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ring AOP及事务说明

目录

1.事务管理

1.1 事务说明

1.2 Spring事务管理

1.3 事务进阶

(1)Transactional属性说明

(2)rollbackFor属性

(3)propagation属性

1.4 总结

2.AOP

2.1 AOP概述

2.2 AOP核心概念

2.3 AOP进阶

(1) 通知类型

(2)切点表达式

(3) 通知顺序

(4)连接点


1.事务管理

1.1 事务说明

事务是一组操作的集合,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工作单位。事务会把所有的操作作为一个整体,一起向数据库提交或者是撤销操作请求。所以这组操作要么同时成功,要么同时失败。

事务的操作主要有三步:

* 开启事务(一组操作开始前,开启事务):start transaction / begin ;
* 提交事务(这组操作全部成功后,提交事务):commit ;
* 回滚事务(中间任何一个操作出现异常,回滚事务):rollback ;

1.2 Spring事务管理

在spring框架中,我们只需要通过一个简单的注解@Transactional就搞定了。

Transactional注解:

@Transactional作用:就是在当前这个方法执行开始之前来开启事务,方法执行完毕之后提交事务。如果在这个方法执行的过程当中出现了异常,就会进行事务的回滚操作。

@Transactional注解:我们一般会在业务层当中来控制事务,因为在业务层当中,一个业务功能可能会包含多个数据访问的操作。在业务层来控制事务,我们就可以将多个数据访问操作控制在一个事务范围内。

@Transactional注解书写位置:

方法:当前方法交给spring进行事务管理
类: 当前类中所有的方法都交由spring进行事务管理
接口:接口下所有的实现类当中所有的方法都交给spring 进行事务管理

一般我们是在业务层的增删改的方法上,并且是一个方法中有多个表的增删改的处理,需要添加此注解,将多个表的操作纳入一个事务进行管理。

可以在application.yml配置文件中开启事务管理日志,这样就可以在控制看到和事务相关的日志信息了。

#spring事务管理日志
logging:
  level:
    org.springframework.jdbc.support.JdbcTransactionManager: debug

1.3 事务进阶

(1)Transactional属性说明

spring事务管理注解@Transactional已经控制了业务层方法的事务。接下来我们要来详细的介绍一下@Transactional事务管理注解的使用细节。我们这里主要介绍@Transactional注解当中的两个常见的属性:

1. 异常回滚的属性:rollbackFor
2. 事务传播行为:propagation

(2)rollbackFor属性

默认情况下,只有出现RuntimeException(运行时异常)才会回滚事务。

假如我们想让所有的异常都回滚,需要来配置@Transactional注解当中的rollbackFor属性,通过rollbackFor这个属性可以指定出现何种异常类型回滚事务。

一般我们指定rollbackFor属性的值为Exception.class,即当发生任意异常都回滚。

@Transactional(rollbackFor=Exception.class)

(3)propagation属性

这个属性是用来配置事务的传播行为的。

什么是事务的传播行为呢?

* 就是当一个事务方法被另一个事务方法调用时,这个事务方法应该如何进行事务控制。

例如:两个事务方法,一个A方法,一个B方法。在这两个方法上都添加了@Transactional注解,就代表这两个方法都具有事务,而在A方法当中又去调用了B方法。

所谓事务的传播行为,指的就是在A方法运行的时候,首先会开启一个事务,在A方法当中又调用了B方法, B方法自身也具有事务,那么B方法在运行的时候,到底是加入到A方法的事务当中来,还是B方法在运行的时候新建一个事务?这个就涉及到了事务的传播行为。

我们要想控制事务的传播行为,在@Transactional注解的后面指定一个属性propagation,通过 propagation 属性来指定传播行为。接下来我们就来介绍一下常见的事务传播行为。

Spring AOP及事务说明_第1张图片

对于这些事务传播行为,我们只需要关注以下两个就可以了:

1. REQUIRED(默认值)
2. REQUIRES_NEW

 默认情况下,我们不需要设置此属性,使用默认值就可以了,有事务就加入事务。

但有一种情况特殊,如下:

