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妈妈的自闭症家庭干预:全家总动员!

前情提要

星儿守望者“家庭干预,我和邹小兵当面聊”系列来到第4期咯~

↓↓↓ 戳下方阅读往期文章:

①邹小兵眼中的满分爸爸如何做BSR家庭干预

②假期带娃出游攻略

③跟着做这4张表格,别再说“我不会做干预计划”啦!

本期是由一位职场妈妈分享她“全家总动员”的经验和体会。

▼ 以下文字整理自童童(化名)妈妈在星儿守望者分享会上的发言



大家好,我是童童妈妈,我先跟大家简单介绍下我们的家庭成员情况:

  ★ 我

  ★ 童童爸爸

  ★ 童童外婆

  ★ 童童-5岁8个月

  ★ 童童姐姐-11岁

  ★ 以及雇佣的一位阿姨

我和童童爸爸都是工作族,平时并没有特别多时间做家庭干预,所以我们对全家人都做了计划分工,让大家都参与到家庭干预中来。

4度制定计划:寻找最合适自己的方式

我们的家庭干预计划历经了多次更迭。

版本1:

▲ 2020年2月计划

这是去年刚开始学做家庭干预时做的计划,内容比较简单,包括学习、运动和游戏3个方面。

这个计划的执行不太好持续,可能第一天、第二天时,外婆和阿姨可以照着里面的项目去做,但几天之后再继续做就比较难了,内容太少,选择性低。

版本2:

▲ 2020年9月计划

我们对计划进一步细化,加入了目标和具体的教学方法,比如【认识五个汉字】、【分辨动物的叫声】、【简单的橡皮泥】等活动。

当时只考虑着把简单的认知、手部的精细动作融合进去,还没有意识到要注重社交的元素。

▲ 家庭成员排班表

同时,我也对家庭成员做了一个排班,希望家庭成员有一个轮换,不必一个人来承担所有的干预任务,这样压力会非常大。

版本3:

▲ 2020年11月计划

在不断学习家庭干预的知识后,我们的计划也不断更新着。这是去年11月做的计划表,内容上更加细致了一些。

因为童童认知能力比较弱,所以我们很注重认知,根据她的能力设计了【分辨男女】【分辨你我】【认识数字】等。

版本4:

▲ 现行计划

在加入星儿守望者,学习了一些课程,并且参考了群里家长们的经验,形成了现在的计划。

在这个计划里最大的不同之处是,虽然仍然是有粗大动作、精细动作、自理、玩具、认知等板块,但我们意识到社交很重要,所以把社交元素融入到计划中。

比如,玩具这一块儿,既能提升手部精细动作,又能锻炼社交能力;比如沟通这一块儿,通过邹小兵教授的社交阶梯,我们明白了非语言沟通也很关键,所以会训练童童的手势表达。

▲ 张贴在家里的计划

我们家做了一块KT板,我把计划打印出来贴在KT板上,这样家庭成员都能看到计划,我也不用再一一去解释。

这个计划是以月度为单位的,如果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效果,项目完成了,也有可能会提前更新计划。在计划上面我们会做一些记录,比如外婆、阿姨、姐姐带童童完成了哪一项,就在对应项目后面画“正”字。红色笔画就是姐姐完成的。

关于这些干预计划,我的灵感来源主要是两个内容:

1.《为自闭症儿童搭建社交发展阶梯》

▲ 邹小兵教授社交发展阶梯第三级(节选)

邹小兵教授的社交发展阶梯很明确地把社交能力区分了6个阶段,每个阶段里都有小目标,让我可以直接判断童童现在处于哪个阶段,哪些东西学会了、哪些东西没学会,一项项打“√”。我把整个社交阶梯打印出来,装订好,我们家庭成员共享。我们家会一起交流,也跟机构去沟通目前孩子需要学习提升的部分。

在干预计划中,我会把社交元素编排进去,某个周期就着重攻克一两项技能。比如前一段时间,我们重点训练童童区分你我,和提出“好不好”“行不行”这样一些初级的问题。

2.《0-7岁七大领域评估和下一步教学》

▲ 0-7岁七大领域评估和下一步教学(节选)

这个资料是其他家长分享给我的,内容很细致,有对应年龄的参照。通过这个表格,可以很直观地看到童童和普通孩子的差距在哪里。

比如,童童的粗大动作和自理部分已经达到了,甚至还有超前的。但是认知、理解、语言等方面处于3-4岁水平,有些甚至还是2-3岁水平。

这个表格对我的指导性很大,让我有方向感,减少焦虑。我也同样把这份资料打印出来,一一去勾选童童的能力,筛选出需要提升加强的项目加入到干预计划里。

关于家庭干预计划的要点,我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见解:

1.目标需要更加细致和明确

我们上面提到的社交元素阶梯和七大领域,可以帮助我们把目标更加细化,而不是仅仅反复和家人说要“教她社交”、“教她沟通”、“教她你来我往”,这对于没有系统学过课程的家人来讲,会比较抽象,难以理解,那就把这个目标写得更加具体,分解得细一点。

2.操作上应该更简单

我会发现,我的计划和其他家长不一样的是,我不太会固化要在什么时点做什么样的事,我会选择这某个重要的方面,外婆也好、阿姨也好,可以选择其中的几个步骤或者方式、几项内容就可以了,没有说一天必须做完或者今天做这几项,明天做那几项,这对于我们家人更适合、更激发主动参与。

