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linux、windows、android、ucos 就是操作系统。
(2) 操作系统本质上是一个程序,由很多个源文件构成,需要编译、链接成操作系统程序(vmlinz、zImage)。
(3) 操作系统的主要作用就是管理计算机硬件,给应用程序提供一个运行环境。
(1) 内存管理。如果没有操作系统,内存是需要程序自己来管理的。譬如在 uboot 中要使用内存的哪里,是程序自己随便用的,没有注册也没有限制。这时候,如果程序自己不小心把同一块内存重复用了,就会出现程序逻辑错误。系统大了之后(内存多了),内存管理非常麻烦;有了操作系统之后,操作系统负责管控所有的内存,所有的应用程序需要使用内存时,都要向操作系统去申请和注册,由操作系统的内存管理模块来分配内存给你使用,这样好处是可以保证内存使用不会冲突。
(2) 进程调度。操作系统下,支持多个应用程序同时运行(所以可以一边聊 QQ,一边看电影···),这是宏观上的并行。实际上,在单核心 CPU 上微观上是不能并行的,宏观上的并行就是操作系统提供的分时复用机制。操作系统的进程调度模块负责在各个进程之间进行切换。
(3) 硬件设备管理。没有操作系统时,要控制任何硬件都要自己写代码;有了操作系统后,操作系统本身会去控制各个硬件,应用程序就不用考虑硬件的具体细节了。操作系统的硬件设备管理模块就是驱动模块。
(4) 文件系统。文件系统是管理存储设备的一种方式。存储设备是由很多个扇区组成的,每个扇区有 512/1024/2048/4096 字节,存储设备要以扇区为单位进行读写。如果没有文件系统,程序要自己去读写扇区,就得记得哪个文件在哪个扇区。有了文件系统之后,我们人就不用再关注扇区,人只用关注文件系统中的目录和文件名,而不用管这个文件在物理磁盘的哪个扇区。
(1) 协议栈。 一个操作系统可以支持某些协议栈,不支持另外的某些协议。比如 Windows 操作系统支持 TCP/IP 协议栈,但是不支持 CAN 总线协议栈。
(2) 有用的应用程序包。应用程序本身不属于操作系统内核的一部分,应用程序是给人用的,面向某种功能的。譬如 ping 程序用来测试网络是否连通,ifconfig 程序用来配置网卡。
区别:内核是操作系统内核的简称,内核负责实现操作系统的核心功能(资源管理模块,譬如内存管理、调度系统······),内核不包括应用程序。
所以说,只有内核 人是没法用的,因为人做任何事情都是通过相应的应用程序来完成的。所以卖操作系统的人,把内核和一些常用的应用程序打包在一起,提供给普通用户,这就是操作系统的发行版(也就是普通意义上的操作系统)。
(1) 内核只有一个。www.kernel.org。
(2) 发行版有很多。譬如 ubuntu、redhat、suse、centos······
(1) 对庞大的整体要有个认识。学习路线就是先建立框架和整体,然后逐渐去学习各个细节部分,逐步细化。
(2) 对各分层的作用要清楚。
(3) 对层次间的关联和互相调用要理解。
(1) 驱动就是内核中的硬件设备管理模块。
(2) 驱动工作在内核态。
(3) 驱动程序故障,可能导致整个内核崩溃。
(4) 驱动程序漏洞,会使内核不安全。
(1) 应用程序不属于内核,而是在内核之上的。
(2) 应用程序工作在用户态,是受限制的。
(3) 应用程序故障,不会导致内核崩溃。
(4) 应用程序通过内核定义的 API 接口,来调用内核工作。
(5) 总结1:应用程序是最终目标。
(6) 总结2:内核 就是为 应用程序 提供底层资源管理的服务员。
(1) 根文件系统 提供了 根目录。
(2) 进程1 存放在根文件系统中。
(3) 内核启动最后 会去装载根文件系统。
(4) 总结:根文件系统 为 操作系统 启动提供了很多必备的资源:根目录、进程1。
(1) 因为 linux 内核很庞大,代码量很大、东西很多,如果设计时完全设计成一体(各个文件、各个函数之间紧耦合),复杂度超出了人所能理解的范围。所以模块化设计也是一种必要。
(2) 模块化设计就是,内核中各个功能模块在代码上是彼此独立的;譬如说,调度系统和内存管理系统之间,并没有全局变量的互相引用,甚至函数互相调用也很少,就算有 也是遵循一个接口规范的。模块化设计的目的,就是实现功能模块的松耦合。
(1) 配置时可裁剪。linux 内核在编译之前可以进行配置,配置时可以选择将组成内核的成千上万个模块每一个选择 “要” 或者 “不要”。要了之后还有更多的一些细节的配置。
(2) 模块化编译和安装。为了操作方便,逐渐从静态的升级变成了动态的升级(不需要重启系统,更不需要重新烧录系统)。这种动态的升级也是由模块化来支持的。
(3) 源码中使用条件编译。这种在 uboot 中已经见过了。
(1) 功能可裁剪、灵活性。
(2) 可扩展性(动态安装卸载、新硬件支持)。
(3) 利于协作。
(1) linux0.01。初版。
(2) linux0.11。很多讲 linux 内核源代码解析的书,都是以这个版本为原本来讲。《图解 linux 内核设计的艺术》。
(3) linux2.4。比较接近现代的版本,很多经典的书都是以 2.4 版本内核为参照的,譬如《LDD3》(Linux Device Driver 3)。linux2.4 的晚期内核在前几年还会经常碰到有用的。
(4) linux2.6 早期。2.6 的早期和 2.4 晚期内核挺像的。
(5) linux2.6 晚期。2.6 的晚期内核较早期内核有一些改变,尤其是驱动相关的部分和一些头文件的位置。2.6 的晚期内核目前还算是比较主流。
(6) linux3.x 4.x。
(1) 并不是越新版本的内核越好。
(2) 选择 SoC 厂家移植版本,会减少我们开发者的工作量。
(1) 2.6.35.7+android2.3/QT4.8.3。
(2) 3.0.8 + android4.0。
源自朱友鹏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