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中原

小时候常常碰见“要饭”的,大人们总说是河南人,那时候河南人多,加上自然灾害,确实有许多人整村外出乞讨、杂耍谋生。

近几年到处都有河南人开着改装成房车,全国各地都有的房屋补漏车队,一家大小三四口人日夜睡在车上。

因此,河南在我脑海的形象是“穷乱差”,以至于去年到郑州出差的时候,根本没有参观游玩的想法。

这周参加总行培训活动,又安排在郑州,我心里直嘀估:怎么又去郑州!

然而同事阿楠极力推荐我去河南博物馆走走,多多知晓河南的历史,这才知道河南素有“大象中原”一说。

              走进河南博物馆

图片发自App

黄河九曲回转,在中条山和崤山之间,冲开三门,一泻干里。

中原在黄河的襟抱中,北峙太行,南接汉淮,西踞伏牛,东引齐鲁。这里古称“豫州”、“中州”,这里的远古族民称“华夏”,炎黄子孙在这里繁衍融合,发展成为今天多民族的大家庭。世界四大文明中,只有中华文明一脉相承、绵延至今,中原是这一文明谱系中保持最完整的地域。

中国的文字源在甲骨,出于殷墟;

中国的哲学源在周易,成于老子;

中国的姓氏源在炎黄,根在中原;

中国的国家源在夏代,都于偃师......

中原开启了中华民族文明之源,并在历史发展中

浓笔挥洒,这里名都相望,城垣相叠,文化厚积。数不尽的先贤,生于斯、长于斯,创造惊世奇迹。丝绸古道从洛阳延伸,佛教传经由白马寺开始,中原文化广纳百川,辐射四海,演绎中华民族煌煌生机。


图片发自App

                    偶遇文博广场

离开博物馆返回酒店途经文博广场,远远地听着有人在唱豫剧,大约有七八种乐器伴奏,走近一看,原来是一群“老来红”在自娱自乐。但是每一个人都十分投入,唱的是字正腔圆,伴的是阴阳顿挫,舞的是有板有眼,不是专业,好似专业。

我被他们吸引,在广场逗留半个多小时,发现广场处处都有体现中原文化的地方,比如有少林武僧雕像,老年人群舞《芳华》,小孩子们的杂耍等等。

少林寺武僧铜像

图片发自App

老年人们的街舞

图片发自App

老年人的豫剧

图片发自App


                  有趣的玉米棒建筑

图片发自App

站在金水路与通泰路交叉口的高楼顶端向前望去,郑州会展宾馆如同一个巨大的金黄色“玉米棒”矗立在郑东新区绿地-千玺广场成为一道靓丽风景,吸引众多摄影师拍摄。该建筑因外形绘似玉米棒,而被当地人亲切的称为“大玉米”。

“玉米棒子”由SOM建筑事务所设计,为中原新地标。整栋楼高60层,由科技元素贯穿打造,楼内包含酒店与办公功能。

圆柱形的外观不仅仅象征着古代的宝塔,更是巧妙的与现代科技技术相结合,透示出迈步未来的深刻含义。三到五米高的铝板节段像百叶窗般挂在外幕墙上,并向外翘出一到二米,这种建造运用了最先进的科技手段,更重要的是,外翘的这段距离,使楼内的的视角不受影响,并且保护了玻璃外墙避免受到阳光的直射。与此同时,还间接的利用反射光源,增加室内亮度,使室内采光不受影响。

另一大亮点就是位于大楼顶部的定日镜:通过计算机控制的调光开关调控光量,协助塔的中庭接收到更多自然光线,从而达到一个维持舒适视觉环境的目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大象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