**需求:**解散部门时需要记录操作日志

​ 由于解散部门是一个非常重要而且非常危险的操作,所以在业务当中要求每一次执行解散部门的操作都需要留下痕迹,就是要记录操作日志。而且还要求无论是执行成功了还是执行失败了,都需要留下痕迹。

首先如果我们不设置事务的传播行为的时候,执行情况如下:

  • 在执行delete操作时开启了一个事务
  • 当执行insert操作时,insert设置的事务传播行是默认值REQUIRED,表示有事务就加入,没有则新建事务
  • 此时:delete和insert操作使用了同一个事务,同一个事务中的多个操作,要么同时成功,要么同时失败,所以当异常发生时进行事务回滚,就会回滚delete和insert操作。

这样结果不符合我们的设计需求,记录操作日志的操作不应该受其他操作的影响,所以需要设置一下事务的传播行为,设置为REQUIRES_NEW,重新开启一个事务。

delete方法运行时,会开启一个事务。 当调用insert(deptLog) 时,也会创建一个新的事务,那此时,当insert方法运行完毕之后,事务就已经提交了。 即使外部的事务出现异常,内部已经提交的事务,也不会回滚了,因为是两个独立的事务。

1.4 总结

事务的传播行为我们只需要掌握两个:REQUIRED、REQUIRES_NEW。

REQUIRED :大部分情况下都是用该传播行为即可。
REQUIRES_NEW :当我们不希望事务之间相互影响时,可以使用该传播行为。比如:下订单前需要记录日志,不论订单保存成功与否,都需要保证日志记录能够记录成功。


2.AOP

2.1 AOP概述

什么是AOP?

* AOP英文全称:Aspect Oriented Programming(面向切面编程、面向方面编程),其实说白了,面向切面编程就是面向特定方法编程。

然而有一些业务功能执行效率比较低,执行耗时较长,我们需要针对于这些业务方法进行优化。 那首先第一步就需要定位出执行耗时比较长的业务方法,再针对于业务方法再来进行优化。

此时我们就需要统计当前这个项目当中每一个业务方法的执行耗时。那么统计每一个业务方法的执行耗时该怎么实现?

可能多数人首先想到的就是在每一个业务方法运行之前,记录这个方法运行的开始时间。在这个方法运行完毕之后,再来记录这个方法运行的结束时间。拿结束时间减去开始时间,不就是这个方法的执行耗时吗?

以上分析的实现方式是可以解决需求问题的。但是对于一个项目来讲,里面会包含很多的业务模块,每个业务模块又包含很多增删改查的方法,如果我们要在每一个模块下的业务方法中,添加记录开始时间、结束时间、计算执行耗时的代码,就会让程序员的工作变得非常繁琐。

而AOP面向方法编程,就可以做到在不改动这些原始方法的基础上,针对特定的方法进行功能的增强。

AOP的作用:在程序运行期间在不修改源代码的基础上对已有方法进行增强(无侵入性: 解耦)

我们要想完成统计各个业务方法执行耗时的需求,我们只需要定义一个模板方法,将记录方法执行耗时这一部分公共的逻辑代码,定义在模板方法当中,在这个方法开始运行之前,来记录这个方法运行的开始时间,在方法结束运行的时候,再来记录方法运行的结束时间,中间就来运行原始的业务方法。

那此时,当我们再调用部门管理的 list 业务方法时,并不会直接执行 list 方法的逻辑,而是会执行我们所定义的 模板方法 , 然后在模板方法中:

  • 记录方法运行开始时间
  • 运行原始的业务方法(那此时原始的业务方法,就是 list 方法)
  • 记录方法运行结束时间,计算方法执行耗时

AOP面向切面编程和OOP面向对象编程一样,它们都仅仅是一种编程思想,而动态代理技术是这种思想最主流的实现方式。而Spring的AOP是Spring框架的高级技术,旨在管理bean对象的过程中底层使用动态代理机制,对特定的方法进行编程(功能增强)。

AOP的优势:

  • 1. 减少重复代码
  • 2. 提高开发效率
  • 3. 维护方便
  • 4. 代码无侵入:没有修改原始的业务方法,就已经对原始的业务方法进行了功能的增强或者是功能的改变

常见的应用场景:

