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Digital.ai 发布了全球敏捷状态报告,这是该系列报告发布以来的第16份。今年发布的比往年晚了约5个月,在报告问卷和内容表达上也有不少调整。
Agilean 咨询团队第一时间翻译了该报告,本着尊重报告原意,文中多采用直译并保留了原文的排版格式(报告中存在一处引用错误给予修正),如有翻译不准确的地方,也欢迎大家指正。
关注Agilean公众号,留言回复“敏捷”,即可2022年度敏捷状态报告的完整中译版。
自2020年以来,从疫情大流行至常态化疫情防控,从恐惧到坦然面对,疫情在变化,人们的行为也在变化。
从现场办公走向线上线下联合办公,企业在接受敏捷拥抱的同时,也开始接受混合模式(敏捷与瀑布、迭代)。
在本报告中,将全面从人员、流程和工具方面,展现组织协作的新标准、新方式。
以下是几点关键总结,帮助大家快速了解敏捷近一年来的推进情况与未来趋势。
01
收益不仅惠及个人,也惠及整个组织。这才是强有力的投资理由,组织才能够持续坚持下去。公司通常考虑的依旧是降本增效,降低风险。
02
符合市场需要的快和可预期,是业技融合的关键因素。报告中有52%的受访者选择了加速推向市场,44%表达了交付可预测的重要性。这也是衡量敏捷成功与否的关键指标。
03
采用敏捷组织占80%,其中有50%仍然是混合模式,这种状态将长期存在,也反映在企业对敏捷实践仍然处于探索期。
满意度方面,非常满意的占比20%。专业的顾问团队和公司内部的研发效能组织,仍然需要继续努力宣传和实践,以提升满意度。
04
对于高绩效团队反馈的最佳实践:交叉合作和沟通,持续改进技术。这也说明高绩效团队的特点。
05
敏捷聚集价值交付,和业务产品经理保持目标一致才是关键。要敏捷,首先应该告别IT人的自high行为。
06
注意:由于今年新增了Miro选项, 神奇般的42%的使用量,但这个并不代表可以用来管理,而是远程办公催生了对共创工具的诉求。
如果需要T+0的管理工具,欢迎加文末小助手的微信,咨询知微的使用。
07
Scrum是一种工作模式,占比100%也不足为奇,但根据Scrum Guide的完整定义,估计也只是占比0%。得益于调研选项的变更,以往都是单选题,今年变为多选题,看板的使用得以体现。但这并不代表增长如文中所描述的从第14次的7%增长到56%。它们不具有可比性。
08
规模化企业敏捷框架SAFe已发展到瓶颈(编者点评):持续三年在35%(2020),37%(2021),36.5%(2022)
图:2022年报告数据(总共145,SAFe占53)
图:2021年报告数据(百分制)
图:2020年报告数据(百分制)
Agilean信创本土规模化敏捷方法论(ADAPT),欢迎文末加小助手方法论了解。
09
工具和流程的挑战,依然是长期问题
虽然持续不断的反馈领导层参与度不足,缺乏足够的敏捷知识是排名前2的阻碍,但这正是组织在不断请咨询顾问和构建工具的主因。我们仍将面临工具和流程带来的挑战,组织总是有遗留系统,转型也并非0与1转变,敏捷与瀑布将长期存在,工具需要兼容2种方式,才可能稳定推进。
10
我们看到,由于疫情的影响,远程办公的已成为一种常态。仅2%的受访者完全在办公室,还有17%完全远程,51%的偶尔在办公室。这会是一个常态还是员工的一厢情愿,大家拭目以待。译者认为,我们具备了远程协同的能力,如何应用依然需要根据场景去探索。
坚持信念很重要,全面使用企业级敏捷仍然不足,但在已使用的组织中,80%的人员反馈运作良好。
度量业务价值, 离不开协同。我们已发现工具对组织具有较大的帮助,但仍然有较大提升空间,还有很多DevOps团队未能定期整合业务反馈。我们需要组织级工具帮助各角色视角。
因为看见,所以简单。
DevOps最有价值的改进就是端到端可见,可度量周期时间,做全局优化以响应业务交付。
写在最后,规模化敏捷和工具的支撑越来越重要,从小队级敏捷、团队级敏捷、组织级敏捷,离不开标准化与个性化的并存。Agilean结合国内金融组织的特点,打造自适应规模化敏捷方法论ADAPT和组织级需求协同平台知微看板,欢迎读者添加小助手微信了解咨询。
翻译| 熊小龙 程萃 欧兰辉 鲍祎倓 刘雨哲 陈泽荣 周小宁 曹成 雷晶晶
审校| 张棚粟
配图| 欧兰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