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祭勿忘……寻文物?

陆游的故乡在绍兴(坝头山),即南宋时期的樊江。生于此地的我,自幼知道家门口立着“陆游祖宅”“东山祠”的路牌,听着陆游《示儿》之音总有来自灵魂的共鸣,在血脉里的家国情怀与快意恩仇时刻提醒着我——那份似曾相识的多舛命运,我用“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聊以自慰,而他,我的祖先陆游,却隐世不忘忧国,自有共鸣之处。

前段时间,我回到故里,追本溯源,找到了自己脚下这方净土千百年来的传奇,也明了那一份注入血液的刚正忠烈从何而来,让我痛心于自己未早早发现,好拯救更多摇摇欲坠的历史,保护这片千百年来的封存。我外祖父,即太傅公陆轸,著名诗人陆游第二子陆子龙之后,陆游第二十三代世孙老五门的后人。我也采访了自己的同宗名人,了解到许多不为人知的历史。

本次我的受访者,与我外祖父同宗的陆游之后陆纪生先生,在救死扶伤的岗位退休后,花了几十年时间去掀开那些尘封千年的岁月,探索着樊江与陆氏家族,与千年传承的忠烈遗风的故事。陆老师对陆氏遗存的文物研究甚广,令我不虚此行。他也对坝头山历史文物遗存的现状提出了担忧,值得后人深思。



今天,我们便来聊聊陆氏家族的那些文物。

陆谊是唐朝的国子博士,也是陆游的九世祖。当时宦官当权,朝堂乌烟瘴气。一位掌权高官叫陆贵,看重陆氏的门槛,便威胁陆谊,要进陆氏家谱。陆谊誓死不从,陆贵便拿他的家人要挟。一个月黑风高之夜,陆谊带着妻儿举家出逃,一直到了鲁墟附近(位于现在的浙江绍兴)并在此定居。从此,他立下家规——陆氏后人,不得入仕。直到陆游的高祖陆轸在宋真宗执政的时候,替当地人民写请求赈灾的上书,后来受到皇帝重视,要求他参加科举,而他也成功登进士第。

陆轸在告假还乡时,遍访会稽(今绍兴)山水,踏勘风景名胜,看见会稽吼山(今绍兴市皋埠镇境内)势“如龙之蟠、如狮之状、如凤之翔,此山水之最胜者,足以后世继居台阁,簪缨子孙千百,为东南望族,…又后山之上,三岗皆平,其左岗池,大早不涸,有龙居此,谓龙池,皆吼山之灵秀所发也。”大概意思就是,吼山是一块不可多得的风水宝地,定居于此可保后代兴旺发达。后山之上,三座岗都为奇特的平岗。左岗池经历多次大旱经久不涸,传说有神龙盘踞,所以被称作龙池。因此,陆轸在天圣4年,在吼山魏家山之阳,也就是皋埠镇坝头山村里建造宅第,往来于山阴鲁墟和会稽吼山之间。果然,从此之后,陆氏后人重入仕途,代代都有显贵达官。

吼山自古称”狗山”,以越王勾践在此驯犬猎鹿而得名,后逐渐谐转”吼山”,延用至今.公元前492年,勾践在与吴王夫差的争战中失利而入吴做人质3年.回国后,开始实施”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的复国大计,他在招贤礼士,鼓励耕作,兴修水利的同时,在吼山开辟规模不小的养狗场,所养之狗,一是用作奖励国民生育,”生男子,赏二壶酒一犬”;二是用来狩猎,”昔勾践在此畜犬猎南山白鹿以献吴王”,并年年进贡不辍,使吴王沉湎酒色玩乐而放松对越国的警惕,是越王勾践雪耻复国的重要根据地。吼山东南侧山腰,现存形似炮台的”东山台”,意为越国”东山再起”,从此,越地第一道园林风景线开始显露,它为历代后人奋发图强和奉仰,乔居所向往。

这里还有春秋战国时期的古越青瓷窑址;宋代爱国大诗人陆游先祖三代,亦筑屋建寺、世居于此。历经千年的开山采石,形成山、水、洞、潭、佛等多元而奇特的景观。胡歌主演的电视剧《神话》便是取景于此。陆老师告诉我,左岗池至今尚存,在吼山平岗之上,1967年绍兴逢百年不遇之大旱,民不聊生,但池水也未干涸。

