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听到薇娅的事件之后,我不知道你的反应是什么?
我第一时间其实没什么反应,我觉得事不关己,那么多钱又不是你的有啥好兴奋的。
但是很快,群里讨论的话题就吸引了我:
为啥我们勤勤恳恳的上班族,薪资却没有一个网红的收入高?
这个问题,确实有点直击我的灵魂。
我飞速的检索着我脑袋里面的认知,想试图去解释这个现象。
但是愣了许久之后,还是没能找到答案。
直到最近翻阅到《认知红利》和《免费》这两本书,才让我发现了一些蛛丝马迹。
你最宝贵的财富是什么?
要解释上面那个现象,我们需要先回答下这个问题:
你最宝贵的财富是什么?
这个问题可能会有很多不同的答案,但十有八九可能会回答是时间。
其实从某种角度来说,确实是时间,但是这个时间可能和你理解的时间不一样。
就拿我们上班一样,我们和公司或者老板签订的合同,看似买的是你的时间,但为什么购买的是你的时间,不是别人的呢?
再比如说,你签了合同后,你上班时每天就在那里嗑瓜子摸鱼啥也不干试试,看会不会把你开了。
那老板花钱买的是我们什么呢?
答案是:我们的注意力。
就是在这时间内你全身心投入的有效注意力。
说得更加直白点,只有这个时间老板们才愿意花钱给你。
这就是所谓的时薪,里面的时。
影响「个人生产总值」的变量
不同情况下的注意力价值是不一样的,或者说对于不同需要的人,他的价值不一样。
比如你吃饭时的注意力,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不就是吃饭么?这有啥价值。
但是对于一个吃播来讲,他就比较有价值了。
当我们知道了最宝贵的是我们的注意力之后,就需要讨论这些注意力该怎么去计算:
你的时间单位 = 你累计创造的价值 / 用于创造价值的时间
翻译得大白话一点:
时薪 = 你创造的价值 / 创造这些价值的时间
再推导下就能得出另一个公式:
个人生产总值 = 时间单价 * 能产生价值的时间
从这个公式我们可以看出,时间我们大家都是一样的 24 小时,时间单价和能产生价值的时间
就成了关键点。
这就能解释为什么网红们的收入会比我们上班族的收入高了。
我们上班族的注意力是只卖给了一个人,那就是你老板,并且是只卖了一次。
而网红主播呢?
他们同样的是 8 小时,但是他卖给了十几万上百万甚至上千万的人,他们的粉丝。
或许他们对于单个人来说他们的时间单价很低甚至免费,因为那些卖货直播一般也不收费是吧。
但是无奈他们能产生价值的时间多,一个人一小时,十万个人就是十万个小时。
他们能产生价值的时间被放大了数倍,只要其中 1% 的人愿意出一点价格给他,他就会有很可观的收入了。
自从我们的社会进入到了互联网时代,我们的创造价值的方式就在开始发生变化。
在工业时代比的是时间单价,现在好像比的是能产生价值的时间,比的是模式。
时间商人
或许我可以这样说:我们任何人都是一个时间商人。
对于一个时间商人来说,我们可以有下面四种模式去贩卖我们的时间:
一、零售时间
这个很容易理解,我们上班族大都是在零售时间。
走的是小而精的路线,未必是坏事。
只要你的时间单价高,收入也是非常可观的。
二、批发时间
网红们,网上卖课的,自媒体写作的等等,这些人都是在批发时间。
他们把自己的时间包装起来,批发给了很多人,有点薄利多销的感觉。
这样卖时间的人,花的钱少了,但并不会影响创作者的收入,客户面也广了,双赢的模式。
三、买卖时间
我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有时候你需要找某一些资料,但是他被分散在网上各个角落,如果要找齐花费的时间就比较多。
有需求就有市场嘛,
于是有些人就专门帮人收集,然后淘宝上花一些钱找人帮忙搜集。
别问我咋知道的,我经常这么干。
这其实就是在花钱买别人的时间。
四、收时间税
最后这种呢,听着感觉好像没怎么接触过,但是其实我们每天都在接触。
这种模式一般都发生在一些大的APP或者平台上。
当他的用户量足够大的时候,买卖时间的人足够多的时候,他就可以从中间收割时间税。
其实这种平台的关键点在于,卖卖人的数量和质量。
很多人却反了过来,先去建平台,再去找买卖的人,这就容易导致:
当买时间的人来了,发现没人卖时间,下次也就不来了;
卖时间的人,在这里卖不出去,下次也不会再来卖了。
小结
这四种模式没有好坏之分,受到性格、环境、人脉、圈子等多方面影响,所适合的模式不一样。
不要羡慕批发时间的,网红翻车现场今年看得还少么?
也不要羡慕收时间税的,今年倒闭的平台还少么?
不同的模式各有各的好处和弊端,选定一个适合你的赛道,努力奔跑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