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看看我们“有的”,我们内心的匮乏感就会少一点,“想要”的念头就会减一点,心头的安稳快乐就会多一点,愿意给予和付出的动力就足一点…

20200326  周四

*和朋友聊天的时候,聊着聊着,我突然有个觉察:一直以来,我有意识或无意识的不停的用各种情绪各种方式向老公,孩子,父母索要,“我期待他们成为什么样,我想要他们怎样做,我渴望他们如何对我,我认为我们的关系情感应该如何,我们之间应该如何相处……”,

我的这些索要,这些“要到了不满足还想要的更多,要不到就生气痛苦难受等”情绪,其实对于他们来说,也是一种困扰,一种攻击,一种伤害…我伴随着不停索要而产生的负面情绪或反应,会让他们产生一种“无法令你满意,不能让你高兴,达不到你的要求和期待”的挫败感,自我否定感,还有“不知道自己到底该怎么做,能做些什么,才能让你好受”的沉重压力感,无措感。

我突然发觉,我,只陷在了自己的情绪和感受里,只觉得自己未被满足,未被给予,被自己匮乏的空洞吸拽着,只会不停的挣扎闹腾的向外索要,抱怨着,“你为什么不给我?你伤害了我!”;

却没有去看见,没有去了解,“他们为什么不给我?他们有没有能力给我?他们是不是给了我别的?…”我也没有意识到,恰恰是我,用“要”,在伤害着他们。

要呀要,既是在为难别人,也是在给自己增加痛苦。(因为,有要,就一定有要而不得。有不得,就会有痛有苦。

除非,学着放下或不执着于要,学着不贪求回报或结果,学着随顺和悦纳,学着爱和感恩,才能有真正的心安快乐。)

*和朋友聊了我这突然的发觉。朋友笑了,随即又很认真的给我说,“别把这强压给自己。有觉察,并不一定能做到。如果你把这又当成标准,来要求你自己,又何尝不是对自己的“要”呢?!别为难别人,也别难为自己。”

(朋友真是知道我,一下子敲到了我的点上。是的,我的要,不仅对外,也对向我自己。)

她又说,“想要就要,只是,我们得学着接受结果,接受失望,遗憾和欠缺。别强求。把心念和目光转向“有”,多想想看看人家或自己做了多少,别只关注做到了多少,别只盯着那“没有”的。”

*和朋友聊完天,觉得心情畅快明朗了很多。

像我这样的,有时候,呆在自己的视角认知里,真的会“画地为牢”,把自己绑紧捆住的。

好在如今的我,求生欲够强,脸皮也够厚,在困扰苦痛里呆上一段时间,自我折磨的疼了倦了,还知道往外爬,愿意开口去说,愿意找信息去看,愿意听人劝,愿意看人家如何办,尝试着反思和面对…

(这样看看自己,突然发觉,自己也挺好的,也得给自己点个赞。是呀,也多看看自己的“有”,不盯着自己“没有的”。)

*真的,让我们学着把心念和目光转向“有”。

多看看我们“有的”,我们内心的匮乏感就会少一点,“想要”的念头就会减一点,心头的安稳快乐就会多一点,愿意给予和付出的动力就足一点…

你可能感兴趣的:(多看看我们“有的”,我们内心的匮乏感就会少一点,“想要”的念头就会减一点,心头的安稳快乐就会多一点,愿意给予和付出的动力就足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