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的美,美在悦耳的声音。10首夏日“听觉”诗词把一曲曲夏之歌传递到你的耳畔

  夏天是喧闹的,其声音是丰富多彩的,蛙声一片、残暑蝉鸣、黄鹂婉转、竹露清响......10首夏日“听觉意象”诗词,如 “夜莺在初夏新试歌声”, 把一曲曲夏之歌传递到你的耳际,使你如身临其境。

1.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出自宋代赵师秀的《约客》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黄梅时节,江南夏夜,雨声不断,青草池塘,蛙声一片。读来使人如身临其境,仿佛细雨就在身边飘,蛙声就在身边响。这看似很“热闹”的环境,反衬出了一种江南夏夜特有的寂静的美。诗人以动写静,蛙声愈是此起彼伏,愈是震耳欲聋,愈突出了夏夜的寂静。这样的夜晚,主人耐心又有几分焦急地等等候约客,本来期待的是约客的叩门声,但听到的却只是一阵阵的雨声和蛙声,心情怅惘至极。

2.残暑蝉催尽,新秋雁戴来。

出自唐代白居易的《宴散》

小宴追凉散,平桥步月回。

笙歌归院落,灯火下楼台。

残暑蝉催尽,新秋雁戴来。

将何还睡兴,临卧举残杯。

  暑尽秋来,蝉随着秋凉的到来,生命的时日将尽,抱树而鸣之声更切;新秋伊始,北雁结队南翔。诗人抓住这种时令和物候的变化特征,把夏去秋来的自然界变化表现得十分富于诗意,称残暑是急切的蝉鸣之声催促而去尽,新秋季节是群雁方引来。“蝉”、“雁”二字为“残暑蝉催尽,新秋雁戴来。”两句的诗眼,不仅使这两个诗句本身意象生动,警策动人,而且照亮了全诗,深化了诗的主题和意境,加强了全诗的艺术感染力。魏庆之在《诗人玉屑》里将这两字作为“唐人句法”中“眼用实字”的范例。

3.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

出自宋代陆游的《初夏绝句》

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

夹路桑麻行不尽,始知身是太平人。

  百花凋谢、布谷啼叫、春去夏至、桑麻葱茏,生机勃勃。诗人把夏景写得传神、清新。眼前的自然美景让他暂时忘记生在乱世的烦恼忧愁,同时反映了诗人期盼生活在太平盛世的强烈愿望。

4.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出自宋代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溪桥 一作:溪头)

  明月清风,疏星稀雨,鹊惊蝉鸣,稻花飘香,蛙声一片。词人从视觉、听觉和嗅觉三方面抒写夏夜的山村风光,情景交融,优美如画,恬静自然,生动逼真,令人悠然神往,是宋词中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佳作。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由扑面而来的漫村遍野的稻花香,联想到即将到来的丰年景象,俨然听到群蛙在稻田中齐声喧嚷,争说丰年。先出“说”的内容,再补“声”的来源。以蛙声说丰年是辛弃疾的创造。

5.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出自唐代王维的《积雨辋川庄作》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雪白的白鹭,金黄的黄鹂,在视觉上有色彩浓淡的差异;白鹭飞行,黄鹂婉转,一则取动态,一则取声音;“漠漠”形容水田广布,视野苍茫;“阴阴”描状夏木茂密,境界幽深。两种景象互相映衬,互相配合,把积雨天气的辋川山野写得华意盎然。正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便是例证。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开阔而深邃,富有境界感,渲染了积雨天气空蒙迷茫的色调和气氛,成千古传唱的名句。《积雨辋川庄作》也是王维田园诗的代表作。

6.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出自唐代孟浩然的《夏日南亭怀辛大》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中 一作:终)

  荷花的香气清淡细微,所以“风送”时闻;竹露滴在池面其声清脆,所以是“清响”。诗人从嗅觉、听觉两方面写出了这种快感。滴水可闻,细香可嗅,使人感到此外更无声息。诗句表达的境界“一时叹为清绝”(清沈德潜《唐诗别裁集》)。写“荷”以气,写竹以“响”,而不及视觉形象,却恰恰是夏夜给人的真切感受。如此悦耳清心的夏夜纳凉,多有清爽闲适的情趣,极富韵味。

