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测量学 第一章 心理测量和心理测验的概述

教材: 

《心理测量与测验》邓日昌  人大出版社

《心理测量学》戴海琦 高等教育出版社

《心理测量》金瑜

《心理教育测量》戴海琦 张锋 陈雪枫 暨南大学出版社

《心理测验 第五版》Robert M. Kaplan  Dennis P. Saccuzzo 赵国祥等译 陕师大出版社

《心理测验》【美】安妮·安娜斯塔西  苏珊娜·厄比纳 著, 缪小春 、竺培梁译 浙江教育出版社

   原版《Psychological Testing: Principles,Applications,and issues》Robert M. Kaplan  Dennis P. Saccuzzo

原《Psychological Testing》  Susana Urbina

原《Psychological Testing and Assessment》  Ronald Jay Cohen, Mark E. Swerdlik    /较简单/

 原《Psychological Testing: Histories,Principles,and Applications》Robert J. Gregory    /较简单/

视频资源:B站勤思讲解的心理测量学课程

考核:期末闭卷50%,平时测验10%,测验编制实践40% 


Chapter 1. 心理测量和心理测验的概述


Unit 1. 测量

一、测量定义:按一定的法则,对事物的属性进行量化的过程。

1. 测量的对象:事物的属性/特征。

    而不是事物的数量,如人的聪明程度。具有抽象性的事物的属性/特征不能直接测量,得间接测量。

2. 测量的法则:给事物属性分配数字时的依据。

    事物属性<——>数字   智力<——>测验编制

    可以一对一,也可以多对一,如IQ为100包括言语智商和操作智商共100。

3. 测量的结果:描述事物属性的数字或符号。

二、测量的要素

1.参照点

    1)计算的起点;2)参照点的类型   绝对零点/相对零点

2. 测量单位

    理想的测量单位需具备两个条件:a. 确定的意义;b. 相等的价值。

3.测量水平

    1)类别量表/名称量表

    例 性别分类 1,2;年级 1,2,3,4。

    2)等级量表/顺序量表

    根据事物某一特点,将事物属性分成等级,用数字表示。例 名次。

    3)等距量表

    参照点人为指定,相对零点。

    4)等比量表/比率量表           (绝对零点)

4.直接&间接测量

    1)直接测量  (能直接测得事物属性的测量)

    2)间接测量  (只能根据测量结果去控制事物属性的测量)

5.测量方法

    测验法*、实验法、观察法(3~4岁婴幼儿成就动机)。

    由行为样组behavior sample编成题。选取行为样组时一定要注意“代表性”。

    建构测验的理论效度/构想效度/结构效度——>探索性因素分析Exploralfactor analysis

    结构效度的保障—1.测验前理论保证,总结前人的,界定自己的;2.统计分析


Unit2.  心理测量

一、心理测量定义:

根据一定心理学理论,使用一定的操作程序,按照一定的法则给人的行为和心理属性确定出一种数量化的价值的过程。

心理学理论——界定心理属性的,如智力,维克斯勒将智力分为言语智力和操作智力。瑞文量表则分为六项,核心为推断,主要用图片。

二、心理测量的特点:

1. 间接性   /~是一种间接的测量,根据心理学特质理论,对测量结果进行推论。主要是因为对象的抽象性。/

2.相对性   /对人的行为进行比较,没有绝对的标准,是一个连续的行为序列。/

三、测量水平:等级测量/顺序测量(大多)

由于大多呈正态分布,可以将原始分数转化为标准分数,当作等距量表来处理。


Unit3.  心理测验

一、心理测验的要素

1.行为样组

为了准确、可靠地推论所要测量的心理特征而选择的一组行为。言语测验分知识分量表等。

2.标准化

指测验的一致性,包括测验的编制、实施、记分以及测验分数解释的程序的一致性。(主要指标题选择的一致性、指导语说明、问题处理、前五题给予指导、不会因为任何原因改变测验时程等)

