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引言
一、Kubernetes的核心组件
1、Master组件
1.1 kube-apiserver
1.2 Kube-controller-manager
1.3 kube-scheduler
1.4 配置存储中心 — etcd
1.5 主节点工作流程
2、Node 组件
2.1 Kubelet
2.2 Kube-Proxy
2.3 docker 或 rocket
二、Kubernetes核心概念
1、Pod
2、Pod 控制器
2.1 Deployment—无状态应用部署
2.2 Statefulset—有状态应用部署
2.3 小结
3、Label标签
4、Label 选择器(Label selector)
5、Service
5.1 ServiceController
5.2 EndpointController
5.3 kube-proxy
6、Ingress
7、Name
8、Namespace
Kubernetes 是为运行分布式集群而建立的,分布式系统的本质使得网络成为 Kubernetes 的核心和必要组成部分,了解 Kubernetes 网络模型可以使你能够正确运行、监控和排查应用程序故障。
运行管理控制,是 K8S 集群中处理常规任务的后台线程,是 K8S 集群里所有资源对象的自动化控制中心。
在 K8S 集群中,一个资源对应一个控制器,而 Controller manager 就是负责管理这些控制器的。由一系列控制器组成,通过 API Server 监控整个集群的状态,并确保集群处于预期的工作状态,比如当某个 Node 意外宕机时,Controller Manager 会及时发现并执行自动化修复流程,确保集群始终处于预期的工作状态。
控制器 | 说明 |
---|---|
Node Controller(节点控制器) | 负责在节点出现故障时发现和响应 |
Replication Controller(副本控制器) | 负责保证集群中一个RC(资源对象Replication Controller)所关联的Pod副本数始终保持预设值。可以理解成确保集群中有且仅有N个Pod实例,N是RC中定义的Pod副本数量 |
Endpoints Controller(端点控制器) | 填充端点对象(即连接Services和Pods),负责监听Service和对应的Pod副本的变化。可以理解端点是一个服务暴露出来的访问点,如果需要访问一个服务暴露出来的访问点,如果需要访问一个服务,则必须知道它的endpoint |
Service Account & Token Controllers(服务账户和令牌控制器) | 为新的命名空间创建默认账户和API访问令牌 |
ResourceQuota Controller(资源配额控制器) | 确保指定的资源对象在任何时候都不会超量占用系统物理资源 |
Namespace Controller(命名空间控制器) | 管理namespace的声明周期 |
Service Controller(服务控制器) | 属于K8S集群与外部的云平台之间的一个接口控制器 |
是负责资源调度的进程,根据调度算法为新创建的 Pod 选择一份合适的 Node 节点。可以理解成 K8S 所有 Node 节点的调度器。当用于要部署服务时,Scheduler 会根据调度算法选择最合适的 Node 节点来部署 Pod。
K8S 的存储服务,负责存储K8S集群的重要信息。etcd 是分布式键值存储系统,存储了 K8S 的关键配置和用户配置,K8S 中仅 API Server 才具备读写权限,其他组件必须通过 API Server 的接口才能读写数据。
API Server 接收到请求创建一批 Pod,API Server 会让 Controller-manager 按照所预设的模板去创建 Pod,Controller-manager 会通过 API Server 去找 Scheduler 为新创建的 Pod 选择最适合的 Node 节点。比如运行这个 Pod 需要 2C4G 的资源,Schedular 会通过预算策略在所有 Node 节点中挑选最优的。Node 节点中还剩多少资源是通过汇报给 API Server 存储在 etcd 里,API Server 会调用一个方法找到 etcd 里所有 Node 节点的剩余资源,再对比 Pod 所需要的资源,在所有 Node 节点中查找哪些 Node 节点符合要求。如果都符合,预算策略就交给优选策略处理,优选策略再通过 CPU 的负载、内存的剩余量等因素选择最合适的 Node 节点,并把 Pod 调度到这个 Node 节点上运行。
Node 节点的监视器,以及与 Master 节点的通讯器。Kubelet 是 Master 节点安插在 Node 节点上的 “眼线”,它会定时向 API Server 汇报自己 Node 节点上运行的服务的状态,并接受来自 Master 节点的指示采取调整措施。
从 Master 节点获取自己节点上 Pod 的期望状态(比如运行什么容器、运行的副本数量、网络或者存储如何配置等),直接跟容器引擎交互实现容器的生命周期管理,如果自己节点上 Pod 的状态与期望状态不一致,则调用对应的容器平台接口(即 docker 的接口)达到这个状态。管理镜像和容器的清理工作,保证节点上镜像不会占满磁盘空间,退出的容器不会占用太多资源。
容器引擎,运行容器,负责本机的容器创建和管理工作。
