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与教育》| 教育是什么?

文/慧心素履

在分享《民主与教育》这本书之前,先分享一个关于读书阅读的栏目,是出自《看理想》系列节目之《一千零一夜》。

一千零一夜,看见另一种可能

《一千零一夜》是完全超越以往的文化、阅读类节目,由梁文道策划并主持,全程实景拍摄,每集都在夜间拍摄,梁文道在街头、地铁、公交车等交通工具,导读中西方的经典书籍,寻找都市人渐渐遗忘的阅读乐趣,以梁文道的视野及关怀,体察一本书的多个面向。

今天是我邂逅《一千零一夜》的第一夜——第二百一十夜《改革国家必须从教育开始——民主与教育》,在梁道长娓娓道来的讲述中,走进五四运动时期,从外国教育家约翰·杜威的视角,看到另一种教育的理解。

第210夜-改革国家必须从教育开始

教育是什么?在书中,杜威提到了对教育的三种理解。

首先,教育是生活。杜威认为,教育对于社会而言,就犹如一个个体的生命必须通过进食来延续生命。教育贯穿于每个人的生活中,衣食住行都是生活,其中也蕴含着教育的意义。

除此之外,教育还是一种从未成熟到成熟的状态。每个人的成长或受教育的过程中,从时间维度来看,我们的年龄在不断增长,从婴儿到幼儿,从少年、青年、中年再到老年,这是一种成长的过程,但从内在成熟度角度来说,更是一种从未成熟到成熟的心智升级状态,而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便是教育。

在不同的教育阶段,我们获取的教育知识不同,而低年龄段获得的教育知识,又为下一个年龄阶段接受教育奠定基础,甚至会提升未来教育获益的加速度。这是从学习知识层面获得教育,另一个层面,还有将教育知识运用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理解和运用,从这个角度来讲,也印证了教育就是生活。

更重要的是,教育是一切经验的重组。在学习阶段,经验是可以是在接受教育过程中的知识,比如在九年义务教育或者大学高等教育中所习得的科学知识或人文社会知识,这是我们认识世界的基础。然而,当我们结束学生时代,正式以一个“社会人”身份进入职场或者整个国家,甚至世界的社会大环境中,过往学习到的一切知识都是我们在社会中立足的经验基础,需要通过经验的重组,来应对时刻变化的一切。

从这个角度讲,教育并不意味着死板地学习一切知识,而是要将知识转化为个人的经验,是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践行后的心得,是可以再进一步改造或升级应用到更为复杂的场景中,这是教育的最终目的。

更准确地说,教育是应该让一个被教育的人懂得怎么样一步一步前进,适应一代一代的变化,就如同杜威在他这段很有名的话里所说的:

教育的目的是要使人能继续受教育,或可说,学习的目的与从学习中得到的报偿,是继续成长的能力。

所以,我们探寻教育的目的时,不是跑到教育过程以外去找,不是把教育当作为那个目的效劳。我们的整个概念不容许这么做。

我们要注意的是,目的就在过程之内,与目的定在过程以外的截然不同。后者会出现,一定是因为社会关系不能平等地保持均衡。

在社会关系不平等均衡的情况下,群体中的一部分人的目标会受外力左右;这些人的目标不再是从他们本身经验的自由成长而产生,名义上虽是他们的目标,其实是别人遂愿的手段。

其实,从一个个体角度来讲,教育是一个人的生活,是一个人从未成熟到成熟的状态,更是一个人一切经验的重组,也是这三种教育组成的一个真真切切的人。既然每个人是教育的结果,那每个人之间也存在教育的碰撞和融合,所以,我从中延伸的另一种理解是,教育是人点亮人

在每一个人被教育塑造的过程中,由于个人理解和学习程度不同,每个人最终获得了不一样的教育水平,就好像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一样。而教育的结果是,每个人内心都有一盏心灯,每一盏灯正因为教育水平的不同,投射出的亮光也强弱不一,所以在不同的教育心灯中,一个人可以用自己的能量照亮身处微弱光亮甚至黑暗中的人,这就是更深层次的教育,是帮助,是拯救,是人点亮人。

最后,总结一下,在个人层面,教育是一个人的生活,是一个人从未成熟到成熟的状态,是一切经验的个人重组,在个人教育的过程中,是个人不断被教育塑造的过程,是个人力量从弱小到强大的迭代升级,而在人与人之间,教育是个人力量与光亮的影响,愿每一个人能在打磨自身光亮的同时,也能用自己的光亮点亮他人,给他人带来教育的光和热,创造一个只有光亮,没有黑暗的光明世界!

延伸阅读:

《杜威与中国》,作者:张宝贵;

《杜威与中国》,作者:胡适;

《教育即生活》,作者:康桥;

《杜威》,作者:[美]罗伯特·塔里斯。

你可能感兴趣的:(《民主与教育》| 教育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