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光与影的世界里品味红楼梦之美

《林黛玉进贾府》影视辅助教学实录

在教学《林黛玉进贾府》之前,我许诺如果大家配合的好,作为奖励,我会让同学们观赏与课文的相关视频。三节课后,解决了本课环境以及人物形象分析等分析,我进行了这次影视辅助教学。我想学生应该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是学习的主导。如果要学生能主动参与学习,积极思考,亲自参加学习实践,就必须首先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多媒体的使用便可以提供这种生动、形象、直观、感染力强的教学信息,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进而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兴趣。

课前准备:

利用早读播放视频,要求记录以下内容:编剧做了哪些艺术加工为什么?

回顾本课环境及宝黛几个主要人物的性格等内容做好衔接。

课堂教学:

师:开讲不谈红楼梦,读尽史书也枉然。我们已经学习《林黛玉进贾府》三节课了,但是仍然余兴未尽,这就是经典作品的魅力所在。今天我们把作者原著中《林黛玉进贾府》与新版电视连续剧《红楼梦》相关片段结合起来,解一解其中之味

大家看过新版《红楼梦》影视片段后,对于改编最不能接受的是什么?

生:背景音乐

师:为什么?

生:太恐怖。

师:像是鬼片是吧?(学生笑)

生:像是看《聊斋》呀

师:大家看的很准,背景音乐的确与大观园那种庄严豪华的风格不协调,尤其与黛玉进大观园时那种烈火烹油般鼎盛气象不吻合。林黛玉进的不像是荣国府,倒像是进了太虚幻境。

师:还有不能接受的地方没有?

生:演员的外形选的不好。

师:具体说说

生:王夫人年纪太大,(生笑)与贾母分不清谁大谁小

师:是啊,演员的选择必须同人物的年龄、身份和气质相吻合,要——

生:以貌传神

师:很对。那么黛玉,宝玉和贾母这些演员选的怎么样?

生:太瘦了

师:是不是太现代了。现代人以瘦为美,但红楼梦反映的时代确实以富态为美的,就像表姊妹结亲亲上加亲一样。

师:不仅外形上不妥,演员气质上有没有问题?

生:有

师:我们对比以下新旧版的林黛玉和贾母以及刘姥姥就明白了(投影)

生:哦——

师:我们再来看看,电视剧删去了原作哪些内容,删的有没有道理

生:(纷纷发言)有关人物肖像描写的片段

生:荣禧堂那段


生:王夫人跟王熙凤那段对话

生:拜见邢夫人

生:还有《西江月》


师:大家说的都对,可见没有白看,没有只看热闹,以后我可以放心让大家多看影视了。

生:好。

师:且慢高兴,刚才大家提到邢夫人,我发现有些同学在作业里把这个“邢”写错了,写成“刑”(板书),就像把王熙凤的“熙”写错一样,大家都动手写一下

师:我们再看看为什么要删去这些内容?

生:电视可以直观地欣赏,不必大段描述

生:电视剧不能像文学作品那样,相加介绍

生:电视剧对于林黛玉进贾府的路线也做了处理。

师:对于场景描写以及人物肖像外貌描写可以这样处理,这符合视觉艺术的特性。但是,人物的心里刻画小说是塑造人物形象及其重要的手段,但人物心理活动又是看不见,听不着的。电视剧做了咋样处理

生:画外音

师:非常好。除了根据电视剧艺术特性,对原著进行删减之外,有没有添加的成分?

生:添加了京杭大运河,黛玉是乘船从那里来的

师:为什么不添加别的

生:京杭大运河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水利工程,是中国的名片。

师:还有其他原因吗?

生(默然)

师:(启发)大家想想电影《英雄》里面添加了琴棋书画

生:哦,添加中国文化要素,借此宣传中国文化

师:大家的确看出门道了

师:还有别的添加没有?

生:添加了王夫人摩挲宝玉衣服的细节

师:这个细节让黛玉感受到什么信息?

生:虽然王夫人嘴上说宝玉是“混世魔王”,“ 孽根祸胎”,但行动上却反映出对他极其宠爱

师:别急,打断以下,前几届学生学到这常常犯一个错误——

学生:(静默,等着下文)

师:就是常常把孽根祸胎的“孽”字写错,大家写写看,它与分的“蘖”有什么区别?

生:一个下面是“子”,一个是“木”

师:很好,导引这样处理有没有生活依据?

生:有。上学期读的《宝玉挨打》说,王夫人本来还有个大儿子贾珠,早死了,这对她打击很大,自然会将情感转移到宝玉身上。

师:还添加了什么细节?

