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在家待久了,养猪计划已正式宣告百分百完成了,还真是苦恼啊!
更苦恼的是,人们常说,21天足以养成一个习惯,此刻的自己不想复工,不想上课,每天什么都不想做,只想躺着拿刷手机刷刷刷,该怎么办?
你点击进来观看,相信你不是为了寻求如何让自己可以心安理得的享受这一切,而是希望寻求如何逼自己一把来改变此时糟糕现状的方法。
如果你和我所说的能达成一致共识,那么请往下看,相信你一定会有能够改变自己的收获。
首先,先剖析一下,为什么现在那么多人的时间都被电子产品绑架,即使精力被掏空,也要赴汤蹈火,在所不惜?
大家随身手机一掏,开启葛优躺,就能刷抖音、快手、微博、朋友圈和今日头条一整天,当浏览多了屏幕里充斥着的各种人为设计的精彩人生后,不知不觉地,我们对生活快感的阈值也在蹭蹭蹭往上涨。一旦放下手机,就会立马被强行按倒在现实灰暗的水泥地上来回摩擦,让你真正看清自己的现实生活到底是有多无聊,于是又拿起手机,再刷一遍,我们便空虚一点,越空虚越想刷……于是恶性循环开始了,我们便不得不对手机上瘾了。这其实是在将你潜意识里的慵懒与散漫提前透支出来。
人生过快过早的接触到强刺激,必然提高生活阈值,会导致你对人生整体的想法和思维都发生改变。这是很可怕的事。
好比:
你在游戏中体会到1秒开金矿,分分钟成为亿万富翁,又怎么会踏实安稳的选择一份拿死工资的工作。
你在游戏中体会到看谁不爽随时举刀抡枪杀人的快感,又怎么会心平气和地听着领导霸占你的耳朵在那瞎逼逼。
这便是在不知不觉中透支了自己的人生体会。就像新片上映,你先在网盘里下载到了个480p的枪版,即使电影院里1280p正版再高清再精彩,对你而言早已索然无味了。
如今是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新思潮、新事物不断涌现,新新人类更是走在了时代的前沿,必然引发营销新趋势,那么都说信息创造价值,到底营销的是什么东西?
没错,答案就是你的注意力。
相比手机,还能比什么更能抓住我们的注意力?
我相信你也思考过,但找不到答案。
于是就接着玩手机呗。
以前,点开手机,看主播撸猫逗狗、吃尽山珍海味、行遍万里河川的精彩生活,读着令人捧腹呵呵的精彩段子,和不曾见面的沙雕网友欢乐互喷,觉得这份沉迷手机的无聊是放松休闲的一项福利。
然而,《无聊的哲学》的作者拉斯·史文德森(Lars Svendsen)曾说过:唯有高贵的心灵才能感受到无聊,普通大众最多只会觉得无所事事。
所以,很难去想象,那些在世界上创造出洗衣机、洗碗机、扫地机器人的发明家们,是不是也只是因为“无聊”才去科研发明的,被解放后的双手又会去做了哪些“无聊”的事?
虽然当下因为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彼此互动的越来越紧密,看起来有趣的事情很多,但人们的无聊感却与日俱增。
正是由于信息泛滥使人的持续注意力普遍下降了,也在不断消耗你自身所拥有的最重要和最宝贵的资源。
我们大多数人必须得承认“天资不高”这个事实,同样是无聊,只有无聊的“高级”一点,才能让自己跟周围大多数人显得有那么一点点不同,而这份能够让你的大脑汲取到营养又需要高度且长时间专注的“高级的无聊”形式——便是读书。
信息轰炸下,我们的CPU早已被让热点新闻、娱乐八卦训练得过于敏感,生怕一会儿不看手机就似乎会错过什么天大的事一样。
于是,接收着过多毫无卵用的资讯,或者接收着检索不到有用信息而带来的不良情绪,这一步步地都在让你变得异常焦虑。因为你把时间都拿来做接收这一操作,却挤不出时间来进行消化吸收。
因此,此刻的你需要短暂地关闭外界感知通道,离开手机,反而有助于你的思维和想法变得更清晰,更透彻。
不信,我们可以做个试验:
即使你每隔5秒打开1次手机,没有人有事需要call你还是不会有人平白无故@你。
即使你1天24小时都用来刷如海水潮涌般的信息流,与你无关的事依旧和你无关。
所以,不如就好好地回归到自己当下的生活和想法吧。
逼自己一把,去做点让自己生活节奏慢下来的事,不必担心发呆是浪费时间,也不要认为停下来就是不思进取。
即使捧着书半小时过去了,也没看进去两行字,还把自己催眠睡着了,这也无所谓。相比起如同提线木偶般生活,被手机所操作,拼了命地往大脑里塞无关画面和情绪垃圾要好的多。
允许自己慢慢来,你迟早可以从2行到10行、1页、5页、10页……
至少,此刻的你也都可以看到这里了!
把自己的步调尽量调慢后,生活中那种“疲于奔命”的感觉也会随之消失。
因为只有停下来,时间的流动才变得格外明显,并重新找回那份失而复得的注意力,开始学会做时间的朋友。即使岁月不饶人,但我也未曾饶过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