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学且思——蒲城学习记(二)

看过了古老厚重与摩登现代交织的蒲城县城,我们来到了蒲城县芳草地学校,连片的麦丛,让视野更开阔,也让这几座红色的房子在一片绿树掩映中愈发亮眼。

一走进校门“让展示成为一种习惯”的标语就直入人的眼底,继续往前走,“我们的教育不仅在于当下,更指向未来”同样让人眼前一亮。

这时一群身穿红色校服的孩子们迎了过来。一声声响亮的老师好,一个个呈九十度的弯腰鞠躬,让参加活动的老师们如沐春风。三三两两的学生会随意与我们这些陌生的老师们交流。这是,两位同学拦住了我,礼貌征询,“老师,我能向您展示吗?”在得到我的允许后,男生流利地背诵了朱自清的经典散文《匆匆》,女生补充了作家简介和写作背景。他们的展示,落落大方的仪态,正确流利的背诵,让我对他们刮目相看,也开始理解“让展示成为一种习惯”这句话。

满满几页的活动安排,周密而有序。最让我记忆深刻的是《教师报》副编辑雷振海先生在开幕式上的讲话,他说课改永远在路上,我们要带着问题出发,要有原创的课堂,要有原创的教育,今天我们有什么样的课堂,明天我们就会有什么样的国家。这段话对于我的心灵的触动,不亚于一场大地震。

曾经的我以为,如果我做到了这样或者那样的评判标准,那从个体的角度来说,我就算是一个成功的课改老师了。听了雷先生的话之后,我思考,什么是一个课改老师呢?可能他应该是一个带动学生不断发现问题的老师。解决问题很简单,但是提出问题很难。这让我似乎触摸到了我的教学应该去走的一条路,应该培养学生的思维,让他们鲜活灵动,时时刻刻有自己的想法,能答疑解惑,也能提出问题。让学生是一个生命个体,而不是复制粘贴老师思想、课本知识的机器人。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且学且思——蒲城学习记(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