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

读到143页,前面种种离谱、变态,让我起了一身的鸡皮疙瘩…直到泰勒的再次出现,泻进了一缕光…

塔拉,你想过吗,跟眼前的现实决裂?

最短的距离,就是恶性循环,要突破这种境况,并不容易…


塔拉,外面有一个世界。这句话,竟让人潸然泪下…一个被困的灵魂和肉体,太需要这样的警醒。

《鸟山》的阅读,在此刻,迟钝的我才真正体会到她的复杂性和可读性…


原生家庭,那套固有的认知系统,价值体系,会把这样一个企图离开的塔拉撕扯…


《鸟山》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并不单薄,母亲虽然站在父亲的价值体系里,但是她内心深处有一丝光亮,属于另一个世界的召唤。


塔拉问这个问题时,监考官有觉得她在恶作剧…然而,她不知道,这正是塔拉的真实困境…


第一次考试失败,内心失望,似乎又有一丝不争气的安心…毕竟,塔拉觉得这才是她熟悉的世界和生活…

在肖恩发生摩托车事故后,塔拉做出了和父亲截然相反的决定,她不顾父亲的指令“送脑门撞出洞的肖恩汇回家,让母亲处理”而是毅然将哥哥送到了医院。

父亲,第一次意识到这个小女儿,这个他原本要求呆在大山里,继承母亲草药师工作的孩子,注定要叛变她原生的世界…

这一段,非常精彩!

塔拉的挣扎、矛盾,如此真实


塔拉,必须离开,她已经不再属于这里

进入第二部分,塔拉开始接受学校教育。一个从未上过学的,连出生证明都没有的她,第一次走出大山,进入现代社会…


塔拉,那种自我撕扯,让她脱离矛盾。


面对历史事件,认知有离谱的偏差,觉得自己可笑,更加感到可怕…自己过去究竟经历了什么?


对,其中没有一个平衡…


人间真实,源自于生命的烙印,无论是否愿意,都将一生相随。


父亲和兄长都觉得教育让塔拉改变,他们无法认同塔拉身上来自于另一个世界的气息…


这个片段,让人落泪,塔拉终于开始觉醒:父亲和兄长那些丧失人和残酷对待,不过是为了自己保有权力。


同上


个人对于自己原生家庭那种自欺欺人的能力,超乎想象。


对于肖恩神经质一样的暴力行为,进一步审视、思考、觉醒


直面现实,如实记录,认识到自己也可以发声。当塔拉在日记中真实表达,比想象中要有力量太多了


为了离开家,回家偷报税单,办理护照。



我爱你,但是我必须离开你们。这也许就是塔拉


父亲用错误的认知和观念,攫取了这个家庭所有的人…


“先找到你的能力所在,然后再决定你是谁。”


多年后,母亲变得和父亲一样固守,正因为这个奇迹给了她太多心理支持


塔拉的成长或者说她的离开、追寻,的确是有贵人相助。总相信一句话,当你竭尽全力做成一件事,整个宇宙都会想办法来帮助你…


爱、恐惧、失落…这也许是父亲,对于女儿改变太多,“背叛原生家庭”最真实的内心吧…


能拯救自己的只有自己。但,所有的引领,一定会积蓄力量。


塔拉最终无法开口拯救她想要“挽救”的艾米莉—让她不必陷入暴力、伤害,却信奉施暴者的权力…被摧毁而不自知


塔拉一步一步艰难向前,对废料场,对从未接受过学校教育的背景,对可怖的家庭氛围…不再讳莫如深,而是愿意放在无影灯下条分缕析


要否认过去经历的一切,切断和父母的一切,塔拉内心撕扯癫狂,煎熬程度难以想象…其实很少有人真正会离开原生家庭,其中的艰难难以想象,大多数我们宁可练就自欺欺人的能力,也不愿意承认和直面


塔拉不幸,但是,的确也被眷顾着…


塔拉做到了,她建立了新的生活,但是她喜悦吗,并没有?这种回不去的失落,在余生都无法抹去


这段话,让我想到自己回到老家看到的老去的,曾经熟悉的,“大人们”…


交换现实,屈服原有的价值体系、认知系统…这是不可能的,所以塔拉和父母最终无法和解…


说不出,我有多么被这段话打动:原生家庭中的我们,就是我们一生的样子吗?我们复刻父母的模样,循环往复吗?