  • 记录系统的操作日志
  • 权限控制
  • 事务管理:我们前面所讲解的Spring事务管理,底层其实也是通过AOP来实现的,只要添加@Transactional注解之后,AOP程序自动会在原始方法运行前先来开启事务,在原始方法运行完毕之后提交或回滚事务

2.2 AOP核心概念

1. 连接点:JoinPoint,可以被AOP控制的方法(暗含方法执行时的相关信息)

​ 连接点指的是可以被aop控制的方法。例如:入门程序当中所有的业务方法都是可以被aop控制的方法。

2. 通知:Advice,指那些重复的逻辑,也就是共性功能(最终体现为一个方法)

​ 在入门程序中是需要统计各个业务方法的执行耗时的,此时我们就需要在这些业务方法运行开始之前,先记录这个方法运行的开始时间,在每一个业务方法运行结束的时候,再来记录这个方法运行的结束时间。

​ 但是在AOP面向切面编程当中,我们只需要将这部分重复的代码逻辑抽取出来单独定义。抽取出来的这一部分重复的逻辑,也就是共性的功能。

3. 切入点:PointCut,匹配连接点的条件,通知仅会在切入点方法执行时被应用

​ 在通知当中,我们所定义的共性功能到底要应用在哪些方法上?此时就涉及到了切入点pointcut概念。切入点指的是匹配连接点的条件。通知仅会在切入点方法运行时才会被应用。

​ 在aop的开发当中,我们通常会通过一个切入点表达式来描述切入点(后面会有详解)。

4. 切面:Aspect,描述通知与切入点的对应关系(通知+切入点)

​ 当通知和切入点结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一个切面。通过切面就能够描述当前aop程序需要针对于哪个原始方法,在什么时候执行什么样的操作。

5. 目标对象:Target,通知所应用的对象

​ 目标对象指的就是通知所应用的对象,我们就称之为目标对象。

2.3 AOP进阶

(1) 通知类型

Spring中AOP的通知类型:

@Around:环绕通知,此注解标注的通知方法在目标方法前、后都被执行。
@Before:前置通知,此注解标注的通知方法在目标方法前被执行。
@After :后置通知,此注解标注的通知方法在目标方法后被执行,无论是否有异常都会执行。
@AfterReturning : 返回后通知,此注解标注的通知方法在目标方法后被执行,有异常不会执行。
@AfterThrowing : 异常后通知,此注解标注的通知方法发生异常后执行。

程序没有发生异常时的执行结果: 

Spring AOP及事务说明_第2张图片

程序发生异常时的执行结果:

Spring AOP及事务说明_第3张图片

在使用通知时的注意事项:

@Around环绕通知需要自己调用 ProceedingJoinPoint.proceed() 来让原始方法执行,其他通知不需要考虑目标方法执行。
@Around环绕通知方法的返回值,必须指定为Object,来接收原始方法的返回值,否则原始方法执行完毕,是获取不到返回值的。

(2)切点表达式

1.抽取

//前置通知
@Before("execution(* com.itheima.service.*.*(..))")

//环绕通知
@Around("execution(* com.itheima.service.*.*(..))")

//后置通知
@After("execution(* com.itheima.service.*.*(..))")

//返回后通知(程序在正常执行的情况下,会执行的后置通知)
@AfterReturning("execution(* com.itheima.service.*.*(..))")

//异常通知(程序在出现异常的情况下,执行的后置通知)
@AfterThrowing("execution(* com.itheima.service.*.*(..))")

 每一个注解里面都指定了切入点表达式,而且这些切入点表达式都一模一样。此时我们的代码当中就存在了大量的重复性的切入点表达式,假如此时切入点表达式需要变动,就需要将所有的切入点表达式一个一个的来改动,就变得非常繁琐了。

Spring提供了@PointCut注解,该注解的作用是将公共的切入点表达式抽取出来,需要用到时引用该切入点表达式即可。

@Slf4j
@Component
@Aspect
public class MyAspect1 {

    //切入点方法(公共的切入点表达式)
    @Pointcut("execution(* com.itheima.service.*.*(..))")
    private void pt(){

    }

    //前置通知(引用切入点)
    @Before("pt()")
    public void before(JoinPoint joinPoint){
        log.info("before ...");

