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读记之“天台”

18年的3月,我驱车来到重庆市第八中学的渝北校区,当时这是我家正读初三面临中考的蕊小妹一个遥不可及的梦。第一次看到宏伟的校门,还有门内高高的阶梯,心中五味杂陈,不晓得家中那个学渣该何去何从。门卫不准我进去,我就准备返程,转身看见校门街对面正在修建的住家大楼,忍不住发了个朋友圈,感慨这栋楼将会身价不菲。

然而世间的事情不能说得太死,蕊小妹居然考上了!然后读到高二,我居然住进了那栋我曾感慨万千的楼!

这个小区很小,就4栋楼,围绕一个小得不能再小的中庭,绕三圈就会头晕的那种,但一如我的感慨,租金都不便宜,且有节节攀升之势。这里住的,基本都是陪读家庭,连电梯里的告示都量身打造的:本小区为保障学生们的学习和居住环境,请在中午XXX和晚上XXX时段不得大声喧哗,不得噪音装修。

陪读房面积都不大,房间都是多功能的,小小的生活阳台也是洗衣机、洗衣台、杂物堆放等物尽其用了,有时候洗了大件的衣物或者被褥,晾衣服就是个问题。

我所在的小区是三期楼盘,一期离学校稍微远一点,住的也是陪读家庭,那边有7栋楼,所以小区的公共面积就大很多,大树也有好几棵。张蜀女士最先住在一期,轻度洁癖患者,经常洗被褥、洗衣服,被褥实在无处安放,然后就把被褥当作衣服穿在了大树上。一天下班回来,衣物不见了,质问到物管处,方知被保安收到了屋顶天台。

张蜀奔到18楼顶的天台,好家伙,阡陌纵横的晾衣绳上飘扬着花花绿绿的衣服、被单,兀自张开每根纤维,尽收太阳热量。

自此张蜀就爱上了天台,还给小区中庭一个清爽。

我入住陪读房的时候,根本不知道还可以上到天台去,直到两个月后张蜀搬到一期小区做了我的邻居,她第二天就带我上了天台。

天台的围墙与我齐肩高,要是想看看下面的风景,就得跳起来。围墙的顶部又围了一圈手指粗的铁栅栏,正是这圈铁栅栏为晾衣绳提供了依附之地。

我们第一次来到天台的时候,只有一根两股铁丝绕成的晾衣绳横贯在一隅,差不多七八米长。彼时初夏的太阳正艳,我们一大早抱着被子就上了天台,那根铁丝绕成的晾衣绳可以平铺下三床被子,而且绳子刚直还不会驼。天晚了我们再去楼顶取回被子,张蜀端着一副过来人那种既看破又要说破的样子对着我,碎碎念:“你闻,你再闻,是不是有阳光的味道?”

天黑尽了,蕊小妹放学回家了,我对她说:“今晚你会裹着阳光的味道睡觉哦!”

这种浪漫的事儿学文的蕊小妹毫不抗拒就接受了:“这阳光的味道,松软,清脆,被子里绗的都不是棉花了,是云朵!”

我和张蜀都觉得把衣物铺到天台去充分接受阳光曝晒是一件非常惬意的事,因此洗了衣服就习惯性往天台跑。没几天,等我们上了天台,发现那唯一的一根晾衣绳已经被占用了!我俩悻悻而回,尽管那天的衣服最终还是干了,但张蜀总觉得没有了阳光的味道而心有戚戚焉。

经过一夜的思考,张蜀跟我商量咱们自己买一根晾衣绳,洗完衣服就去挂起来,收衣服的时候再一并收回来,这样就再也不愁衣服没有“阳光的味道”了。

我们最终买了一根白色的尼龙晾衣绳,还自带黑科技,防风的编织套环设计,衣架挂在上面,不管天台的风有多狂野也不会掉下来。

我们有了自己的晾衣绳,再也不去跟邻居们抢那根钢丝绳了。

姜琳女士,一个中度焦虑症患者,几个月后也加入了陪读妈妈大军,她跟我们不在同一栋楼,但在张蜀女士的鼓动下,开开心心地去自家天台晒衣服。岂料某天晚上去收衣服时,天台上光秃秃的,只剩下几根晾衣绳在晚风中妖娆。姜琳焦虑地发了个朋友圈,感慨人生不顺,喝凉水都塞牙缝。

这事是可忍孰不可忍,我们这群陪读妈妈,讲起道理来,那是势不可挡。我们先开了个碰头会,分析姜琳所晒衣服中有无刺激人大脑皮层的特征,再共同回想小区四栋大楼里是否有爱恋某些特定的无生命物体的可疑之人。最终我们冲进了物管的监控室,查遍了电梯录像,结果还是一无所获。

我和张蜀回到家,觉得这事实在怪异,蹊跷,正在相互提醒我们日后不能太晚去天台取衣服,姜琳打来电话:“破案了!破案了!”原来是某家的爸爸,被要求上天台取回衣服,因为姜琳的衣服是晒在人家的晾衣绳上的,那个爸爸也不认得哪些是自家的,哪些是别人家的,一股脑给搬回了家里。

这件事再次证明,男人在家都不管事的,不仅找不着东西在哪儿,就连这东西是不是自家的也不清楚。

但姜琳同志终于明白得有一根自家的晾衣绳了。

不仅姜琳明白了, 小区的妈妈们也陆陆续续明白了,不是怕衣服被别家男人收走了,而是没有自家的晾衣绳,就晒不到太阳的味道了!

入冬以后,暖阳就弥足珍贵。只要一出太阳,小区的婆婆妈妈们不是互相吆喝着去附近的中央公园晒太阳,而是忙着洗衣服洗被子,自己无所谓,孩子的衣服被子得有“阳光的味道”。

婆婆妈妈们送走了上学的孩子就开始洗衣服,这时,每家都拿出自己的晾衣绳,找个角落画出领地。于是诺大的天台就像一个置放了无价之宝的密室,到处都是无规则的红外线障碍,你得随时低头矮身,绕过齐肩的晾衣绳,来到你的领地。

有时衣服多,洗完一堆就先拿到楼顶天台去晾起来,然后再回来洗另一堆。晾衣绳上空出一大截,生怕被别人用了去,有的妈妈就夹一张纸条:“还有衣服正在洗,谢谢!”附加一个笑脸。我和张蜀很默契,把衣服尽可能地铺开,把晾衣绳占用的满满的,另一个上楼去,心领神会,不愁没有地方晾衣服。

还记得一个夏日的傍晚,我去收衣服,看见晚霞太美,而风很凉爽,于是我收完衣服拿了本书又上了天台,我趁着霞光,趁着空无一人,朗读书里的一篇文章。

文章中,一只野狗唤醒了集中营里一个犹太人的生命的希望,也唤醒了他作为人的尊严。我读的泪眼婆娑,模糊中看到一个人,吓了一跳,原来那又是一个上天台收衣服的妈妈。我觉得好尴尬,结果那个妈妈却说:“你慢慢读,我觉得很好听呢,希望我没有打扰到你哦!”

天台上的天空是那么辽阔,原本疲累的陪读生活也因为这群妈妈开阔了起来。那种阳光的味道,分明就是因为同一身份同一目标而结下的友情纯粹的味道,陪伴我们释放内心的焦虑和紧张,陪伴我们走上天台,看到更远的风景,也捕捉到更本真的生活。

你可能感兴趣的:(陪读记之“天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