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Pink橘子糖
近日中国式逗小孩又上了微博热搜,我不禁想起了前段时间香港演员蔡少芬带着两个宝贝女儿,汤圆和包子,参加亲子节目《不可思议的妈妈2》,结果节目第一期,包子就被节目组吓得当场泪奔。
节目录制当天,孩子们被安排了一个特殊的任务——在最喜爱的玩具和代表妈妈的“妈妈陪伴卡”之间做出选择。
妹妹眼里噙着泪水,这时懂事的姐姐在妹妹耳边说了一句悄悄话,然后妹妹不确定的低声说着:“但是,是假的。”
可,工作人员还不死心:“但是你们也选了,是真的。”
“可是因为妈妈都没死……这个是假的……但是我想跟妈妈一起……我真的想……”话没说完,妹妹的眼泪就忍不住地往下流。
被安排看直播的蔡少芬看不下去了,根本顾不上游戏的规则,小跑着赶到拍摄现场,双手紧紧地搂着妹妹,一个劲地安慰:“妈妈没死,妈妈没死,妈妈不会离开你的。妈妈在这里,不用怕!”
妈妈的拥抱和亲吻,终于化解了女儿心中的担忧和恐惧。
蔡少芬为女儿们的行为解释:“她们不明白那个重要性。她们觉得陪伴,不需要卡,我都会陪她们啊。”
或许节目组的初衷是想让孩子珍惜妈妈的陪伴,但实际上却对小女孩的心灵造成了伤害。
在小孩子的眼中无法很明确的分辨什么是真的什么是假的,很容易被一句看似大人开玩笑的话而受伤甚至留下长久的阴影。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放眼四周有很多这样的大人,那些因为那些自私的大人逗小孩的一句话而造成的上了新闻的悲剧也有很多。
曾经看过一个新闻,因为别人的一句“以后妈妈就不要你了,有了弟弟不喜欢你了!”,一位年仅7岁女童把2个月大的弟弟直接从8楼的阳台推下,弟弟当场死亡!而这样的悲剧并不是个例。所以,你还觉得如此逗弄孩子无所谓吗?
我记得我小时候弟弟刚出生的时候总会有人对我说,小橘,你妈有了弟弟以后就不爱你了,那个时候虽然年龄很小,虽然没有像很多新闻里面的一样极端,但是心里面是真的非常不好受,不理弟弟,尽管那个时候的他是个非常可爱的小朋友。
以至于后来的我常常怀疑我妈对我的爱,但后来渐渐长大懂事之后明白那些大人不过是开着自己以为的好笑的实则自私的逗小孩的玩笑,将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
这次过年,我亲眼看见我的一个小侄女也被这样逗了,小侄女明显感觉很不开心不知道该说什么,只知道低下头玩自己手里的芭比娃娃。
最让我觉得痛心的是小侄女走后我假装随意的提起那些被逗有了弟弟妹妹,爸爸妈妈就不爱自己的那些小孩做出的惨痛的伤害弟弟妹妹的生命事情之后,那个逗她的亲戚居然还觉得这样逗小孩没什么大不了,觉得没有人会这么小气,觉得那些被逗之后伤害自己弟弟妹妹的小朋友是有病的。
我出于礼貌没有继续下去那个话题,我内心却感觉是寒冷的,是无药可救的。
还有什么诸如“你是垃圾桶里面捡到的,不听话可以随时丢掉”
“不按时完成作业妈妈就叫警察叔叔来抓你了”
“你爸爸妈妈不爱你了,或者不要你了”
很多很多。。。。。。
从消极的角度看这个问题,小孩子真的会当真,会真的相信那些大人的自私话,如果父母这时候保持沉默不给孩子肯定的话,孩子的内心也真的会受到极大的伤害。
从正面、积极的一面去看的话,只要家长不要当帮凶,不是沉默无语,只要家长能够站在孩子身后给他一些支持和帮助,做他的后盾,其实结果真的没有想象的那么恐怖。
也不要抱着谁逗我们家孩子就跟他没完,甚至撕破脸的心态。一开始就怀有很大的敌意,那又是滑到另外一个极端去了。而且这样会给孩子传递一种信息:谁都不要来惹我!这也是不好的,孩子一点都逗不得,那肯定也不是好事情。
很多小孩子其实都因为大人的逗弄或者父母的不正确教导而形成了很多自卑、内向、过度敏感等性格。
记得我小的时候遇到有亲戚朋友夸奖我的时候我妈总是说看到的都是表象,总是恨不得把我所有的缺点都告诉那个阿姨,我问我妈为什么要这样说,这种时候我爸就会在一旁补充说这是谦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他总是喜欢把这些东西强加成为谦虚。
这是不是谦虚那个时候年幼的我并不知道,但我知道在之后的每一次我看到那些阿姨之后我都不敢抬起头,也不敢给她们打招呼,自卑的觉得自己在这个阿姨面前真的是很差的小孩,这种时候父母会觉得我这孩子不懂事,遇见长辈不主动打招呼问好。
这样一种对待长大之后的小孩真的同那些在一个温暖且得到父母支持肯定的家庭长大的小孩不一样,后者充满了自信与勇气,敢去做,敢去想。前者甚至自卑、拧巴,遇事犹豫不决。
其次,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为人父母应给孩子提供一个有爱的成长环境,让他们感受都来自父母的关爱与肯定,那些鼓励和爱。只有这样即便外界有不和谐的声音和刺激,孩子才能自信反击“爸爸妈妈都很爱我!
在此呼吁所有的读者朋友们,小孩子是用来爱护的,而不是用来伤害的!用爱与包容去对待天真可爱的孩子们,而不是言语伤害恐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