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专家贺耀萱谈老旧小区改造设计

2020年8月底,国家住建部、教育部等13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城市居住社区建设补短板行动的意见》,关于老旧小区改造的话题再次引起热议。我国老旧小区改造的重点在哪里?有哪些难点?难点又如何解决?就这些问题我们请到贺耀萱老师为大家解答。贺老师是一名建筑更新改造领域专家,天津大学博士,一级注册建筑师,在高校任教,具有丰富的建筑设计及改造设计经验(图1)。

图 1、贺耀萱

1、国家出台此次指导意见的原因,以及老旧小区改造的关键点是什么?

贺耀萱老师认为,此次指导意见的覆盖范围重点还是我国大型城市。随着多年发展,大城市空间日趋饱和,老旧小区也越来越多。城市发展逐渐从增量建设转向存量改造,这是必然趋势,这种转变对保证大城市持续经济活力有着重要作用。欧美等发达国家城市发展历程也普遍如此,我们可以看到,欧美当前建筑设计市场中大量存在的都是改造类项目,而非新建项目。

老旧小区的改造重点还是解决老旧住宅无电梯导致的居民上下楼困难问题,而且我国未来老龄化趋势明显,上下楼问题会变的更加严峻。其次,还有很多相关的老旧小区改造内容,比如小区环境改造,住宅立面翻新,新型智能化设施的加装等等。

还有重要一点,本次国家出台的意见提到:要将完善居住社区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商业服务设施、市政配套设施和公共活动空间作为补短板的主要依据。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普遍会出现老旧小区公建配套设施不足的问题,因此我们不能把目光局限在老旧住宅上,其配套公建的改造与提升也是一个重点。

2、在老旧小区改造中,有哪些难点?

贺耀萱老师提到,尽管同气候区城市的老旧小区都有一定的共性,但根据以往设计经验,实际上每个小区情况都千差万别。而在刚才提到的改造内容中,最大的难点还是在加装电梯上。

老旧住宅楼梯间外加装电梯在技术上并不难实现,可为何至今还没有大面积普及呢?问题还是出现在传统电梯本身。首先,正对楼梯单元门建设电梯管井,尺寸大且遮挡视线,一层住户普遍反对;其次电梯门只能开在老楼梯休息平台,还要走一跑楼梯才能入户,无法实现无障碍目标;再次,就是很多小区楼间距狭窄,外建电梯容易阻挡车道,影响消防安全;最后,拆除楼梯间的窗下墙对老楼结构也有潜在破坏。

另一个难点,就是室外环境的改造,如果说单纯地以提升品质为目标,改造成花园式小区环境并不困难,但很多居民却同时要求提高停车位,小区外停车又不现实。这也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矛盾。

3、上述难点问题的解决方法是什么?

贺耀萱老师指出,解决上述问题,核心还是在于做好设计,尤其重在创新。现在不乏大量的住宅立面翻新设计,小区景观改造设计等,这些固然重要,但谈到上述民众最关心的上下楼问题和停车问题,那就需要“创新设计”。

例如。目前加装电梯难以普及的根本原因是传统电梯结构本身的弊病,因此需要从源头上转变思路。为此贺老师也曾提出过几种思路,并获得了专利。其中一款无电梯井的单人胶囊式电梯设计,体型小巧不影响首层,组装方便,通过窗口进出不破坏墙体,同时利用升降座椅实现平稳落地(图2)。这一创新思路获得了业界的好评,也在积极地概念推广和技术深化中。

图 2、一款无电梯井的单人胶囊式电梯方案设计

而针对停车位和环境改造之间的矛盾,也能够通过设计解决。一是可以充分开发小区之间围墙处的浪费空间进行机械式停车,为此贺老师也做过创新设计并取得专利(图3);另外也可以整合旧城市区使用效率低的地块改造成立体车库,这就涉及到更大范围的城市更新设计策略。

图 3、一款利用不同小区间的狭长空间进行机械停车的方案设计

由此可见创新设计才是实现老旧小区活力复兴的首要动力。

贺耀萱老师最后强调,好的改造设计不仅能带来实用性价值,还能提升城市文化价值。改造项目不同于新建项目,对原有建筑元素的保留,本身就是对历史文化的一种延续行为。因此,这就对改造设计师提出更高要求,即通过设计最大限度实现业主经济利益和建筑的社会文化价值之间的双赢。

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日后优秀改造项目的逐渐增多,必然会对我国城市文化的沉淀和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你可能感兴趣的:(建筑专家贺耀萱谈老旧小区改造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