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南䊾子
01
8.21南国书香文化节专场活动“书香A市”之诗歌朗诵会顺利落幕。
四天后,汐宸像往常一样打开屏保,翻看新加入进图库的几张照片。最近按下快门的次数少了许多,镜头下也便只保留了为数不多的几张照片。构图是声情并茂的朗诵者和一面油棕色的屏幛,第三排的深棕书架上整齐地摆放着金庸的《天龙八部》,一张矮小的桌子,天花板上打下微醺的灯光,映照着扇面上书法笔触摹写的“书香A市”中的“书”和“A”字,画质不算清晰,但却是最令汐宸动容的几个瞬间。
她反复看着拍下的照片,仿佛和现场直播仅仅是一个液晶屏的距离,色彩,人物都有。但却总感觉少了些什么。
说不出来。
汐宸决定打开,翻回四天前朗诵会结束后在小岛发的帖子,那是她感受最深的时刻:
“许久没有认真聆听这样满腹深情的文学对话了,恍若,耳边生出一朵周敦颐笔下的莲花,在世俗的糟粕中亭亭净植,不蔓不枝,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那是我对文字最初的期待,当人们都手持各种设备抓拍台上人动情的镜头时,我不知道他们冰冷的镜头保存的那些瞬间,是否也能保存此刻的心跳。我只知道,此刻我不愿意用任何媒介代替双眸鲜活的感知,只愿忘记周遭、热泪盈眶······”
02
在这个日新月异,信息大爆炸的智能时代里,21世纪人荣获了时代赋予他们的“第六器官”——手机。一个一旦罢工了就会被世界误判死亡的重要器官。
平日里,汐宸总喜欢用美图来把照片精修一下,简单点也要加个滤镜,前前后后加上原图每吃一顿饱、和朋友会个面、出席一场活动,甚至,只是买杯奶茶就占了几十兆的内存。 而这些只是为了成全一个高赞的朋友圈,似乎睡前收获越多的赞,周公会施法让梦变得更香甜。
对于爱人,她早忘了上次和丈夫耳语“wanan”是什么时候的事了,即便就在身旁,她也习惯发个晚安表情包草草了事。
一周前丈夫拖着行李箱兴冲冲地离开了家,理由是他觉得自己在家的地位不保——他的女人关灯前最后摸的总是那个可恶的被咬了半口的苹果手机,而不是他;分明是和他在亲吻,却强迫他也含情脉脉地看着那个不能自知瓦数早已爆表的手机。
“这是我们的生活!有必要为了发而发吗!干脆和手机结婚吧!”
但汐宸不以为然,指责丈夫这么大个人,和手机争什么醋!她只是觉得只有用手机定格下来的,才是永不失真的美好,好像没什么毛病。
03
汐宸是个文学工作者,日常打卡各类文化活动。单看她的朋友圈,就知道她到过哪些会场,又见了哪些大咖。一天编辑让她把本月参加的文化活动写一个报告下来,要具体报告哪场活动留下了哪些深刻印象。
草草听来,汐宸觉得也没什么,就翻着朋友圈找灵感。翻了好半会儿也只能让她零星想起点细枝末节,那些个叫人拍座的瞬间拍是拍了,可是除了相中人那动情的表情外,她再难发掘出一点深刻,似乎,她从未真正用双眼亲临过。第二天交稿,狠狠被编辑骂了一顿,下个月的文化活动不需要她参加了,约等于下个月的工粮被扣除了大部分。
夜深了,汐宸喝了点酒,拖着疲惫的步子踱回小区。简单洗漱完便翻上床慵懒地靠在枕头上,深深地看着旁边这个许久没着主人的落寞枕头,出了神。
她想起第一次和丈夫在赛纳琴岛上相遇的情景,她是游客,丈夫那会儿是个婚纱摄影师。
塞纳琴岛上游人如织,高爬的岩石加深了大海的深邃,“海上明月生,欢娱在今朝。”只一眼, 汐宸的身影出现在一博的摄像机里,阳光耀洒金箔的发丝随风歌唱恍如爱的罗曼曲,两人双目对视如同灵魂触电。他认定,她会是他的新娘;她相信,他会是她余生的避风所。
“那天,满身烟火的你/也在镜头前下跪/灼烧,满身烟火的我/爱的骨头在拔节/今后你便是我的星辰/执子之手,向黎明出发/今后我不再孤单···”
她猛地睁开双眼,拨通丈夫的电话,“亲爱的,我想看着你的眼睛亲口说爱你!”
七夕寄语:
当摄像头是眼睛,摇步机是双足···当我们习惯了用手机代替感官去记录快乐,留在身体上的感知便少了回味的能力。愈是想通过外物记录当下,愈是忘了用心体会此刻。和身边的他/她亲口说句爱你吧!握紧他/她的手,指尖传递的温暖最真实,也最深刻!
七夕预祝快乐!
相信,他/她正在路上马不停蹄地向你奔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