3.坚持更新、操作灵活

大家可以看到,我们的计划更新了很多次才找到一个目前比较合适的形式。所以一定是先有计划,然后在此基础上,通过实践和学习,再去不断调整优化。

5人齐上阵:全家总动员,人多力量大

刚刚我跟大家介绍过,我们家人比较多,一家五口,还有一位阿姨。人多,是我们家的优势。我们的分工是这样的:

——主要的计划制定者和执行人。

童童爸爸——随机干预,共同沟通计划。

童童外婆——计划的执行人,日常的家庭干预。

童童姐姐——重要的参与者,妹妹对她的关注度很高,很愿意模仿她。

阿姨——执行计划的辅助人。因为在很多互动干预中,需要至少1对2。比如学习“你我他”、竞争、知荣辱等一些社交元素,如果只是1对1会比较难。

我们家虽然人多,但是大家对童童目前情况的认知是比较一致的,这是我认为比较好的一点,我们达成了共识,这是家庭干预的基础

我们通过不同的渠道来共同学习,看课程、看书等等,我们会根据计划的安排来实施干预,保持随时随地的干预和随时随地的沟通。

不仅仅是家庭成员众多,在外我们为童童也选择了两家不同的机构来上课,撇开干预理念和效果不谈,不同的机构、不同的老师、不同的方法,已经让童童有机会去接触到不同的人,去泛化。

另外,爸爸妈妈的合作非常重要

在和很多家长聊天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妈妈往往是感性的,同时对于干预又是严谨的;而爸爸,则多数是脑洞大开幽默轻松的,在孩子面前会更有趣一些。家庭干预很需要爸爸的参与。

有爱姐妹花:1000颗星星的奖励

童童姐姐是非常聪明的一个孩子,她在家庭干预中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

在童童1岁之前,姐姐和妹妹的感情是非常好的。1岁之后,童童开始有破坏性,可能会撕坏姐姐的作业本,毁掉她画的画。姐姐去跟妹妹玩的时候,妹妹又是不太搭理她的,所以她的动力就越来越弱。

有一段时间,童童有一点点暴力倾向,姐姐有什么东西不给她玩、不让给她,她就打姐姐,姐姐这个时候就更加躲着她了,而且产生一种比较排斥的心理,所以那个时候我很忧心姐妹关系。

随着童童姐姐慢慢长大,我们发现,其实姐姐能够理解妹妹的状态,理解我们对妹妹的关注,但是她不知道怎么去接近妹妹。

这个时候,我就参照了我们对待妹妹的方式,也对姐姐使用强化物

那个时候,姐姐刚好跟我提了两个要求:一个是,想要买一条小狗,妹妹也很喜欢;第二个是,想要最新款的儿童手表。我想,这么贵的东西不能随便买,结合学习的课程,我灵光一闪,就和姐姐达成了代币奖励的规则:

★ 逗妹妹说一句话,奖励1个星星贴纸;教妹妹学会问一个问题或跟妹妹玩一个游戏,奖励10个星星贴纸。

★ 累计1000颗星星可以换自己喜欢的最新款电话手表(其实本来就计划买的),累计2000颗星星可以要求家里买一只小狗。

姐姐非常开心,那会儿我们正在训练妹妹学会提出“好不好”“行不行”这一类简单问题,姐姐说:“我肯定把这个教会!”

有天晚上,姐姐就拿着海苔,教妹妹说“给我吃好不好”。妹妹一开始只会说“好”,姐姐就一直教一直教,结果那天晚上妹妹说了几十句的“好不好”,于是姐姐得到了300颗星星,姐姐可高兴了,因为这离1000颗星星已经非常接近。

从此姐姐妹妹的关系来了180度大转弯,我觉得挺有趣也挺有效的。

目前来讲,这三个月的时间,妹妹学会了问简单的问题,和姐姐有了很多互动,姐姐凭借自己的努力拿到了最新的儿童手表。

我认为代币机制、强化物,对正常儿童、对成人来讲都是有效的,这个原理是相通的。

不过,姐姐拿到第一个奖品后,觉得第二个要求2000颗星星太高了,已经放弃,所以我们还要继续寻找对姐姐有效的强化物。

另外,姐姐现在五年级,学习任务比较重,尽管童童有这样的特殊性,但我们认为不能忽略姐姐的感受,不能放松对姐姐的培养,所以我们希望寻找新的玩伴,在年龄和能力上更接近妹妹,还在努力寻找中。

我的分享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邹小兵点评:姐妹关系意义重大

邹小兵教授在会议现场,表扬了童童妈妈:

“我印象最深的一点,是童童妈妈利用好了家里所有的资源,尤其是姐姐的资源。姐姐为了得到星星,不厌其烦地教妹妹问问题。

姐姐在教导妹妹的过程中,也许把时间用在和妹妹玩上,没有把时间用在学习上,但事实上,我觉得把姐妹感情调整好,比在学习成绩上多一两分,意义更大。

我们有些家长,因为一个孩子是自闭症,就把另一个孩子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带,自己全心全意带自闭症孩子,这种做法我是不太赞同的。

家里有一个正常的孩子,一定要好好利用。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河源有一对兄弟,哥哥有自闭症,弟弟一直帮助哥哥,哥哥现在没有情绪问题了,也能够自理了,弟弟还获得了“最美南粤少年”奖项。现在兄弟俩经常出去旅游,哥哥背包,弟弟指路,关系很好。

童童妈妈的全家分工,安排得很好!”

你可能感兴趣的:(职场妈妈的自闭症家庭干预:全家总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