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我寄人间雪满头》感(31)

贞儿投江殁了…

林旭遗孀年轻轻娇滴滴也闷郁而亡…

这悲情之车,顺陡坡而滚下,一时半会儿,无刹住轼的迹象。

凡与维新乱党沾点儿气的闲杂人等,统归反上作乱逆忤朝廷的乱臣贼子,大清江山,法网恢恢,漏不得一条小鱼儿,容不得一枚犯子好过…。

隆庆班一杆人等,正忙着排练汇演,不知咋回事儿,弄不清蚂虾在哪头放p哩,就糊里糊涂遭了歪儿…个个被绳梱索绑,不由分说扭上法堂…大约是受了维新一派跳蚤的株连,按律当斩,杀头劈脑,砍瓜切菜儿,二葫芦个个该挂到玄午门外城头上示众,以儆草民效尤。

然,那老淫妇慈禧,眼看天朝权柄又握牢,大老板宝座又坐稳,为安抚民心,胡弄群众,既作婊子又立牌坊,假行仁政,诏告天下,特赦竹心死罪,发边关充军作奴,其余隆庆班乌合之众,各杖刑,散伙改作他业,不准再抱团聚伙,谣言惑众危害社稷,一经发现,格杀勿论。

…那竹心到底还算一条汉子,临发配之即,又托故人,帮烈士林旭出了一本名为《晚翠轩集》的诗书,仁尽义尽,慨然踏上流放之途,虽身为戏子,终饰演了一次铮铮铁骨的大丈夫,也值得后人可歌可泣!

而那仲华,与贞儿恩爱多年,虽一腔热血,浩气干云,却报国无门…终不是后世豪杰蔡松坡,受妓子小凤仙服伺加教唆,待时而动,将军拔剑南天起,弄出惊天动地摧毁腐朽满清王朝的大事体来…而洁身自好的贞儿又不是风尘场中滚爬的小凤仙能踢能咬见多识广颇有计谋…从而,这仲华,自此,昼夜寡语,郁郁不得志。

…孤独的张仲华,搞单飞弄不成事儿,走投无路…无奈何,又重操旧业,仍遁入空门,再次继承师傅空觉的衣钵,作起了江湖游脚行者。

若作者原著可拍成电影电视剧的话,那贞儿是雷打不动的领衔主演,女一号;而张仲华必为领衔次主角。

张仲华若绿叶,只因他一直配色配得好,才衬托出贞儿这朵绝代奇葩显得更鲜更艳更美丽!

那时代的人,在封建王朝专制之下,没有鲜明正确的政治理论作指导,奋斗思想与方向又总是不明确,虽年轻气盛鸡血充盈,欲弄事儿又举而不挺,常闹腾一阵子,又旋疾阳萎早泄,萎靡不振,偃旗息鼓,销声匿迹,归于平淡…久而心灰意冷,远离红尘,不问西东,遁入庙堂,修仙礼佛,仿佛成了那时义士们的最好归宿。

那仲华,身为凡人,也不例外,更跳不出那时草根儿民众的生存规律。…披了袈裟僧袍,能漂泊江湖云游四方保命安身,己经是很不错的处境了!

贞儿丶林少夫人,还有荡尼悟真,生为女儿身,世道混乱,命运不济,虽个个从处子转化成了人妇,做过鱼水之欢行过夫妻之实,但千不该万不该一个子嗣也无诞出,后继归零…不能不说,这是悲剧中的悲情,终为人生之途中一件大大的憾事!