最后两页,全部摘录

一、读《鸟山》缘起

《鸟山》“二进攻”才读完,但当开始读,这本看上去很厚的自传读得比我想象得要快。

最开始,吸引我的是“写原生家庭最深刻的书”,婚后尤其是有峻峻后,我对原生家庭的感兴趣超过了很多事物。也许是出于对生活表象背后本质的感兴趣,让我买了这本实体书。(最近几年,看小说很少买实体书,感觉不值得二刷)

另外,可以当小说读的《鸟山》是美国历史学家塔拉韦斯特弗的自传。纪实文学挺吸引这个阶段的自己。

读前面120页左右,的确令人窒息,那种围绕着塔拉的废料场一切,让我甚至体会不到阅读的乐趣。这大概就是我没有在第一次拿起它读完的原因吧。

直到塔拉开始离开,那种自我意识的觉醒,对自由的追寻,对原生家庭的反思和自我内心的撕扯,让我极为上头。7号陪老公去摘除绷带镜时在地铁上、在等待儿子下课时,迫不及待读完…

二、输入“关键词”

1.难以置信。塔拉在17岁靠自考进入大学前,从来没有接受过学校教育,她的家庭是奉行传统而极端的摩门教义,强调忠诚、服从、父权至上。而她的父亲是躁郁症患者(但是所有人都不知道,直到塔拉通过自己的学习发现)在家中拥有绝对的话语权,他拒绝让孩子接受学校教育,拒绝去医院接受治疗,他相信政府会迫害他们,他选择举家生活在大山上,且热衷于为着世界末日的到来不断囤积物资,他深信自己的固有认知(包括对于犹太人大屠杀等事件的离奇曲解)并且不接受任何补充(是的,像一个先知)可怕的是,塔拉还有一个暴力且充满控制欲的哥哥肖恩,他用妓女、鱼眼睛形容妹妹和女朋友。一言不合,肖恩会扯住塔拉的头发,将她摁在马桶里,直到她屈服。母亲,则是一个对家中发生的暴力,对父亲的专横,视而不见,不做任何发声的女性。倒腾她的精油,在一次次偶然的治愈中自信满满,最终成为父亲最忠实的队友。

塔拉从上厕所需要洗手,到复习需要看教材这些常识性问题上,她是如此格格不入。从各门学科面临挂科风险到最终完成高等教育,成为一位历史学博士,实在是难以置信。

2.迷失和追寻。她知道自己应该离开这个变态的原生家庭,单是真正的离开并不容易。另一个世界,并不是和风细雨,阳光温柔,更多的是无法融入的尴尬。当她走得太远,改变太多,她被离开,她无法回去,塔拉几乎崩溃,甚至可能无法拿到自己的博士学位,因为,她无法集中心力去阅读,去研究…她必须通过一部部电视剧保证自己在夜里醒着,她害怕一睡着就会梦到大山里的灵魂拷问,然后,哭着跑到大街上去大喊大叫

塔拉想到,为了回家,放弃自己一路走来的改变,而去做父母的好女儿。但是,她接受的教育,阅读的历史,其实已经注定了她回不去。她逃避现实,不愿意承认,然而适得其反,愈演愈烈。最终,塔拉发现:父亲以爱之名要驱逐她的心魔,不过是要驱逐她内心的自己。这让她释然,因为她绝对不会用失去自己,来回到过去。

3.教育的意义。塔拉一生最要感谢的人就是他的哥哥泰勒,书的扉页就写着“献给泰勒”。如果,没有这一道光,很难想象塔拉的人生,也许她会复制姐姐奥黛丽的生活模式吧…

关于教育,塔拉在接受《福布斯杂志》访谈时说“教育意味着获得不同的视角,理解不同的人、经历和历史。接受教育,但不要让你的教育僵化成傲慢。教育应该是思想的拓展,同理心的深化,视野的开阔。教育不应该使你的偏见变得更顽固。如果人们受过教育,他们应该变得不那么确定,而不是更确定。他们应该多听,少说,对差异满怀激情,热爱那些不同于他们的想法。”非常喜欢这段话,摘录于此,我想教育最终是让我们变得更加宽容而有活力吧…

三、关于现实的思考

母亲在这几年常说一句话,不读书的孩子,都在父母身边,凡事有照应。想起当年,父亲常年在外出差,母亲一个人拉扯我和哥哥,在教育上没有丝毫怠慢。尤其是中学阶段我读书不好,身边表哥辍学,表妹读完中专就开始领工资,母亲不为所动,坚持送我去补课,在中考时坚持让我择校去重高而非普高。我的一路成长,感恩自称“文盲去”却始终对于教育有敬畏心的母亲。母亲姐妹中,唯有她的两个孩子最终是靠着读书走出去的,但是,当我和哥哥走远了,母亲开始抱有怀疑…老一辈的人,希望你的越来越好,是在他们认知范围内的越来越好…

这几年母亲和媳妇、女婿相处得都不太好,她太爱我和哥哥,总觉得对方不够优秀(这种认知固化倒不允许任何人驳回,实际上他们俩都非常优秀),配不上自己的孩子。然而,这种敌意,让我和哥哥都处于尴尬…我们在原生家庭和自己的小家间周旋,我们不愿意伤害为孩子付出如此多心血的母亲,我们同时也无法安抚另一半的不满…

而当我为人妻,嫁到另一个家庭中,又会目睹另一种原生家庭的关系:先生和他父母的相处方式。

我们不可能真正离开原生家庭,我们从哪里来不会变,有些劣根性难以根治,但我们应当直面其中的问题,而非回避。

有些人,一生被童年治愈。而有些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每每想到这里,我所生活的当下正是峻峻的原生家庭,总觉局促不安…慢慢思考,慢慢追寻。

日拱一卒,功不唐捐。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