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做一名优秀教师四

知识既是目的,又是手段

要努力使学生把获得知识,不当成最终目的,而成为一种手段,使知识不变成静止的、僵死的学习,而经常起作用于学生的脑力劳动;集体的精神生活和学生的相互关系,起作用于生动和连续不断的精神财富交换过程。没有这一过程,智力、道德、情感和美感的真正发展是不可想象的。

首先,我们就要把语言变成一个最主要的创造性工具。

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占首位的不是死记别人的思想,而是学生自己进行思考。这种思考是一种生气勃勃的创造,借助语言认识周围世界的事物和现象,因而也是认识语言本身的细微差别。

学生背熟了教师所讲的内容,能迅速回答问题是一种积极性,但这种积极性不一定能促进智力的发展。教师应努力发挥的是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知识由于得到运用而得到发展。

进行教学要靠已有的知识来获取新的知识,这就是教师水平高的表现,要使学生看出和感到有不理解的东西,使他们面临问题,教学就成功了一半。

怎样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呢?

教师必须懂得什么该讲,什么留着不讲完。不讲完的东西就好比是学生思维的“引爆管”。一切都依据具体教材的内容和学生已有的实际知识为转移。接着,力求从学生所掌握的学习和生活中的全部知识中,抽出为回答问题所必要的知识。这种吸取已有的知识来回答问题的做法,就是获取新知识。

为使学生通过思考获取知识,教师应充分了解他们的知识状况,有的学生对学过的东西记得一清二楚,有的学生却忘掉了点什么,这时我们应成为脑力劳动的指导者,使每个人听我们讲解时,能按自己的方式跟上来,从思维仓库提取保存的东西,如果这种仓库的某处是空白点,如果某个学生的思维线索中断了,我们就要用补充来填补这个空白,要排除思维的脱节。

我们要教会孩子在理解的过程中记忆。

牢记应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要引导学生通过对大量事实、事物和现象的思考(认识)及理解来进行记忆。从思考事实、事物和现象,到深刻理解抽象真理(规则、公式、定律、结论),必须通过实践性作业,这就是掌握知识。

理解和实际结合的越好,知识就学会的越自觉,学生也就越会把知识运用于实践中。

我们要力求在首次学习教材的课堂上,查看“困难”学生是怎样独立完成作业的,在这种课堂上,一定要让学生独立做作业,在做作业过程中理解实例,进而懂得概括性的真理。

成绩不良的学生,脑力劳动的效率首先依赖于此次学习教材时,她在课堂上当场有逻辑和有条理的工作到何种程度。不可只让她听同学们的正确回答和抄写板书,一定要促使他自己动脑筋,耐心而有分寸的激励他在每堂课上多获得一点脑力劳动的成果。

语文教师工作困难的一个基本原因,是学生上课时就在书面作业中出错,教师的失策在于他没有把力求不出错当做目标提出来。

怎样使学生不出书面错误呢?

这取决于许多因素,可能首先取决于学生的阅读速度,学生因先学会浏览,估计学生哪个词可能出错,具体是谁可能出错。对任何一个“有疑问"的词语,都要先解释清楚。要重视成绩不良的学生把注意力集中于教材的要点上,也就是基础知识。

紧张而有趣的课堂教学应该是这样的:

学生回忆,原先学过的各部分材料,在教科书中“翻寻”,产生了学习过程中最需要的最有意义活动及用不通读全部教材的办法来复习已学过的教材。

这种复习最有成效,因为它实质上是一种思考,总之我们在每堂课上都要抽出尽量多的时间来掌握新教材。

在这几个章节里,苏霍姆林斯基最想告诉我们的是,知识既是目的,又是手段。知识除了要武装我们的头脑,还要学会运用这些知识去创造,把它们都变成财富,归我们所用。

在教学中,我们一定要学会引导学生产生疑问。通过疑问去理解,理解到位了,自然就熟记了。

苏霍姆林斯基着重讲了怎样去提高“困难”学生的学习。

苏霍姆林斯基的观点,我是非常赞同的。

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通常遇到的“困难"学生,都是连基础知识都没有掌握的。

他们起码的生字、词,都不会认,更不要说理解了。

所以,我们班上的困难学生,我都是单独给他们安排作业的。

别的孩子需要深入的理解课文内涵,“困难"学生只需要掌握:文章中的字词会读、会写、能记住。文章大概讲的是什么事情,就OK了。因为他们光是去记字词,就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

我会把几个困难生,编排在一个小组里。让他们几个来互相督促,互相比赛。

这样,不和其他的优秀孩子比,就让他们增加了自信心,也给他们减轻了太大的学习压力,减少他们对学习的恐惧感。

我觉得这个方法真的切实可行。通过一学期的努力,不爱读书的困难学生,居然主动拿起了课外书,有模有样的看起来。

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回忆原先学过的各部分材料,在教科书中“翻寻",产生了学习过程中最需要的最有益的活动。即用不通读全部材料的办法来复习,已学过的教材。

在这个过程中,老师需不需要引导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怎样做一名优秀教师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