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二十七章

第二十七章 

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zhé),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jiàn)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直 译 :

善行无辙迹,(好的行为不会留下痕迹,);善言无瑕谪,(好的言语不会产生毛病,);善数不用筹策,(好的运数不用去筹算策划,);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好的关闭,没有哪一种门闩不可以打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好的系结,没有哪一种绳套不可以解除。);是以圣人常善救人,(因此,圣人常常都在乐善救人,);故无弃人;(所以不会抛弃任何一个人。);常善救物,(圣人常常都在勤俭救物,);故无弃物。(所以不会随便遗弃一件物品。);是谓袭明。(这叫做承袭了道的光明。);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所以善良的人,是不善人的老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善的人,是善良人成就的助资。);不贵其师,(不去重视这个老师,);不爱其资,(也不去喜爱这些助资。);虽智大迷,(虽然心中充满智慧,却犹如处在大的迷境中一样,);是谓要妙。(这就叫做深要妙趣。)。

“善行无辙迹。”

好的行为不会留下痕迹。

本章始终围绕着一个“善”字在发挥,这里的善不是指善于的“善”,也不仅仅限于善恶之意,它代表的是一种广义的好。

好比一辆车走在平坦坚实的路上,不会留下车轮痕迹,如果走在泥泞不堪的路上,就会压出深深的辙印。好的行为是畅顺的行为,能够令人心情舒适,不会给人带来丝毫的负面影响。坏的行为是诡异的行为,给人造成的心理创伤,不成样子,久久难于愈合。

现实生活中,常常有人做了不少好事都被忽略,有时候只需要做一件坏事,却会被人一辈子记得。还有的人因为一步踏错,而遗恨终身。

夫妻之间,朋友之间,同事之间,以及各种社会关系中,都可能留下伤心往事的深深烙印。其实,每一个人的本性都是良善的,大不必老盯着以往那些不痛快的事去看,否则,就会让自己始终生活在一种无形的阴影中。某些恼人的事情真的算不了什么,与平日整体的善缘基础相比较,简直不成比例。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只要有宽容,有谅解,不轻易一锤判定对方的死刑,转变一个角度去看待事物,整个生活就会发生惊天逆转。就好像一个人一下从黑暗中走出来了,重新见到光明一样。

俗话说: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百年成之不足,一旦毁之有余。可见,恶行的辙迹既可怕,又叫人深受其害。人情故就是这样,做人做事,务必当心。

“善数不用筹策。”

好的运数不用去筹算策划。

数,指事物运行的固定过程和结果,简称为运动基数。好的运数,取决于好的原因。事物的性质已定,任何揣度筹量,计算谋划,趋吉避凶的方法,都是无效的。

经中第四章里讲“象帝”的“象”,与这里“善数”的“数”,统称为象数范畴。象,是指运动的物质现象,数,也指物质运动过程中已经注定的相应基数。譬如做一件事的运气怎么样,结果将会如何?都会有固定的原理。通常是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正确的人物,发生正确的事情,这就是精微象数的规律和法则。只不过常人缺少智慧能力,不懂从后果去发现具体的前因,再通过最初的原因来肯定必然的结果。

筹策,古时候一种竹制的码子,专门用做计算的工具,这里指运筹策划。所谓善数,意思是说种下了好因,就一定会有好果。无论事物发展到什么时候,成功与失败,该是什么结果就一定会出现什么结果。不管怎么谋划,因的性质注定了果的不变。就像种下茄子不会结出辣椒,种棵芝麻不可能长出西瓜一样。

很多事情,看起来好象是因为筹策而搞定的,其实不对,就连筹策这件事情本身,也有相当大的必然性。正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不是自己的,谋也谋不来,即便是利用巧妙的方法得到了,后来还是会出去。强求的,不但不是好事,甚至可能给自己带来诸多不利。种下不良的因,就甭想算计出好的结果。一旦遭到不良果报,更不必去怨天尤人。

生活中强盗吃肉,恶人享福的现象也有不少,等到因缘成熟之际,新老总账一起结算。不是不报,时间未到,时间一到,该打的打,该罚的罚,该清偿的一笔不漏。也存在好人没有好报的情况,从前的歹因现在受祸报,现在的好因将来收福果。因果的另一大特点,是不相互抵消,依次成熟。不会因为现在是好人,就可以免受过去曾经种下的罪责。

善恶自有天数,分毫不差。人唯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只能多种善因。

“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

好的关闭,没有哪一种门闩是不可以打开的。

只要是善意的关闭,到任何时候,再坚固的门闩都可以被打开,那是由于它和善的本质所决定的。

用善意进行的关闭,它的关楗是活的,而不是死的。恶意的关闭,可以将人和事牢牢栓死,成为一扇永远打不开的门。善闭,就像一把锁,只要是一把好锁,一定有钥匙可以打开它。怕的是一把锈死的坏锁,犹如恶闭,什么样的钥匙都无能为力。

譬如,监狱的铁门就是一种善闭,因为它是为了改造罪人而设置的,有着善意的初衷。犯人刑满释放,铁门自然就会打开,多少从这里走出的人获得了新生。《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当初善意的关闭,终于被刘备三顾茅庐的真诚打开;而徐庶恶意的关闭将曹操永远闩死在了门外。现实生活的具体人事中,这一类例子无处不有,随地可见,这个其中当然也包含着诸多引人深思的哲理。

只要是善意的关闭,合理正确的关闭,心生好了,出发点放正了,无论什么样的误会,最终都会被理解,即便出现问题也能得到圆满解决。反之,只要良心一坏,问题都将成为死扣,变为永久解不开的冤结。

“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

好的系结,没有哪一种绳索是不可以解开的。

只要是善意的系结,不管是心结还是怨结,都是活结,只要不是恶毒拼命扯出来的死结,最终都容易解开。

在人们平时的生活中,造成过结的事情司空见惯,习以为常。轻者,稍有不如意就会产生心结;重者,遇到矛盾和纠纷还会构成冤结。千奇百怪的内心结缚,大多数最后都变成了遗留问题,归入了封存的种类之列,放到最后去接受丑媳妇见公婆的现实。少数毋须解开的善结,最后开出的是鲜花,结出的甜果。

这里的几则故事,是有关善结的经典实例。春秋时期,赵国的廉颇向蔺相如负荆请罪,由于蔺相如使的是善结,最后被廉颇用真诚悔意打开。唐朝的李世民与魏征也曾险些结下生死之结,由于魏征采用的是善结,终究被李世民的深明大义所释嫌。历史上这种例子不胜媒举,后来,都演绎成了流传千古的佳话。

任何事,只要是以善相待,哪怕是被人误解,也毫无妨碍。最怕的是用不善之心对人,用不良之意处事,必定不得好报。还有些事情从表面上看好像没有恶结,但还是给彼此造成了暗地的伤害。

善与恶的理由可以欺人,但绝对欺不了天,瞒众昧他瞒不了事实,骗不了自己。

你可能感兴趣的:(《道德经》第二十七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