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晚唐诗人,六十年的创作生涯,留下诗词近三千首,唐宣宗曾亲自写诗悼念白居易并给予了高度的评价:“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由此可见他这一生混的很是不错。
公元772年,诗佛王维离世十一年,诗仙李白离世十年,诗圣杜甫离世两年,动乱后的大唐已经不复煌煌,盛世一去不返,诗坛三座大山相继坍塌,眼看人间不复好诗,幸好,这一年白居易降世,同年而生的还有刘禹锡。
白居易虽生逢乱世,不过他算是为数不多有一个好结局的唐代诗人了,靠着“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人生信条以及中年后“中隐”的人生态度,最终多金又闲,活到七十多岁,不病不痛,俨然人生赢家。
勤恳又好学,立志入仕最少年
白居易出生在一个战火不断的年代,藩镇割据称雄,“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打仗就像是家常便饭一般。尽管如此,白居易的少年时光还是过得十分舒坦,他父亲老白是个基层地方官,早早就把他送到苏杭远离战火,所以白居易对苏杭一代尤为喜爱,并且很小就立志要要到苏杭来工作。
那是个阶级固化的时代,在这样一个基层官员家庭里,要实现愿望的唯一途径就是好好学习,考取功名。
后来白居易在《与元九书》回忆道:
二十年来,昼课赋,夜课书,间又课诗,不遑寝息矣。以至于口舌成疮,手肘成痔,既壮而肤革不丰盈,未老而齿发早衰白,瞥瞥然如飞蝇垂珠在眸子中矣,动以万数。
这般刻苦,一点也不比悬梁刺股和囊萤映雪差上几分啊,肯努力的人一般都不会差,白居易十岁读书破万卷,十五六岁便能下笔入神。
16岁,他就写出了家喻户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白居易写诗的风格已经雏形初见了,李杜用词极尽华丽,白居易就反其道而行,追求“老妪能解”,即是通俗到老妇人都能看懂!王安石说:“世间好语言,已被老杜道尽;世间俗语言,已被乐天道尽。”
那年白居易意气风发一脚踏入长安,拿着诗去拜访文坛大拿顾况,顾况一看到他的名字,就打趣说:“米价方贵,居亦弗易。”言外之意是说:帝都物价这么高,你在这安居可不容易啊!
结果顾况读到“野火烧不尽”的时候,马上改口说“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难。老夫前言戏之耳。”
有了顾况的认可,白居易的名声渐渐打响,28岁那年,他高中进士,金榜题名好生张狂,随即在墙上写道: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
就这样,白居易在长安当起了“京漂”,朝九晚五,继续学习,期望能够升职。
写就《长恨歌》,名声大震济天下
初入官场,才华横溢的人总是容易被排挤的,白居易给太尉李德裕送文章,文章堆积如山都蒙尘了,李德裕知道此人善写文章,却还是不愿意看。
白居易处处被领导压制,十分郁闷,感慨人心复杂冷暖难测。写下“行路难,不在山不在水,只在人情反覆间。”
可是金子,早晚都会发光的,白居易的才华终于在三十五岁那年溢了出来,洋洋洒洒一篇《长恨歌》现世:
......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
这篇长诗占领了各个头条,长安城家喻户晓,皇帝看到后,拍案而起“妙!把白卿叫来,朕要赏他!”
于是,白居易当上了左拾遗,就是一个伴君侧的谏官,初居要职,白居易自然一腔热血,誓要直言上谏,写民间疾苦,写天下苍生,一天好几本,堆在皇帝的案几上,皇帝看得很是头疼。
白居易也不会看眼色,依然定时定量的进谏,甚至联合元稹一起搞了一个“新乐府运动”,以诗歌为载体将朝堂腐朽和民间疾苦反馈给皇帝。
期间,传唱最广的分别是《观刈麦》和《卖炭翁》。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如今有这个能力,达则兼济天下就成了他的座右铭。领导最烦的就是指出问题却又没有人给解决方案,自然是越看越烦,对白居易也是越来越不满。
官场遇横祸,左迁九江闻琵琶。
任何电视剧里,白居易这样较真又直率的人是活不过两集的。
果然,终于还是出事了。
815 年,宰相武元衡在上班路上,被人刺杀街头。但凡有点眼力劲儿的人,都知道这是官僚集团之间的争斗,白居易倒好,秉承高度的职业责任感,来了波窒息操作,上书主张严缉凶手。
一下子,惹恼了几位官员大佬,一番暗箱操作之后,白居易被贬江州。这一贬,成了他人生重要的节点。
宦途自此心长别,世事从今口不言。
面上灭除忧喜色,胸中消除是非心。
意思是说:今后我再也不理这些事了,此前兼济天下,以后我只管独善其身!“荣枯事过都成梦,忧喜心忘便是禅。”
被贬江州,泪湿青衫,不过好在是个闲职,白居易也即来则安,有事没事就写写小诗、听听小曲,于是就有了那首饶有情致的《大林寺桃花》: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一个深秋之夜,他夜泊江边,忽闻琵琶之音,如泣如诉,悲上心来,一首《琵琶行》就此问世: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抽象飘渺的音乐竟然还可以被写出来,而且更加形象,真不愧为千古第一音乐诗!直到最后,感情被音乐感染到了极点,“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才觉世事尽可原谅。
一首《长恨歌》,一首《琵琶行》,比这两首文采好的没这两首长,比这两首长的没这两首文采好。
晚年求闲职,中隐司官善其身
三年的贬谪时光很快结束,白居易不擅长官场里的明争暗斗,主动要求去地方做一个小官远离朝堂。
不如作中隐,隐在留司官。
似出复似处,非忙亦非闲。
晚年的白居易过得相当舒服,年俸好几万,平常也没多少事情做,闲下来就约上朋友一起喝喝酒,写写诗。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问刘十九》
这首小诗有情有义,意趣盎然,用现在的话说,外面天冷,我备好了温酒,可以带着故事陪我喝一杯吗?
还有一首写给刘禹锡的小诗:
为我尽一杯,与君发三愿:
一愿世清平,二愿身强健,
三愿临老头,数与君相见。
——《赠梦得》
老天眷顾起一个人来,还真的是慷慨!白居易的老年生活让无数人梦寐以求,无灾无痛,惬意十足。
白居易人生的最后二十年里,几乎不再写心系民间疾苦的句子,回想自己的一生,最念念不忘的还是那个苏杭: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最爱的还是那个江南: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白居易不再是那个直言敢谏的民生诗人,只剩下一个自诩“中隐”的佛系大叔。
或许,他只是在逃避,无力济世只能独善其身,晚年的白居易或许并不是那么的心安理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