7.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

出自宋代杨万里的《夏夜追凉》

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

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

  皎洁的月光,浓密的树荫,婆娑的竹林,悦耳的虫吟,以及诗人悄然伫立的身影。诗人置身其间,凉意顿生,于是又引出结句“时有微凉不是风”,这一真切、细微的体验。这时我们就能想到,前面出现的月光、竹林、树荫、虫鸣,都只是为揭示静中生凉之理所作的铺垫。“浅意深一层说,直意曲一层说”的旨趣油然而生。

8.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出自宋代苏舜钦的《夏意》

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夏席清 一作:夏簟清)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夏日虽炎热,但庭院深深,榴花映照,绿阴遍地,凉意沁人,午睡宜人的环境得到保证。但诗人没接手写午睡,一下跳开,直接写梦醒,而午睡已包含在其中,用笔活泼跳脱。梦醒后,只听得园林深处不时传来一两声流莺鸣啼的清韵。写莺声而不写黄莺本身,既见得树荫之茂密深邃,又以阒静之中时歇时现的呖呖之声,反衬出这小院的幽深宁谧。睡醒后恬静舒适,睡觉时恬静舒适也就可想而知了,这就是诗人想表现的“夏意”。

  笔致轻巧空灵,结构自然工巧,寓流丽俊爽于清邃幽远之中,清而不弱,逸气流转,于王、孟家数外别树一格。

9.柳外轻雷池上雨,雨声滴碎荷声。

出自宋代欧阳修的《临江仙·柳外轻雷池上雨》

柳外轻雷池上雨,雨声滴碎荷声。小楼西角断虹明。阑干倚处,待得月华生。

燕子飞来窥画栋,玉钩垂下帘旌。凉波不动簟纹平。水精双枕,傍有堕钗横。

  柳荫外、池塘上,阵阵惊雷后,下起了一阵急雨。雨滴落在池塘的荷叶上,簌簌作响。好一幅柳外池塘雨打荷叶的夏日风光图。此处一个“碎”字用得巧妙,细腻表现出雨打荷叶的声音盖过了荷叶本身风中相撞发出的声音。夏雨转眼即逝,因荷承故声声清晰。

  词中的这位女主人公,她听到雷声、雨声、雨打荷叶声,却听不到丈夫归来的马蹄声。她看到雨后彩虹,夜空的新月,却看不到丈夫的身影。她又在无望的期待中度过一个炎夏的永昼。她只得怅怅的,恹恹的,独自回到闺房,垂下珠帘,因为她不愿那成双捉对的燕儿窥见她的萦寞,嘲笑她的孤单,可以想见,睡梦中她一定仍在期待。

10.若耶溪傍采莲女,笑隔荷花共人语。

出自唐代李白的《采莲曲》

若耶溪傍采莲女,笑隔荷花共人语。

日照新妆水底明,风飘香袂空中举。(袂 一作:袖)

岸上谁家游冶郎,三三五五映垂杨。

紫骝嘶入落花去,见此踟蹰空断肠。

  溪边采莲花的女孩,隔着荷花谈笑风生,互相嬉戏,或是和风细雨,或是娇喘微微。荷叶田田,芙蓉朵朵,与春风满面的姑娘的粉颊交相辉映。隔着莲花,似有似无的朦胧之美,意趣盎然,富有生活气息。“笑隔荷花”将采莲女纤手拨荷花愉快交谈的神态细腻的表现出来,生动形象。诗人将吴越采莲女的娇艳清纯放在荷花丛中加以表现,描绘出明艳、活泼、大方的采莲女的新形象,语言清水芙蓉,天然雅清,毫无做作,一气呵成,展示出诗人的姿态高雅、清新脱俗。弥补了六朝以来采莲女形象的苍白与虚饰。

你可能感兴趣的:(夏天的美,美在悦耳的声音。10首夏日“听觉”诗词把一曲曲夏之歌传递到你的耳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