生:黛玉用餐后,丫鬟端上茶,她先含一口在嘴里,并不急于下咽而是偷偷看其他人动作,将嗽口水吐在丫鬟端来的杯子里,再洗手,揩拭干净

师:这表现了她——

生:“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唯恐被人耻笑了去”

师:非常好。这样的心理所表现的性格是——

生:自尊,

生:自卑,

生:敏感

生:聪明,心比比干多一窍

师:大家说得都正确,除此之外,还有一处,我觉得是神来之笔,就是贾母初见黛玉说得话:

生:(默然)

师:贾母在伤感地搂着黛玉诉说之后,编剧添加了这么一段:

“怨我不好,明明见到了,却又哭哭啼啼的,惹得你又伤心,当真是老糊涂了”

“怨我不好”,是心疼外孙女,自责,自嘲,显得更加慈祥可敬可亲。

师:电视剧还做了哪些改动?

生:文中说探春,迎春和惜春三人皆是一样装束,重在通过长相气质来表现差别。但是电视剧却服饰不一。

师:这种改动有没有道理?

生:“一样装束”显示一样疼爱,不分高低。而服装变化这个意图就落空了。

师:假期我们安排大家观赏《红楼梦》电视剧,假期或其他时间看过的请举手。

(学生举手)

师:很好,那么刘姥姥进贾府那一段看过没有?

生:看过。

师:那么,大家说说,刘姥姥总共进了几次大观园?

生:三次。第一次刘姥姥进荣国府只是作为整部《红楼梦》故事的开端的话,那么她二进荣国府,则深入到贾府的许多角落,引出了贾府衣,食,住,行,玩等各个方面。这次刘姥姥所接触的人物之多,所见的场面之广,感受惊叹之深,都胜过了第一次。角色也由王家的亲戚成为了贾母的座上宾,出席了贾府丰盛的家宴,游览了大观园。作者透过刘姥姥的观察、体验、评论,进一步地表现了贾府主子们的享乐与奢侈,既写出了贾府鲜花著锦之盛,又为日后贾府败落巧被救埋下了伏笔。


刘姥姥三进荣国府时,贾府已面临家破人亡,一片萧索凄凉。贾府的老祖宗贾母已死,昔日泼辣的凤姐病得骨瘦如柴,神情恍惚,只得把自己的独生女儿托付给这位昔日来打秋风的穷老婆子。

师:作者写刘姥姥进大观园的作用是什么?

生:刘姥姥是线索人物,通过她的眼表现了贾府由鼎盛到破败的过程。

师:林黛玉进贾府的作用是什么?

生:通过林黛玉的耳闻目睹介绍了贾府一大批重要人物,初步展现贾府的概貌,从而拉开红楼梦的序幕。

师:刘姥姥进大观园在作品中作用还很多,希望大家下去将自己对于这一问题的看法写下来。

(下课)


教学反思:

电视早已普及,这给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带来一个新的课题——如何借力影视激活语文学习这潭死水。在家里,不少家长抱着“勤有功戏无益”的传统观念,反对学生观赏影视:在学校,老师也怕学生观看影视荒废了时间。

电影、电视、广播是一门艺术,更是活跃的语文课程资源。影视资源相对于其他资源来说,它形象、生动、集中,有一定的感染力,通过影视镜头学生可以品味人性的华彩与黑暗,畅享华丽的视觉盛宴。而影视剧那些经典的图像,敏感锐利的文字,给我们呈现了大师的思考它完全可以引发学生的共鸣与思考。

就学生而言,他们也更感兴趣与影视,更乐于接受这一学习方式,所以语文教育要巧妙开发影视资源,策划一些探究性作业,使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盎然,富有实效。假如只以传统的阅读文本,然后教师灌输的方式,或以常规的学生集体讨论的方式来实现这样的教学目标的话,不仅单一无味“欲速则不达”,而且也不能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个体生命的可贵和生命的意义。所以,利用影视资源激活语文教学无疑是深受学生欢迎的明智做法,而且是极其有效做法。

但是,问题是怎么引入才不至于只看了热闹,而没有看出门道。我采取了两个做法:一。介绍影视有关的基本知识。比如,表演艺术与文字艺术(文学艺术)的特性差别:(影视长于试听,而短于心理刻画)再比如画外音,以及人物外形设计(要做到以貌传神);第二,是引入比较。在比较中解释改编的得失从而加深对于课文的理解。当然在教学中设计一些学力可达的问题,由学生讨论避免满堂灌的弊病,从教学效果看师生配合默契,教学过程流畅收到了预期效果。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在教学过程之中,也发现一些不足,比如,《刘姥姥进大观园》的话题准备不足,容量太大。学生不是很熟悉,有些学生压根没有印象,比较起来显得生疏,主要靠老师单方面讲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在光与影的世界里品味红楼梦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