涵养。不讲求,只是涵养之志不切。”

曰:“何谓知学?”

曰:“且道为何而学?学个甚?”

曰:“尝闻先生教,学是学存天理。心之本体即是天理。体认天理,只要自心地无私意。”

曰:“如此则只须克去私意便是,又愁甚理欲不明?”

曰:“正恐这些私意认不真。”

曰:“总是志未切。志切,目视耳听皆在此,安有认不真的道理!‘是非之心,人皆有之’,不假外求。讲求亦只是体当自心所见,不成去心外别有个见。”

心得:

1、专涵养和讲求什么关系?

《徐爱录》-三 问:“...如事父一事,其间温凊定省之类,有许多节目,不亦须讲求否?”答:“如何不讲求?只是有个头脑,只是就此心去人欲,存天理上讲求。就如讲求冬温,也只是要尽此心之孝,恐怕有一毫人欲间杂。...这都是那诚孝的心发出来的条件...”。

《徐爱录》-七 “‘礼’字即是‘理’字。‘理’之发见可见者谓之‘文’,‘文’之隐约不可见者谓之‘理’,只是一物。“约理”只是要此心纯一个天理。要此心纯是天理,须就‘理’之发见处用功。”

《答顾桥东书》-二 “区区格、致、诚、正之说,是就学者本心日用事为间,体究践履,实地用功,是多少次第,多少积累在!正与空虚顿悟之说相反。”

《答罗整庵少宰书》-三 “凡执事所以致疑于‘格物’之说者,...必谓其一意于纲领本原之约,而脱略于枝条节目之祥也;比谓其沉溺于枯槁虚寂之偏,而不尽于物理人事之变也。审如是,岂但获罪于圣门,获罪于朱子?”

《答顾东桥书》-七 “夫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而必曰穷天下之理,是殆以吾心之良知为未足,而必外求于天下之广,以裨补增益之,是犹析心与理而为二也。”

2 、良知即是天理,认不清天理人欲只是志未切

《陆澄录》-四八 “人若真实切己用功不已,则于此心天理之精微,日见一日,私欲之细微,亦日见一日。若不用克己工夫,终日只是说话而已,天理终不自见,私欲亦终不自见。如人走路一般,走得一段方认得一段;走到歧路处,有疑便问,问了又走,方渐能到得欲到之处。今人于已知之天理不肯存,已知之人欲不肯去,且只管愁不能尽知,只管闲讲,何益之有?且待克得自己无私可克,方愁不能尽知,亦未迟在。”

《陆澄录》-六五 “今为吾所谓格物之学者,尚多流于口耳,况为口耳之学者,能反于此乎?天理、人欲,其精微必时时用力,省察克治,方日渐有见。如今一说话之间,虽只讲天理,不知心中倏忽之间,已有多少私欲。盖有窃发而不知者,虽用力察之,尚不易见,况徒口讲而可得尽知乎?今只管讲天理来顿放着不循,讲人欲来顿放着不去,岂格物致知之学?后世之学,其极至,只做得个‘义袭而取’的工夫。”

你可能感兴趣的:(《传习录》随笔-薛侃录-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