为了探查这神秘岗池,我穿过十里桃花林,跨过一线天,翻上了后山平岗。平岗的面积很小,但池水依旧清澈可见。我拿着一根树枝向下一戳——才半根树枝的深度,水不会蒸发吗?抱着这种疑惑,我开始四处摸索水的源头。当我把树枝伸向水池两侧时,我才恍然大悟——两侧有两个细小的孔,涓涓清泉便从那里涌出,原来万水之源便是山,山底蕴藏着水,千百年来,山不毁,于是水不息。

在宣和五年的时候,陆傅建家庙于吼山北麓,由徽宗皇帝亲自赐名为“东山寿宁院”,后人至今一直称之“东山祠”,与居第相望,用以祭祀先祖里面曾并列唐代宰相忠宣公陆贽及此后十一代列祖列宗。陆游曾在佛祖前许愿,一统中原佛装金身,并改名为寿宁禅寺,寓宋室江山久治长安之意,寺院于1941年被日寇所毁。

至五十年代末,东山寿宁寺倒塌尽净,但陆家祠堂遗址尚存。直到“大办钢铁”时,祠堂被扫荡一空,后又成了县里搞点的畜牧场,在“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畜牧场倒闭,祠堂被拆得荡然无存。大量的历史文物及宝贵史料全部毁灭,许多史实都已无从查考。东山祠毁於“文革”之前,且毁得彻底,给国家造成了无可挽回的损失,令人痛心!如今原祠堂的遗址上部分被一些杂乱的搭建所占,门前的一眼古井被填埋(现已在开发),河岸及河埠的石板(上面还有龙凤雕刻)、石道还依稀可辨。

老一辈人讲,寿宁寺坐南朝北,有东侧屋五间,为看守者居室,往前有屋四间,内供陆氏众多牌位,再向前,路东边为大殿,供弥勒佛,路西侧,有大井石碑,越阶而上,为祠堂,四间房子,堂前横排着旗杆,屋檐悬宗祠匾额和祠联句,“半壁赶山心未遂先前愿;损躯归粤水青简长留死后名。”西首一间,上书“渭南伯堂”四字,渭南伯也即陆游(“左示佃以前墓俱在吼山”,陆游祖父及前几辈都归宿在吼山,所以陆游青少年时常去敬佛,祭祖,探亲,扫墓.陆游晚年被朝廷封”渭南伯”,为止,原来的”渭南宅”改建为”渭南伯堂”)。全寺面积约为六千五百多平方米。

  1996年,寿宁寺于吼山重建,整个建筑风格、规划布局参照原寿宁寺模样修建而成。自下而上依次为山门、四大天王殿、大雄宝殿和水罗塘。寿宁寺对外开放后,海内外众多善男信女来到吼山,寺里香火蛮旺。

东山祠遗址旁,有块与陆游家有关的石头名叫石螺,2013年,村里在砌河坎,这块烂石头在河中间,吼山村委想把它挖掉,让河道通畅,便找来了挖掘机。 

当时,在许多陆游后人共同努力下,挖掘机停止施工,但灵螺上半部分已被损坏。

  这块名叫石螺的石头,在一条河的中央,旁边还有两座小石山,都是千年前采石留下的。它的后面是吼山革命烈士墓。

这个石螺在陆游家的住宅前,直径十来米,形状如陀螺,看起来又像蛤蟆,因此当地人又叫它“浮起蛤蟆”。这个石螺有时浮出水面,有时沉入水底,始终面朝陆宅浮动。每当科举之年,他便会自动浮起飘到住宅前,人们看到一次,陆家就会中举一人;人们看到数次,就有数人中举,甚是奇特。后此石螺被明代大将汤和凿破。

像是石螺显灵一般,在宋代,今日的坝头山有陆氏的住宅群,成了陆氏的大本营,真正谓东南望族。光陆游有七个儿子,大多出仕为官。唐国自子博士谊公东渡钱塘以来人丁兴旺,陆氏后裔遍及大江南北。

