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生活小记·25:日子怎么会这么这么无聊?!

我终于迎来了久违的双休周末,但是兴奋感并没有持续高涨,反而在周末晚上的时候降到了最低点。

疫情️感染者又一次在全国各地开始增长,我居住的区域据说有密切接触者。因此,我整个周末哪里都没有去,第一天在楼下吃了蛋包饭,买了2天的早餐面包。今天趁着天未黑,下午5点在居住的街道走了走。在天黑之前又赶紧回到了自己的房间。

整整2天,我重复在做的事情就是:看书《美食、祈祷、与恋爱》、看综艺《这,就是街舞》、手机连着蓝牙小音箱听歌,听所有熟悉不熟悉的歌、吃火鸡面,区别就是昨天是煎蛋,今天参考小红书的做法把鸡蛋直接打进面里拌熟。昨天出门买面包的时候,带了相机,把随手拍的照片凭感觉调了色,好吧,照片相当的平平无奇。为了不浪费买的小相机,打算接下来了解一下摄影相关知识。

下午完结了一篇2000字的文章,缘起是因为人物的一篇采访稿《不用微信的人》,又联系到自己被微信绑架的生活,谈了谈对微信的使用看法。本来打算随便发在某平台,但是写完之后还是发给了之前供稿的编辑,如果能推也是好的。但我没有把握,因为写完自知没有亮点。等回复吧,我肯定会给它找个渠道亮相。

必须要说的是,我最近读的书。从6月-7月,更新日记的频率降低了很多很多,而最近重新加快更新的原因就是这2本书。周五晚上结束了梅·萨德的《独居日记》,周六就马上投入到《美食、祈祷、与恋爱》中。巧的是,这2本书非常相似,至少从我的角度看过去。作者都是女性,梅·萨德描写了自己的独居生活。伊丽莎白·吉尔伯特是一位三十多的女性,本来拥有不错的家庭与职业,但是当她某天发现生活毫无意义的时候,选择了离婚,然后独自踏上了一年的旅程。显然,2位作者,都不是以健康的笔触来描写她们的生活,抑郁、敏感、寂寞这些情绪裹挟着她们,看书的时候能够感觉到她们内心的挣扎。

不同的是,吉尔伯特显然情绪更加热烈,抑郁与快乐都是相当轰轰烈烈的,这可能与她本身更年轻有关。因为痴迷于意大利语,她的第一站是罗马,对于具体建筑、宗教的描述我并没有过多的印象,但是唯独对这里的氛围有超强的感受。因为这里的人十分擅长“快乐”,最终的目的都是“无所事事”地生活。他们追求的是一种最基本的快乐。但这种纯粹的快乐很难,不管是作者描述她生活的美国,还是对比我现在生活的中国。我们要时刻不停地赶路、往前走、竞争、赚钱、组建家庭等等,所以大家就“内卷”了嘛。

我在想,我最近的不快乐是不是与此有关。刚毕业工作一年,对于未来充满了未知,不确定,没办法轻松地享受生活,也没有智慧解答生活中的困惑。一旦感觉不到自己是往上走的,便十分地焦虑,同时还要与自己的弱点做斗争。我承认我背负了很多的条框,以及被别人定义出来的生活状态,但我现在没办法更轻松。

吉尔伯特过着很多人都羡慕的日子,因为“在这整段时间内,我只需要吃饭、读书、祈祷、写作。”至少是我羡慕的。

对我而言,另外一种焦虑在于,当我刚觉得了解自己,知道自己想做什么的时候,又一次会变得不确定。我觉得生活与努力这件事一定要与一个目的挂钩。为了某种渴望的状态,为了某件热爱的事物。看书、看街舞综艺的时候,能非常明显地感觉到热爱带来的活力与力量。我的问题在于,兴奋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对很多事情都有想法和热情。但是某些时候,又觉得所有的事情都好无聊。

但好歹不是豪无头绪,只是需要多多尝试,然后在混乱的线条中找出逻辑。我也需要勇敢一点,直面自己的欲望。

昨天是七夕,晚上朋友圈都在过节的感觉,扎堆秀恩爱还是给我这无聊的生活带来了一点点打击。但我趁着七夕打折,又给自己办了舞房的卡,下午出门买了隐形眼镜。真是花钱如流水,这个月注定又是月光,我现在的任务就是用我那仅剩的碎银撑到下月发工资。

不知不觉废话了这么久。外面的天已经完全黑了,这个周末好像也不是毫无收获。起身去洗个澡,我还有一盒泡面和一瓶rio可以让我享用这个甜蜜的夜晚。

你可能感兴趣的:(杭州生活小记·25:日子怎么会这么这么无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