藉此,不由使我联想到许多年前在军营俱乐部集体观看过的一部言情电影《欢颜》中的有关情节:《橄榄树》的优美旋律自始至终周而复始贯穿故事进展之中,萦绕耳畔,让人心动;男主角王恕,热衷于教育事业,在台南山教学,一次护送学生回家途中,遭遇台风暴雨坠崖而亡,这结局也是悲剧,与维新义士林旭(死)及张仲华(未亡)的悲情基本相同,然而,所意外的是,爱着王恕的女友齐盈,美貌而柔情,两人恩爱多年,相依相偎,虽激情澎湃却从不曾越雷池一步做过任何非份行为.…可是,就在王恕出事的前夜,两情干柴烈焰挣脱世俗的羁绊,不依常规地撞进伊甸园,奋不顾身缠缠绵绵忘乎所以酣畅淋漓地痛吃了一回禁果…就是这么一次不合常理的野外媾合,使两者浓凝了爱情的结晶…给亡者带来后继有人,使活着的人有了生存下去的动力和希望!…这种结局,让观众感动,高兴又振奋,喜极而落泪!

同样是悲剧,单从《欢颜》这一伏笔的情节看,实比贞儿林夫人悟真(一辈子无出)一悲到底令人提振精气神儿!

梦暖倾城所著《我寄人间雪满头》整个格调太灰色,太凄凉,太压抑,令人几近喘不过气来,好似让生者在活下的衰途上永远再看不到欢快的阳光…。

原著这么构架,并非作者有意在传播悲观与宿命论等消极理念,而是作者动了心思,着力用了曲笔…让剧中的男主角张仲华在以后的人生旅途中看似无望而并不那么绝望…更没令读者彻底神伤心凉!

故事中的男主角也有了差强人意的归宿和传承人。张仲华受挫之后,又皈依了佛教,依佛门教义教规,作了师傅的出家人,是可以以光大佛法宗旨为名而正大光明地收徒儿的。俗言师徒若父子。收了徒儿的张仲华,无疑是变了形的传宗接代,从而有了薪火相传;从广义讲,也是另一种形式的生生不息!同理,也是佛教历经千年风雨而不衰的根本原因。同样也是信佛之人在黄卷孤灯的现实中有了盼头与狭隘之希望!从小处言,献身佛教事业无后顾之忧,底气也会倍增许多!

任何大难大劫遭遇后,若一概无传承之人了,哪人世还有什么过头?干脆啥也别弄了,人类灭绝算了!…当然,这也不现实。

再说,原著作者梦暖倾城在塑造人设时也并非那么一味的绝情,用笔使意也不是那么太残忍,尽管她曾在答同仁置疑的创作谈中透露过,是在刻意让笔下故事情节偏向于悲剧方面发展的!…作者(她)让男主角张仲华收了徒儿,意下是有了传承的香火…这岂不也是一种喜忧参半而较合情会理的结局么!

…那仲华收的小徒儿叫阿瑶,阿瑶乖巧灵利,让他满意。他不想让徒儿目不识丁蹉跎岁月,他要让阿瑶学诗作赋识书达礼…。

有诗为证:

              君埋泉下碧销骨,

              我寄人间雪满头;

              阿卫韩郎相次去,

              夜台茫昧得知不?

…阿瑶反复背涌着此诗的童音里,那仲华闭目,而脑海里己作着旖旎的梦:他梦见了贞儿对镜贴花黄,并风情万种地哼唱着悟真当年教她的小曲:

        哥好比汉梁鸿田头端坐

        妹愿做孟光女敬重哥哥

        哥好比薛平贵长街流浪

        妹愿做王宝钏相随到那武家坡

        ……

恍恍惚惚,一切过往,交织叠出,一会儿林竹心唱哀江南,一会儿,又现空觉与悟真对唱昆曲《思凡》…声情并茂,让他听得无语凝噎…。

到得后来,入了化境,仲华手中只落得一枚精致的荷包,上绣着一个大写的贞字!

…这大概是作者全文所要阐释的最最核心的要义与主旨吧!

不禁让我拍案惊奇:这是一篇不可多得的而又感人至深脍炙人口的上乘佳作哟!

不仅再叹:梦暖倾城这小女子,精妙构思与生华妙笔,的确了得!

              (读感完结)

3月28下午于苏州玉出昆冈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读《我寄人间雪满头》感(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