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兔文化
[中国]晓晖
在中国,兔子一直被公认为瑞兽。古书《瑞应图》记载:"赤兔大瑞,白兔中瑞"。那个时候,中华各地发现白兔之后,都要载歌载舞献给朝廷,显示郡主贤明、海内大治。据记载汉代建平元年、永和三年以及永康元年,曾三次向朝廷晋献白兔。古代的野生兔子毛色多为灰褐色,白兔极为稀少,是一种变异现象,因此被古人认为是"中瑞"献给皇帝。
我们今天看到的白兔,它是由地中海穴兔人工驯化而来。其实,在中国境内的野兔中,也有少量白兔出现,如雪兔,生活在中国长白山区,全身镐素,耳尖乌尖,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在中国汉代以前,古人认为没有雄兔。晋代张华在《博物志》中说:兔"望月怀孕,口中吐子"。雌兔只需对月亮望一望就怀孕了。这种错误的看法到了汉代才被纠正过来;吐子正式命名为兔子。据《木兰辞》曰"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已经分得很清楚了。任何改正都是一种文明的进步!
据《说文解字》曰:"兔同逸,即飞奔"。证明古人已经发现:兔子最大的特点在于奔跑。现代科学论证:兔子的奔跑时速可达70公里左右,比马奔跑的更快。兔子在平静时心率为205下,它的鼻后部裂口很大,易于大量吸收氧气等特征。《孙子兵法》曰"动如脱兔"。《淮南子》曰"兔子走火如马则追风逮日。
古人云"兔子吃掉窝边草,天下苍生命难保"。兔子是一种很有灵性的动物,"兔"在中国,自从以来都是一个吉祥的汉字;也是中国十二生肖之一。兔子尝遍天下草,它能解世上百毒。
兔子吃草是从祖先那里继承来的食草本能,如果有蔬菜水果它们也很喜欢吃的。
兔子,是属于哺乳类兔料目、草食性脊椎动物,共为9属43种。兔子性格温顺,胆子很小;喜欢安静,喜欢干净;特别惹人喜爱,尤其女性与儿童。兔子为陆栖动物种类,一般生活在荒漠以及荒漠化草原、热带疏林、热带竹林、干草原和森林地带。后来,经过人工驯养,一部份兔子变成了家兔。
在我国文化中,有不少成语与兔有关。如"狡兔三窟"、"守株待兔"、"兔死狐悲"、"见兔顾犬"、"狼奔兔脱"、"兔走鹘落"、"龟毛兔角"、"兔缺月沉"、"兔死狗烹"等。这些成语通俗易懂,情趣盎然。
在我国民间中,也流传着不少与兔有关的俗语,如"兔子不吃窝边草"、"兔子不急不咬人"、"水中追不上兔子"、"兔子沿山跑,还来归旧窝"、"赶两只兔子,一只都捉不着"等。这些谚语虽然语言朴实,却寓意深远,细细读来别有一番韵味。
在我国诗海中,也不乏咏兔的诗句,如隋炀帝《望江南》诗:"清露冷侵银兔影,西风吹落桂花枝"。唐代杜甫《八月十五月夜》诗:"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亳"。唐代白居易诗:"久作龙门主,多为兔苑宾"。唐代卢照邻《江中望月》诗:"沉钩摇兔影,浮桂动丹芳"。每当兔年来临,低吟高哦几首咏兔诗,颇有韵味,也是一种文化享受!
在中国文人里,有一种兔文化最让我敬重!在中国文人的心目中,有许多著名的文化符号,赞美兔子的诗句就是其中之一。如:李白《古朗月行》诗:"白兔捣药成,问言谁与餐?"。杜甫《新婚别》诗:"兔丝附蓬麻,引蔓故不长"。李峤《兔》诗:"汉月登秋色,梁园映雪辉"。王建《宫词》诗:"新秋白兔大于拳,红耳霜毛趁草眠"。元稹《田野孤兔行》诗:"鹰怕兔毫,犬被狐引。孤兔相须,鹰犬相尽"。苏拯《狡兔行》诗:"草中三穴无处藏,何况平田无穴者"。梅尧臣《永叔白兔》诗:"可笑嫦娥不了事,却走玉兔来人间"。袁桷《舟中杂咏》诗:"家奴拾枯草,走兔来相亲"等。美哉!我中华千年兔文化!让世界记住中国最美乡愁!
