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2-01

门心皆水物我同春      春来江暖

愿亲友康健如愿       余生皆安

新的一年愿你       从容坦荡 砥砺前行  心无褶皱

由暗夜由荆棘    行至春光

新年当然是要读李镇西的《自己培养自己》

        现在,年轻教师机会很多,比如在成都,一个刚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在30岁以前,可以争取评“教坛新秀”;35 岁以前,可以争取评 “市优秀青年教师”;然后还有区市省各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特级教师”等头衔在前面等着;40岁前,如果想“进入管理层”还可以去报考“校长助理”……从好的方面说,这是“激励机制”;但事情的另一面则是在某种程度上助长了年轻教师的功利心。现在一些年轻人连参加一次主题班会竞赛都有明确的功利目标,每参加一次教学公开课大赛都非常计较获奖等级,因为他们太渴望“建功立业”了,太渴望“一炮打响”“一举成名”了。不少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都有诸如“三年拿下教坛新秀,五年拿下市优青”的“人生规划”,于是每一堂课、每一次班级活动都有教育以外的目的,如“扩大影响”“提升形象”。教师急切地想“率先创 立”什么什么“模式”,或“国内第一个提出”什么什么“理念”,学校也愿意通过媒体宣传、帮助出书等方式“打造”这个“名师”以“提升学校 品牌”。怀着这种心态,想从容不迫地做教育,想耐得住寂寞做真教育, 我认为是不太可能的。 因此,我之所以反对“打造”,就是因为这两个字意味着迫不及待的速成和急功近利的浮暨。

        我发自内心地庆幸,当年我经历的几位校长幸好都没有“打造”我呀,我因此得以自然而然、自由自在地成长。我评上特级教师时,已经 45岁。设想一下,当年校长要刻意“打造”我,把那么多的机会都给我,那么多的荣誉都给我,然后给我“打磨”课堂,给我 “规划”人生……于是我不得不削足适履地去配合领导的打造,每一次展示,每一次汇报。都得按照领导的统一安排。我的个性磨灭,自由丧失,同时又孤峰卓里遭人记恨,如此一来我即使“名利双收”了,也感受不到半点教育的幸福,何况这样的“名师”也不是真正的名师。

      一次我和吴非聊到人才培养的话题,他说人才不是培养出来的。我就不是谁培养的,我完全同意他的观点,人才是生长出来的,而不是培养出来的,更别说什么打造了,如果一定要说培养的话,那这个培养者是自己。生长的过程的确需要空气,阳光和水,但这些条件都是普惠于每一个人的。那为什么并不是人人都能“生长”(成长)呢?因为“生长”是生长是自己的事。既然如此,那么作为年轻教师,就不要寄希望于别人的“打造”,而应该有“自己培养自己” 的信念、行动和毅力。陶行知是谁“培养”的?晏阳初是谁“打造”的?还有斯霞、钱梦龙、于漪、孙维刚……不都是自己“生长”起来的吗?作 为校长局长,如果一定要说“培养”,那么这“培养”的含义应该是尽可 能给“苗子”以自由宽容的人文环境——形象地说,就是尽可能提供生山来长所需要的土壤、空气、阳光和水,然后就让年轻人自由自在地“生长” 吧!既不要吹毛求疵、横加干涉,也不要指手画脚、过度关照,更不要揠苗助长、豪华包装、大肆炒作。只有最朴素最宁静的田园,才能长出最肥美的庄稼。

      自由,自由,还是自由!——让理想自由高扬,让心灵自由绽放,让本色也最灿烂的标志而不是学校的“形象”和领导的“政绩”……如是, 个性自由舒展,让思想自由飞翔,让每一个教师成为他自己价值和尊严最 “名师”必然生机勃勃且源源不断。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2-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