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媒体艺术考(19)关于数字化

撰写于2021.9.24 / 第一次修改:

#数字媒体艺术考# 第十九个问题

Digitization,首先需要明确的,它是一个名词,不是形容词。所以,它是一个独立的概念,不是归属于数字的一个附属描述。

它不可以被简单地定义为是数字方法或是数字理念的引入之后的结果,它应该有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同时配有一套完整的方法结构。从数字技术到数字理念,再到数字应用的方法。数字有自己一套清晰的发展脉络,以及赋能价值。数字化与数字一定是存在明确的区别的,但数字化的建构才刚开始,甚至悲观地说可能还没有开始。

简单说,数字化不是数字之后,它同样也存在于数字之前,甚至应该说,它其实和数字技术、数字艺术、数字应用之间有着明确的隔阂,把这个隔阂理清楚了,数字化的逻辑才能算真正的建立。这个思路大概可以类比到 游戏 与 游戏化,军事 与 军事化, 两者自然是有着内在关联的,这一点毫无疑问,但同时,也应该更坚定地承认,两者某种语境下,其实可以没有关系,是两个完全独立的名词。

那么数字化讨论的是什么呢,不妨可以把它先和数字之间离得远一些,拉得越远越好,把距离界定了,然后再想着拉近。当然这个远也是有约束的,这个约束来自于我们的认知,至少我现在还没有能力把这个距离拉得很大,这根本上的原因就在于还没有更确切地认识数字化。这需要一个很长时间的讨论。

数字化首先应该建立在一种思维范式上,这一点可以在计算思维、程序思维上寻找关联点。它是把事物的抽象、量化成数字信号作为思考的入口,所谓数字信号包含两层含义,一是0/1或其他进制数据构成的编码化,二是在编码过程中涉及到必要的压缩与加密,换言之,数字化会构建其自身的一套语境系统,它一定是内构的,独立的,为了其进一步在自身的世界里发展所必须的。

数字化从具体的任务或需求中来,有着明确的目标,但同时,在完成目标的过程中,其自身的语境体系会创造一个具有复刻意义的新的内构空间,在那个空间里,可以产生更新的需求,进而完成超于对当前任务体系的创建,这一创建过程,可以理解为克隆或是孪生,这大概也是数字化自身的一种基因特征所在。

用生物学的思维,细胞的产生源于基因生存在的欲望,他需要蛋白质用来保护DNA核酸单位,最后在组合过程中产生了生命体,或者生命体的产生其实也只是假象,他只是基因生存需要下通过组合完成的对这一需求的进一实施保障。那么数字化也差不多会有同样的逻辑。在这样的思考下,数字化只是表象出来的那个生命个体所呈现的形态,而生命的内核,基因才是真正生命的载体,那么数字化的真正内核是抽象与量化之后的数据复制与传播。或者可以成为数字DNA。这样的思考会有些太过于激进,但大概能帮着我们跳出当前的框架建立更富有建设性的思考。

但这样的数字化,虽然离数字有些远了,但与计算思维之间的篱笆还没有插好,这个后面慢慢来。至少在圈地上,拉着马跑了一小段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数字媒体艺术考(19)关于数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