中国兔文化贵于兔迷:爱是一盏灯,黑暗中照亮前行的远方;爱是一首诗,冰冷中温暖渴求的心房;爱是夏日的风,爱是冬日的阳,爱是春日的雨,爱是秋日的果。请君与我一起来欣赏中华最美兔迷。如:西楼人眠玉兔升(报刊名)十月。胡昆彬就是兔迷,一只全世界最出名的兔子与他的创作者-晓晖,你可以看到我的微信头像是一只可爱的小白兔,昵称叫比利时兔。你可以相信:我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
中国兔肉美食文化的内涵:古人云:"飞禽莫如鸪,走兽莫如兔"。兔肉细嫩,易消化吸收,营养丰富。兔肉味甘,具有补中益气,凉血解毒;调理脾胃,气血双补之功效。如:《名医别录》陶弘景曰:"兔味辛,大寒,无毒"。《唐本草》苏敬曰:"兔膏,主耳聋"。《本草纲目》李时珍曰:"今俗以兔肉饲小儿,云令出痘稀,盖亦因其性寒而解热耳。故又能治消渴,压丹石毒。若痘已出,及虚寒者,宜戒之"。《治例》刘纯曰:"反胃结肠,甚者难治,常食兔肉,则便自行,又可证其性之寒利矣"。再如:《名医别录》:主补中益气。《千金食治》:止渴。《本草拾遗》:主热气湿痹。《本草纲目》:凉血,解热毒,利大肠。《本草逢原》:治胃热呕逆,肠红下血等。我个人临床医学之见:兔肉治疗消化性溃疡,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效果最好,而后才是解毒;有待进一步临床论证。
中国人的兔文化四大主题:第一,中国人发明了十二生肖,兔子其中之一。起源于古书《瑞应图》记载:"赤兔大瑞,白兔中瑞"。第二,嫦娥奔月,我国有关兔的脍炙人口的千年神话传说。第三,玉兔捣药,玉兔捣药的传说源于西周时期。第四,兔儿爷,中国民间有一种泥塑彩绘的"兔儿爷"。本人论文考证如下:一,兔文化
兔年,是依据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中国十二生肖中的白兔来冠称。小小兔子,竟然在十二生肖中排名第四,真是令人刮目相看。现代人喜欢兔子,是中国人养殖经济和玩赏宠物的心态所致。
二,嫦娥奔月
我国古代有关兔的脍炙人口的神话传说莫过于嫦娥奔月。嫦娥奔月的神话起源于夏代,相传,嫦娥贤惠、美丽善良、是夏代有穷国君主羿的妻子。羿善长射箭打猎,古书里记载:"羿射九日"。一天,羿射猎回来,仙翁送他一颗"长生不老仙丹",羿怜爱妻子,舍不得自己独吞,便交给嫦娥保管,准备夫妻共享。不料此事被羿的徒儿蓬蒙知道,顿生歹念,趁羿外出射猎之时,威逼嫦娥交出仙丹,嫦娥软弱无力,在反抗情急之下将仙丹放入口中,不料却误吞腹中。倾刻间,嫦娥身轻如燕,飘飞上月宫。玉皇大帝见她年轻貌美,心地善良,便封她"月中仙子"。嫦娥升仙后,羿日夜思念妻子,每逢中秋月圆之时,羿便在庭院里摆上葡萄,苹果,梨,石榴等各种瓜果圆饼,祈祷夫妻团圆,后来,百姓们为羿思妻的真情所感动,也随之与他一起拜月,祝他们夫妻早日团圆,如今此举成为了中国民间八月十五中秋节拜月的一种传统习俗。
三,玉兔捣药
玉兔捣药的传说源于西周时期,相传文王不满纣王的残暴统治,便在西歧招贤纳士,聚众谋反,推翻封王,纣王知道后,便设计将文王父子骗入朝歌城宫中软禁入狱,文王迷惑纣王,便整日装疯卖傻,纣王为试探文王真假,便将文王儿子杀害后煮成肉汤送给文王吃,文王假装不知,便大口将儿子的肉汤吞食。纣王见后放心地将文王释放出狱,文王逃出朝歌城后,悲痛欲绝,泪如雨下,便将儿子的肉全部呕吐出来。肉一落地,就变成了一只洁白如雪的兔子,小白兔伏地向文王拜了三拜后,就随一阵香风升天而去。后来,玉皇大帝在阅览奏折中深为感动,称其父子忠孝双全。立即降旨将小白兔收在身边,封号为"玉兔"。并令其在广寒宫中陪伴嫦娥仙子捣药,修身养性,以期成仙。后来,玉兔不负大帝所望,功德圆满,终日与嫦娥仙子捣制仙药,为人间解除疾病痛苦,安康长寿。
三,兔儿爷
民间有一种泥塑彩绘的"兔儿爷"又称"兔子王"。起源于明朝时期,造型生动,色彩艳丽,大小不一,小可人兜,大有高达五尺者。相传古旧北京城里忽然起了温疫,几乎每家都有人得病,而且都治不好。嫦娥看到此情景,心里十分难过,就派身边的玉兔去为百姓们治病,玉兔变成一位美丽的少女,她挨家挨户地给人治好了病。人们为了感谢她,纷纷送东西给她;可以玉兔从来不要,只是向人借衣服穿,每到一处就换一身装扮;有时打扮的像卖油人,有时打扮的像算命者。一会儿是男人装束,一会儿是女人打扮。为了能给更多人治病,玉兔骑马,骑鹿,骑虎,骑狮跑遍了京城内外。消除京城温疫后就回到月宫去了。于是,人们就用泥塑彩绘造了玉兔的形象,千姿百态,十分可爱。后来,每逢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那一天,家家户户都要供奉她,为她摆上新鲜好吃的瓜果菜豆,用来酬谢她给人间带来的吉祥安康和幸福快乐。后来,人们都亲切地称玉兔为"兔儿爷","兔奶奶"。据《花王阁剩稿》记载:"京中秋节,多以泥传兔形,衣冠踞坐如人状,儿女祀而拜之。"到了清朝中后期,"兔儿爷"的功能已由祭月转变了儿童中秋节的玩具,在中国有些地方延续至今。
关于中国人的兔文化,我就知道这些;兔子静了,世界就和平了。兔子饿了,世界就荒芜了。我们都是吃草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桑树花开,天下乡愁。美哉!我中国兔文化!天下乡亲,玉兔望月。尽是他乡孤独客!见兔思故乡,望月念故人;远方就在你的眼中!今夜,花好月圆,佳期如梦,有兔的地方,就有草原!我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中国兔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