3. 客观性

指测验不受(主试的)主观支配,其测量方法可以重复,测验实施、记分和分数的解释都是客观的。

二、心理测验的客观性指标

1. 信度:测验的可靠程度,是对测验结果的一致性的估计。

2.效度:对测验准确性程度的估计,即测验实际测出所要测的心理特质的程度。

    1)内容效度:测验所选的项目符号所欲测验内容的程度。

    2)结构效度:测验实际测量出所欲测量的心理结构或特征的程度。(严密)

    3)校标关联效度:测验分数与作为校标的另一独立测验结果之间的一致程度。

3. 难度:项目的难易程度。

4. 区分度:测验项目对被试心理品质差异的区分能力。

三、心理测验的分类

1. 按内容分

    1)能力测验:可分为实际能力测验与潜在能力测验。

    2)成就测验:测量人在接受正式教学和训练后对所学知识、技能掌握程度的测验。

    3)人格测验:测量个性中除能力以外的部分,非能力测验。(卡特尔十六项~)

2. 按测验功能/目的分

    1)描述性测验  (一个群体中所有成员在某一心理特征或特性的分数的分布情况,例STL90,测教师)

    2)诊断性测验  (对某些心理问题/疾病进行诊断)

    3)预示性测验  (预测个体未来在某一活动上的能力,如智力测验预示成绩、飞行员选拔测验、职业指导)

3.按材料和方式/对象分

    1)文字和非文字测验(活动、图表,eg.瑞文)

    2)团体测验和个别测验(团体测验每道题有固定时间,同时施测。团体一般30人,30~50也可。

4. 按分数解释的参照分类

    1)常模参照测验(将一个人的分数与其他人比较,看其在某一团体所处位置)

    2)标准参照测验(一些特定年龄的人某些成绩必须达到某些标准,人格测验很少是标准参照实验,人格测验对的是分数界限,不是一个标准。标准参照实验通常为成就类、能力类测验。)

5. 按测验性质分

    1)构造性测验:所呈现的刺激和被试的任务是明确的。

    2)投射性测验:刺激无明确意义,问题模糊,对被试的反应也无明确规定。

6.按测验要求分

    1)最高作为测验:要求被试尽可能做出最好的答案,主要与认知过程有关,包括能力、成就测验等。

    2)典型作为实验:要求被试按通常的行为习惯作出反应,答案无对错之分,包括人格测验等。

7.按测验难度分

    1)速度测验:容易、数量多、时限短。

    2)难度测验:由易到难,时限长。

8. 按测验应用分

教育测验+职业测验+临床测验


Unit 4. 心理测量的历史

一、国外心理测量发展的历史

1. 测验的产生

    1)心理测验的历史根源无从考究

    2)对当代测验形成的考证: 19世纪对智力落后者的早期关注。

2. 先驱:

    1)高尔顿的贡献:1.直接推动心理测量运动的发展;2.数学中的统计方法引入心理测验;

    /也是应用等级量表、问卷法、自由联想法的先驱。

    2)卡特尔:1.1890年,发表《心理测验与测量》,“心理测验”第一次出现在心里文献中;培养了大批人才,如桑代克等。/测量肌肉力量、运动速度、痛感受性、试听敏度、反应时、记忆力等。

    3)比纳:1905年,和西蒙发表《诊断异常儿童智力的新方法》,介绍了第一个智力量表B-S量表。30个项目,测智力(判断、理解、推理能力)后修订采用MA计算。

二、心理测量在国内的发展

中国当代心理测验的重点是——本土化。

1. 智力测验

    1979年,龚耀先修订“韦克斯勒成人智力量表”。

    1982年,吴天敏修订“第三次修订中国比奈测验”。

    1985年,张厚粲修订“瑞文标准推理测验”。

2.人格测验

    1982年,宋维珍修订了“明尼苏达多项人格调查表”。

    1981年,刘绍衣修订“卡特尔十六种人格因素问卷”。

    1983年,龚耀先修订“艾森克人格问卷”。

3. 教育测验

    张厚粲等建立“普通心理学计算机化适应性测验系统”。

    漆书青等据项目反应理论为编制第一个计算机化自适应实验。

    胡显勇运用概化理论对作文评分误差的控制作了研究。

你可能感兴趣的:(心理测量学 第一章 心理测量和心理测验的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