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产品和营销思维,盘活故宫?

故宫博物院的掌门人单霁翔院长,昨天卸任了。这些年,故宫在他的打造之下,火了起来,也“活”了起来。怎么把一个装着都是没有生命、只供观赏和研究东西的故宫“盘活”?

在单霁翔的带领下,故宫不仅精进自身产品,还积极利用营销手段,在互联网尝试各种可能,劲头丝毫不输互联网企业:

利用跨界营销,和各路大牌合作,增加故宫的曝光度;

结合热点事件制造符合自身形象的营销事件,加深品牌在大众心目中的印象;

与媒体积极互动,将更多不为人知的故宫故事传播出去,让大众对故宫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品牌好感度也在这位金句频出的馆长口中得到提升。

除了动漫形象和文创产品,故宫也积极利用影视渠道,增加曝光度,让人们重新认识故宫文化和匠人精神。

2016年,播出了故宫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一上映就获得了网友的一致好评,在豆瓣斩获9.4的高分。

2017年,故宫又推出纪录片《故宫新事》,采用了创新的播出形式——一共五集,每年只播出一集,专门用来记录五年里修缮养心殿的过程。

这两部纪录片收获如潮好评,让大众、尤其是年轻人群从全新的视角,对故宫文化有了更深度的感知。

故宫博物馆在用户体验上焕然一新,故宫IP运作得风生水起,用“反萌差”二次元的方式拉近与年轻人的距离,运用跨界合作打响品牌影响力,拍摄纪录片和综艺,提升故宫博物馆的整体形象。

故宫还通过一系列的事件营销,不断制造“品牌联想点”,将一个名胜古迹贴上了“打卡胜地”的标签,让更多人想要多次的走进故宫博物馆。

单霁翔所掌舵的故宫,在短短7年时间内完成了将一个古老文化IP向年轻化、大众化转型的跨跃性巨变。他们懂得如何击中年轻人,深知如何抓住年轻人的心。同时,更是为后来者开创了有可复制可能性的打造文化IP的方式。

不过,最最核心的,是单霁翔和他带领的故宫团队在努力保持初心——传播故宫,无论何种方式,最终目的是为传播中华文化。

2020年,是紫禁城的600岁生日。故宫拥有1862690件文物,每一件都必须“光彩照人”。这是单霁翔的心愿。“要把壮美的紫禁城”完美地交给下一个600年。

你可能感兴趣的:(如何用产品和营销思维,盘活故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