    }

    //环绕通知
    @Around("pt()")
    public Object around(ProceedingJoinPoint proceedingJoinPoint) throws Throwable {
        log.info("around before ...");

        //调用目标对象的原始方法执行
        Object result = proceedingJoinPoint.proceed();
        //原始方法在执行时:发生异常
        //后续代码不在执行

        log.info("around after ...");
        return result;
    }

    //后置通知
    @After("pt()")
    public void after(JoinPoint joinPoint){
        log.info("after ...");
    }

    //返回后通知(程序在正常执行的情况下,会执行的后置通知)
    @AfterReturning("pt()")
    public void afterReturning(JoinPoint joinPoint){
        log.info("afterReturning ...");
    }

    //异常通知(程序在出现异常的情况下,执行的后置通知)
    @AfterThrowing("pt()")
    public void afterThrowing(JoinPoint joinPoint){
        log.info("afterThrowing ...");
    }
}

需要注意的是:当切入点方法使用private修饰时,仅能在当前切面类中引用该表达式, 当外部其他切面类中也要引用当前类中的切入点表达式,就需要把private改为public,而在引用的时候,具体的语法为:

全类名.方法名(),具体形式如下:

@Slf4j
@Component
@Aspect
public class MyAspect2 {
    //引用MyAspect1切面类中的切入点表达式
    @Before("com.itheima.aspect.MyAspect1.pt()")
    public void before(){
        log.info("MyAspect2 -> before ...");
    }
}

2.切点表达式写法

切入点表达式是描述切入点方法的一种表达式,主要用来决定项目中的哪些方法需要加入通知。

常见形式:

1.execution(……):根据方法的签名来匹配

execution主要根据方法的返回值、包名、类名、方法名、方法参数等信息来匹配,语法为:

execution(访问修饰符?  返回值  包名.类名.?方法名(方法参数) throws 异常?)

其中带`?`的表示可以省略的部分

访问修饰符:可省略(比如: public、protected)
包名.类名: 可省略
throws 异常:可省略(注意是方法上声明抛出的异常,不是实际抛出的异常)

示例:

@Before("execution(void com.itheima.service.impl.DeptServiceImpl.delete(java.lang.Integer))")

可以使用通配符描述切入点

“*”:单个独立的任意符号,可以通配任意返回值、包名、类名、方法名、任意类型的一个参数,也可以通配包、类、方法名的一部分。
“..”:多个连续的任意符号,可以通配任意层级的包,或任意类型、任意个数的参数。

切入点表达式的语法规则:

1. 方法的访问修饰符可以省略
2. 返回值可以使用`*`号代替(任意返回值类型)
3. 包名可以使用`*`号代替,代表任意包(一层包使用一个`*`)
4. 使用`..`配置包名,标识此包以及此包下的所有子包
5. 类名可以使用`*`号代替,标识任意类
6. 方法名可以使用`*`号代替,表示任意方法
7. 可以使用 `*` 配置参数,一个任意类型的参数
8. 可以使用`..` 配置参数,任意个任意类型的参数

切入点表达式示例:

省略方法的修饰符号

execution(void com.itheima.service.impl.DeptServiceImpl.delete(java.lang.Integer))

使用`*`代替返回值类型

execution(* com.itheima.service.impl.DeptServiceImpl.delete(java.lang.Integer))

使用`*`代替包名(一层包使用一个`*`)

execution(* com.itheima.*.*.DeptServiceImpl.delete(java.lang.Integer))

使用`..`省略包名

execution(* com..DeptServiceImpl.delete(java.lang.Integer))    

 使用`*`代替类名

execution(* com..*.*(java.lang.Integer))   

使用`*`代替方法名

execution(* com..*.*(java.lang.Integer))   

使用 `*` 代替参数

execution(* com.itheima.service.impl.DeptServiceImpl.delete(*))

使用`..`省略参数

execution(* com..*.*(..))

注意事项:

根据业务需要,可以使用 且(&&)、或(||)、非(!) 来组合比较复杂的切入点表达式。

execution(* com.itheima.service.DeptService.list(..)) || execution(* com.itheima.service.DeptService.delete(..))