到了明代,汤和治理浙江,为破陆氏千年文脉,便凿断陆氏地脉,开渠泄陆氏的秀气,迁壮丁分陆氏人口,从此陆氏逐渐迁散各地,再也没有宋代那样规模了。

坝头山村近千年来,陆姓陆续徙居外地者不计其数,时至今日,坝头山这个小小的村落仍有近百户陆姓人家,1984年,陆老师和专家学者联合组织对陆游史迹进行调查,对陆游的故居、别业、墓地实地考察,当时在坝头山村发现了《世德堂陆氏家谱》(手抄本)。并有“坝头山枝谱系”留存于世。从家谱考索,确认为是陆游次子子龙一脉。《世德堂陆氏家谱》由陆游第二十四世孙陆久境、陆水境兄弟俩提供,由其父陆耀泉抄录。

由于现坝头山村支书是外氏,并不赞成陆先生的深挖工作,导致前任村长创建的资料馆荒废,令人痛心 。陆老师还对陆氏家族千百年来那些忠烈清廉的风骨人士一一点摘,劝诫我勿忘根本,秉承家风。

对陆纪中先生的采访,用一个不甚恰当的词来形容,震撼。陆老先生退休十余年,踏过多处,与海内外各色陆游研究者往来甚广,对陆氏世代家谱的整理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他撰写的文章,多次登上陆游《陆游全集校注》等,当代需要这样的人,传承精神,并将之外化为行,影响着代代人,为社会注入光亮。

烈士墓旁的南宋古井深埋地下,却时常传来无人识的悲歌,而如今南宋井稀少,是需要重点保护的文物,却遭到忽视,而烈士墓占据陆家池一米左右半径,曾经兴旺繁荣的陆氏大院,如今荒草丛生,山路崎岖,前几天大山烧毁一半树,也烧掉了许多陆氏先人的墓碑——可悲啊 唐唐陆游后人,陆氏后代,竟连陆氏祠庙都不能存留,或许封建迷信不可得,但传统习俗,祠庙祭祖所传承的流淌在血液里的那一份家风家训,那一份穿越千年的悲叹 ‘家祭无忘告乃翁’该如何回应?陆游在地下,恐怕也要叹息.

先祖,我如何祭你?唯有穷哭!

还好有陆老先生这样珍视文化遗存的后人,以及那么多支持着 坚持着研究陆游世代的学者专家们。但更重要的,是政府需要真正落实保护仅存为数不多的物质文化遗产和发扬陆氏气节与清明!而并非单纯为了旅游景点。去刻意得重建,不保护,重建只能啼笑皆非。

东浦镇的陆宅重建了,可陆纪生先生口中,坝头山曾经的前陆轸后陆珪,中三门,加陆游自建的宅子,中有池塘,前有群山盘踞,山灵水秀,灵螺徘徊的繁茂景象,风水宝地,让我眼中闪过海市蜃楼般的奇景。如果描述正确,如今我的外婆家门口,就是原来的东宫祠所在地,却在文革前被毁灭殆尽。 如此想来,那口南宋的井也是在我家门口,可当我再次踏上归程,我见到的是被烧毁的山,零散的碎石 紧闭大门的祠庙,以及在风里号哭的英灵。你能相信吗,陆游祖宅所在的拱洞下,新建了发电站,电缆就那么笔直地穿过了碑群,我内心怆然,提笔写下了这些。

传承历史文化,弘扬陆游的爱国主义精神,配合吼山景区的进一步开发完善,发展旅游事业,愿地方政府能对这一文化遗迹予以重视,并应组织抽调力量,立专项进行调查,并给予财力上的支持,与市政府的陆游三山故里恢复重建工程协调进行。同时也呼吁陆氏后人共同努力,秉承祖上遗风,继承和发扬先祖陆游忠贞爱国的精神,努力把坝头山这个小村落建设成为一个闪亮点。

采访时,陆纪生先生打算去皐埠镇政府提南宋古井一事,如今古井挖掘工作已经开始,令人颇感欣慰,希望文化遗产无论是物质还是非物质的,都能好好保存下来。


参考文献:

陆纪生《陆游与吼山、坝头山》《读放翁家训,传优良家风》《陆游与樊江》

陆勇《陆游家族的家学与家教》

于北山 《陆游年谱》 上海古籍出版社

邹志方 《陆游研究》

陆游  《剑南诗稿》

你可能感兴趣的:(家祭勿忘……寻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