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质书与电子书:读就是了,何必纠结

    几年前,kindle、ipad等电子阅读器横空出世,大肚能容天下甚至未来之书,科技之光剧烈冲击着千年恒定,温吞深邃的纸质世界

    人们惊喜发现搭乘数字技术列车,在方寸之间,能将知识、智慧、文化以海量甚至是兆亿量之力呈现。面对汹涌而至的数字化知识洪流,人们惊诧乐观,纷纷惊呼会迎来电子书阅读的“黄金时代”。

   电子书会野蛮生长,纸质书会无声消逝,人类发展会在“数字化生存”场景下走入新纪元。

麻省理工大学“数字化预言帝”尼葛洛庞甚至在2010年的一场大会中预言说:纸质书将在5年内消亡。

8年时光一晃即逝,而今舆论似乎不再热衷此话题电子书阅读风光依旧,纸质书阅读也能并驾齐驱。电子书、纸质书之争,走过最初的喧嚣与浮华,伴随着读者的体验和实践的深入,日渐回归理性和踏实。

二者不再搏斗相杀,已是和解相爱,相伴同行,共谋发展。kindle更新迭代频繁稳健,体验日趋完美,口碑上乘;手机阅读异军突起,备受青睐,无所不在;纸质书也与时俱进,设计、文字不再局限四平八稳,厚实庄重,出版了口袋书、游戏书等新样式,或亲切有趣,或灵动精美,俘获大批追求生活质感的读者粉丝。

书友谈论的话题,已由用什么阅读,转向如何阅读,读了什么。个性分享交流的年代,人们已不再刻意追求阅读的载体,如果有好的精神大餐大快朵颐,让耳朵享享福,听听书,也是不错的。


电子书,纸质书,在我看来,二者都是美好的。回想初识电子书,虽新鲜好奇,但第一感觉是“美好”。你瞧,kindle入手把玩,磨砂质感,身段玲珑精致,轻薄小巧;内容呈现字体多样,楷体、黑体、宋体......目不暇接;翻页轻轻掠过,轻盈不留痕;眼睛累了,闭上歇歇,耳朵上阵,一键播放,精彩继续;海量存储更是豪气万丈,气吞天下真理,一切的体验和感觉,都是那样舒心美好。即便是在今天,纸质书重获称道、重视与喜爱,电子书已不再独领风骚,但只要kindle在手,美好的感觉依旧手边心间萦绕,不曾走远。细细想来,如果说电子书的美好多源于科技神奇的创造,以及阅读者对它无所不能的想象与期待,那么纸质书的美好更多来自于一份返璞归真的情怀和阅读时静谧的心境。手捧一方小书,沏上一杯香茶或咖啡,在袅袅升起的清香中翻页静读,日渐成为很多现代人需求心灵桃花源的标配。而那些追求生活质感,具有小小收藏癖的读者,追求书籍设计的艺术感、善本珍本的稀有,对电子书更是不屑一顾。纸质书才是他们心目中永远的颜如玉,电子书只是一串数字集合体而已。二者虽并存书籍海洋,各具风情,但人们只爱心中的白月光。

我是贪心之人,既不愿失去电子书浮光掠影式的欢乐与快捷,也不愿丢弃纸质书深邃厚实深度与沉淀。于是,思来想去,干脆来个看上去很美的平均分配,电子书用以阅读小说、散文、诗歌等轻松愉悦的文学休闲类作品;纸质书用以阅读社会学、哲学、科普类等需细细咀嚼与消化的烧脑之作。几年下来,《三体》、《一句顶万句》、《岛上书店》、《我们仨》、《丰富的安静》等等,一部部小说散文作品在我kindle上驻留过,在我眼前晃过,在我心头烙印过,赏心悦目,昙花一现;而惭愧的是,《论语》、《乡土中国》、《理想国》、《乌合之众》、《沉思录》、《寂静的春天》等五六本经典社科类纸质书却以一贯的沉默与肃静,几年如一日的等待我赏光,细品研究。看到它们,真是压力山大。每次读上两页,脑子就像开了个菜市场,喧嚣吵闹,一个劲催促:下一页,下一页。可这一页究竟在说啥,大脑已然断片儿,不知所云。几年过去,只看完一本《乡土中国》。朱永新先生指出:“阅读里面有注意力,有思考力,电子书因为色彩很丰富很鲜艳,变动性强,流动性快,思维会不集中,难以专注”真是深有同感电子书的效率、纸质书的深度,二者很难兼得。

不过,手机阅读的崛起在一定程度上跨过了二者在阅读效果上的鸿沟。严格说来,手机阅读是电子书普及式的发展,二者均是数字化呈现图书内容,省略了纸质书装订、校对、设计环节,只是它的载体不再是kindle、翰林这样的专业电子书阅读器,而是人手一部的手机地铁站、候车区、公园里、餐厅内……同一时刻,不同地点,无数低头族如饥似渴,阅读不止,真正实现了阅读无边界,无高下,如呼吸般自由自在,随时随地。但手机阅读多依托APP阅读软件,形式和入手体验上美感、舒适相距甚远,且损害视力,更易分心成瘾,从诞生之日起就广受诟病。不过,手机天然具有互联性,交流的便捷带人们前所未有的社群式阅读体验。彼此陌生的你我他,因共读同一本书心心相印,进入到在阅读世界安营扎寨的千万社群。比如《百年孤独》共读群、《围城》共读群、《国富论》共读群……在那里,千万心灵从同一本书中获独属自己的力量与感悟,感受智慧的魅力与能量,收获成长。人们很容易寻觅到同频之人,知音书友结伴同行漫漫求知路在阅读社群里,书友们线上以书言志,各抒己见,线下聚会共读,热烈讨论,掀起头脑风暴。阅读社群的每一次留言、活动,都是对书籍内容的一次挖掘感悟,在一次次对书籍内容心与心交流中,每个人在思想上都能走到自己未曾想象的深度。如果说纸质书的优势之一在于集中于一刻,读者与作者心无旁骛的对话,实现读者、作品、作者三者之间的深刻共鸣;那么手机阅读引发的社群共读,则突破了一刻,摆脱了时间空间,突破了地域文化,实现了无数心灵与头脑之间的深对话。二者孰优孰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电子书,纸质书,无论如何选择,只是为了读。是拥有一本实实在在的书,还是拥有一座虚拟的图书馆?爱书之人,随心选择,喜欢的永远是字里行间传递的慰藉和共鸣。仰望星空,荧光满天,辽阔无垠;拥抱一颗最亮的星,靠近温暖,感受光明。二者都会带来别样的感动。电子书,纸质书,读就是了,何必纠结。

你可能感兴趣的:(纸质书与电子书:读就是了,何必纠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