切入点表达式的书写建议:

所有业务方法名在命名时尽量规范,方便切入点表达式快速匹配。如:查询类方法都是 find 开头,更新类方法都是update开头。

描述切入点方法通常基于接口描述,而不是直接描述实现类,增强拓展性。

在满足业务需要的前提下,尽量缩小切入点的匹配范围。如:包名匹配尽量不使用 ..,使用 * 匹配单个包。

2.@annotation(……) :根据注解匹配 

如果我们要匹配多个无规则的方法,比如:list()和 delete()这两个方法。这个时候我们基于execution这种切入点表达式来描述就不是很方便了。而在之前我们是将两个切入点表达式组合在了一起完成的需求,这个是比较繁琐的。

我们可以借助于另一种切入点表达式annotation来描述这一类的切入点,从而来简化切入点表达式的书写。

实现步骤:

1. 编写自定义注解
  
2. 在业务类要做为连接点的方法上添加自定义注解

示例:

自定义注解:

@Target(ElementType.METHOD)
@Retention(RetentionPolicy.RUNTIME)
public @interface MyLog {
}

实现类: 

@Slf4j
@Service
public class DeptServiceImpl implements DeptService {
    @Autowired
    private DeptMapper deptMapper;

    @Override
    @MyLog //自定义注解(表示:当前方法属于目标方法)
    public List list() {
        List deptList = deptMapper.list();
        //模拟异常
        //int num = 10/0;
        return deptList;
    }

    @Override
    @MyLog  //自定义注解(表示:当前方法属于目标方法)
    public void delete(Integer id) {
        //1. 删除部门
        deptMapper.delete(id);
    }


    @Override
    public void save(Dept dept) {
        dept.setCreateTime(LocalDateTime.now());
        dept.setUpdateTime(LocalDateTime.now());
        deptMapper.save(dept);
    }

    @Override
    public Dept getById(Integer id) {
        return deptMapper.getById(id);
    }

    @Override
    public void update(Dept dept) {
        dept.setUpdateTime(LocalDateTime.now());
        deptMapper.update(dept);
    }
}

切面类: 

@Slf4j
@Component
@Aspect
public class MyAspect6 {
    //针对list方法、delete方法进行前置通知和后置通知

    //前置通知
    @Before("@annotation(com.itheima.anno.MyLog)")
    public void before(){
        log.info("MyAspect6 -> before ...");
    }

    //后置通知
    @After("@annotation(com.itheima.anno.MyLog)")
    public void after(){
        log.info("MyAspect6 -> after ...");
    }
}

 3. 总结

execution切入点表达式
  根据我们所指定的方法的描述信息来匹配切入点方法,这种方式也是最为常用的一种方式。
  如果我们要匹配的切入点方法的方法名不规则,或者有一些比较特殊的需求,通过execution切入点表达式描述比较繁琐。
annotation 切入点表达式
  基于注解的方式来匹配切入点方法。这种方式虽然多一步操作,我们需要自定义一个注解,但是相对来比较灵活。我们需要匹配哪个方法,就在方法上加上对应的注解就可以了。

(3) 通知顺序

当在项目开发当中,我们定义了多个切面类,而多个切面类中多个切入点都匹配到了同一个目标方法。此时当目标方法在运行的时候,这多个切面类当中的这些通知方法都会运行。

此时我们就有一个疑问,这多个通知方法到底哪个先运行,哪个后运行? 

通过程序运行可以看出在不同切面类中,默认按照切面类的类名字母排序:

* 目标方法前的通知方法:字母排名靠前的先执行
* 目标方法后的通知方法:字母排名靠前的后执行

如果我们想控制通知的执行顺序有两种方式:

1. 修改切面类的类名(这种方式非常繁琐、而且不便管理)
2. 使用Spring提供的@Order注解

使用@Order注解,控制通知的执行顺序:前置通知:数字越小先执行; 后置通知:数字越小越后执行。

@Slf4j
@Component
@Aspect
@Order(2)  //切面类的执行顺序(前置通知:数字越小先执行; 后置通知:数字越小越后执行)
public class MyAspect2 {
    //前置通知
    @Before("execution(* com.itheima.service.*.*(..))")
    public void before(){
        log.info("MyAspect2 -> before ...");
    }