Kubelet负责整个过程的管理,容器引擎是用来干活的
Pod 控制器是 Pod 启动的一种模板,用来保证在 K8S 里启动的 Pod 应始终按照用户的预期运行(副本数、生命周期、健康状态检查等)。K8S 内提供了众多的 Pod 控制器,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Nginx 这种类型的服务,只开启反向代理的功能的时候,假设nginx 宕了,重新跑一个新的,替换过来,可以直接用。没有差异化称为无状态。
无状态服务:LVS(加入集群后,无特殊性需求—需求)
里面运行的是mysql,mysql 宕了,配置一样,不能直接用,数据有差异性,加入集群后满足特定规则,存储数据的规则,才能使用,有差异化称为有状态。
有状态服务:例如数据库
由特殊状态需求,例如需要持久化、需要特定的数据支持
无状态服务:就是没有特殊状态的服务,各个请求对于服务器来说统一无差别处理,请求自身携带了所有服务端所需要的所有参数(服务端自身不存储跟请求相关的任何数据,不包括数据库存储信息)。
有状态服务:与之相反,有状态服务在服务端保留之前请求的信息,用以处理当前请求,比如session等。
简化
有状态:需要持久化,多次请求之间需要共享一些信息
无状态:一次性,不需要持久化的特殊状态,每次请求都是一条新的数据
对于docker来说,更适合应用无状态服务,而kubernetes,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多种存储类型
—》例如
configmap(配置管理中心),主要存储配置文件
PS:configmap是一个独立的资源,类似于docker run -itd -v /nginx conf:/usr/nginx/conf nginx:1.21 /bin/bash
把nginx.conf---->写成一个nginx-confimap.yaml文件
把nginx---->pod nginx.yaml ,通过相同的标签:label=nginx来关联
Secret:用户密码、需要加密的文件
mysql-secrets.yml加密形式的配置文件(账号密码)和mysql.yaml通过标签关联在一起
volume:基本数据(网页文件),docker run -itd -v /nginx_html:/usr/local/nginx/html/ nginx:1.21 /bin/bash
PV/PVC:动态创建过程
标签选择器目前有两种:
在 K8S 的集群里,虽然每个 Pod 会被分配一个单独的 IP 地址,但由于 Pod 是有生命周期的(它们可以被创建,而且销毁之后不会再启动),随时可能会因为业务的变更,导致这个 IP 地址也会随着 Pod 的销毁而消失。Service 就是用来解决这个问题的核心概念。
K8S 中的 Service 并不是我们常说的 “服务” 的含义,而更像是网关层,可以看做一组提供相同服务的 Pod 的对外访问的接口、流量均衡器。
Service 作用于哪些 Pod 是通过标签选择器来定义的。
在 K8S 集群中,Service 可以看做一组提供相同服务的 Pod 的对外访问接口。客户端需要访问的服务就是 Service 对象。每个 Service 都有一个固定的虚拟 IP(这个 IP 也被称为 Cluster IP),自动并且动态地绑定后端的 Pod,所有的网络请求直接访问 Service 的虚拟 IP,Service 会自动向后端做转发。
Service 除了提供稳定的对外访问方式之外,还能起到负载均衡(Load Balance)的功能,自动把请求流量分不到后端所有的服务上,Service 可以做到对客户透明地进行水平扩展(scale)。而实现 service 这一功能的关键,就是 kube-proxy。kube-proxy 运行在每个节点上,监听 API Server 中服务对象的变化,可通过以下三种流量调度模式:userspace(废弃)、iptables(濒临废弃)、ipvs(推荐,性能最好)来实现网络的转发。
**Service 是 K8S 服务的核心,屏蔽了服务细节,统一对外暴露服务接口,真正做到了 “微服务”。**比如我们的一个服务 A,部署了 3 个副本,也就是 3 个 Pod;对于用户来说,只需要关注一个 Service 的入口就可以,而不需要操心究竟也应该请求哪一个 Pod。优势非常明显:一方面外部用户不需要感知因为 Pod 上服务的意外崩溃、K8S 重新拉起 Pod 而造成的 IP 变更,外部用户也不需要感知因升级、变更服务带来的 Pod 替换而造成的 IP 变化。
创建service需要ServiceController,EndpointControllre,kube-proxy,三个模块同时协作。
当一个service对象状态发生变化的时候,informer都会通知ServiceController,创建对应的服务。
EndpointController会同时订阅service和pod的增删事件。
EndpointController看成是nginx的upstream + consyul中的发现、更新
其功能如下
Service 主要负责 K8S 集群内部的网络拓扑,那么集群外部怎么访问集群内部呢?这个时候就需要 Ingress 了。Ingress 是整个 K8S 集群的接入层,负责集群内外通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