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中的破窗效应

吴燕 焦点解决网络初级14期  信阳坚持分享第49天

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于1969年进行的一项实验,他找来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把其中的一辆停在加州帕洛阿尔托的中产阶级社区,而另一辆停在相对杂乱的纽约布朗克斯区,停在布朗克斯的那辆,他把车牌摘掉,把顶棚打开,结果当天就被偷走了。而放在帕洛阿尔托的那一辆一个星期也无人理睬。后来,辛巴杜用锤子把那辆车的玻璃敲了个大洞。结果呢,仅仅过了几个小时,它就不见了。

以这项实验为基础,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提出了一个“破窗效应”的理论,认为:如果有人打坏了一幢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的维修,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示范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久而久之,这些破窗户就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结果在这种公众麻木不仁的氛围中,犯罪就会滋生、猖獗。这种理论认为,环境中的不良现象如果被放任存在,会诱使人们仿效,甚至变本加厉,以一幢有少许破窗的建筑为例,如果那些窗户不被修理好,可能将会有破坏者破坏更多的窗户。最终他们甚至会闯入建筑内,如果发现无人居住,也许就在那里定居或纵火。一面墙,如果出现一些涂鸦没有被清洗掉,很快的,墙上就布满了乱七八糟、不堪入目的东西;一条人行道有些许纸屑,不久后就会有更多的垃圾,最终,人们会视若理所当然地将垃圾顺手丢弃在地上,丝毫不觉得羞愧。这种现象,就是心理学中的破窗效应。

图片发自App

我好不容易下定决心把两个孩子送到了荷叶伞映像识字班,开始两个孩子进入不了状态。因为班里其他的小朋友都快学罢了,我们来得太晚,又没有识字的基础。刚开始打卡识字,他们都很抗拒。在我一字一句教着他们说的情况下,坚持了几天,总算是有一点儿学习的意识。上上周,因为到郑州学习几天,家里人认为孩子小,学不学无所谓,就不送孩子到班里学习,导致了破窗效应。

首先,孩子认为这课上不上都可以,心里面就不重视了,认为无所谓。在缺课这一天,老师讲什么,家长不知道,孩子更不会。接下来的一周,因为孩子不会,那也就不愿意打卡了,导致学习中断。因为我也不知道学到哪儿,第三次上课,把孩子几册的书全部带上,书多了,孩子也分不清是哪本,最后把书也弄丢了。

接下来的时间,我气愤、埋怨、恨铁不成钢,患得患失。在家里找书,也耽误了我不少的时间,更严重的是我的负面情绪笼罩了全家很长一段时间,心里一直很窝火。就因为一次破窗效应带来了这么多负面影响。认定了一件事,就要坚持,就要认真对待。知识的学习是一个系统,这个链条缺掉任何一环都会脱节,最后事倍功半。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不是因为有了希望才坚持,而是因为坚持了才有希望,走着走着,我们会看到不一样的风景。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学习中的破窗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