    //后置通知 
    @After("execution(* com.itheima.service.*.*(..))")
    public void after(){
        log.info("MyAspect2 -> after ...");
    }
}

总结:

通知的执行顺序大家主要知道两点即可:

1. 不同的切面类当中,默认情况下通知的执行顺序是与切面类的类名字母排序是有关系的。
2. 可以在切面类上面加上@Order注解,来控制不同的切面类通知的执行顺序。

(4)连接点

我们前面在讲解AOP核心概念的时候,我们提到过什么是连接点,连接点可以简单理解为可以被AOP控制的方法。

我们目标对象当中所有的方法都是可以被AOP控制的方法。而在SpringAOP当中,连接点又特指方法的执行。

在Spring中用JoinPoint抽象了连接点,用它可以获得方法执行时的相关信息,如目标类名、方法名、方法参数等。

对于@Around通知,获取连接点信息只能使用ProceedingJoinPoint类型。
对于其他四种通知,获取连接点信息只能使用JoinPoint,它是ProceedingJoinPoint的父类型。

@Slf4j
@Component
@Aspect
public class MyAspect7 {

    @Pointcut("@annotation(com.itheima.anno.MyLog)")
    private void pt(){}

    //前置通知
    @Before("pt()")
    public void before(JoinPoint joinPoint){
        log.info(joinPoint.getSignature().getName() + " MyAspect7 -> before ...");
    }

    //后置通知
    @Before("pt()")
    public void after(JoinPoint joinPoint){
        log.info(joinPoint.getSignature().getName() + " MyAspect7 -> after ...");
    }

    //环绕通知
    @Around("pt()")
    public Object around(ProceedingJoinPoint pjp) throws Throwable {
        //获取目标类名
        String name = pjp.getTarget().getClass().getName();
        log.info("目标类名:{}",name);

        //目标方法名
        String methodName = pjp.getSignature().getName();
        log.info("目标方法名:{}",methodName);

        //获取方法执行时需要的参数
        Object[] args = pjp.getArgs();
        log.info("目标方法参数:{}", Arrays.toString(args));

        //执行原始方法
        Object returnValue = pjp.proceed();

        return returnValue;
    }
}

(5)AOP的实现步骤

导入依赖

        
            org.springframework.boot
            spring-boot-starter-aop
        

创建AOP的通知类,交由spring容器进行管理。在程序中,定义切点,通过织入操作组成切面。

基于annotation定义的切入点,还需要定义注解,及将注解添加到要增强的方法上。

package com.itheima.aspect;

import lombok.extern.slf4j.Slf4j;
import org.aspectj.lang.JoinPoint;
import org.aspectj.lang.ProceedingJoinPoint;
import org.aspectj.lang.annotation.*;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stereotype.Component;

/**
 * @Author linaibo
 * @Date 2023/4/5 8:18
 * @PackageName:com.itheima.aspect
 * @ClassName: TestAspect
 * @Version 1.0
 */
@Component
@Aspect
@Slf4j
public class TestAspect {

    @Pointcut("execution(* com.itheima.controller.OrderController.message(..))")
    // @Pointcut("@annotation(com.itheima.ano.Myaop)")
    private void pc() {
    }

    @Before("pc()")
    public void before(JoinPoint joinPoint) {
        System.out.println(joinPoint.getSignature().getName());
        log.info("方法执行前");
    }

    @AfterReturning("pc()")
    public void afterReturn(JoinPoint joinPoint) {
        log.info("方法之后后");
    }

    @Around("pc()")
    public Object round(ProceedingJoinPoint joinPoint) throws Throwable {
        System.out.println(joinPoint.getSignature().getName());
        log.info("环绕方法执行前");
        Object result = joinPoint.proceed();
        log.info("环绕方法执行后");
        return result;
    }

    @After("pc()")
    public void after(JoinPoint joinPoint) {
        log.info("最后方法执行");
    }

    @AfterThrowing("pc()")
    public void afterThrowing(JoinPoint joinPoint) {
        log.info("抛出异常时执行");
    }
}

spring会根据上面的处理,生成代理对象供请求调用。

你可能感兴趣的:(java常用,spring,java,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