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頁十堂】2018/05/05_理性寫作班課後作業_心得文

歷經洪震宇老師兩周前感性寫作班的震撼教育後,懷著一顆忐忑不安的心,走進理性班的課堂裡,事先把肚皮填飽,做好燒腦一整天的萬全準備。

出乎意料地,在這堂課裡並未感受到之前腦髓被啃蝕的那般壯烈,卻有股回到昔日校園,充滿童趣小時光的錯覺。( 大誤 )

如同感性班,理性寫作課一樣有實作的環節。有趣的是,幾段實作裡,完全沒有讓我們動筆寫作,反而是閱讀老師發下的素材,並加以討論。


图片发自App

寫作,先從不寫作開始

在這些實作環節裡,我看到了一般文章是如何落入「神文」、「肥文」、「廢文」的窠臼,即使是大名鼎鼎的上市公司簡介及企業形象文稿,也難逃讓讀者望而生畏、不知所云的下場。至此,我更加理解老師一再強調的,「寫作,得先從不寫作開始」的重要性。

老師反覆地提出金字塔架構,協助我們掌握邏輯思考與表達的要訣。

相較於以往提筆就寫,美其名曰文思泉湧,實則拉拉雜雜,如流水帳般瑣碎,卻立論未明、無中心思想的隨興,金字塔寫作植基於嚴謹的邏輯思考流程。

老師提出三足鼎立的金字塔架構:寫作前,必須從「思考者」角度提出貫穿全文的「論點」,為了提供讓「讀者」能夠欣然接受的「事實證據」,「作者」必須拿出充分「理由」布局。

這樣才是兼具邏輯思維深度與親民的精準論述、有骨架有血肉的好文章。

寫作是讓人精神分裂的服務業

值得一提的是,老師的教學捨棄傳統的「起承轉合」方式,甚至刻意避免常用的時間軸,而是使用與先後順序無關的空間結構金字塔寫作法。

寫作前,廣泛收集主題相關訊息,藉由不斷提問、挖掘細節,得到更深入多元的訊息,找出亮點,抽絲剝繭,以抽象與具象雙軌思考,將龐雜繁瑣的過程感受轉化為抽象的結果意義,這是由發散而至收斂的倒三角形思考流程。

但在寫作時,卻必須從體貼讀者的角度出發,確立整體方向架構,先摘要,讓讀者迅速掌握整體脈絡,再說明論點,讓讀者深入了解細節,這是先立論,再以事實情節來佐證的三角形表達流程。

這就是一篇好文章必備的「結構力」、「摘要力」與「情節力」。

難怪洪老師一再提出,「寫作是滿足讀者、卻讓作者精神分裂的服務業」,為了產出輕鬆易讀、有深度有黏力的文字,寫作者背後付出的心血,實在令一般人難以想像。

思考,是寫作的靈魂

同樣的,課後作業也是寫作課必不可少的環節之一。其中一項是採訪人物,並整理出論點、重點與情節。

不假思索,我腦中迅速跳出一位朋友阿誠的身影。我們僅有一面之緣,從今年一月底開始,因為眾籌而有較多的線上交流,因緣際會下,我得知了他的人生故事。

雖然這項作業只要做到採訪與整理即可,明知是推自己入坑,我還是忍不住將採訪所得整理成一篇完整的文章,於是繼第一次寫詩後,我又挑戰人生第一篇採訪文。

除了之前陸續收到的眾籌訊息外,我又為此特地與阿誠展開一小時的訪談,收集到的資料龐雜繁瑣,如何將這些散落零星的海量材料,串連成為一篇有主軸、有意義的訪談文,著實煞費苦心。

所幸,我依照老師傳授的思考及表達架構,以簡馭繁。大膽採用第一人稱敘事,運用時間與空間雙元寫作結構。為了顧慮一般讀者的接受性,將個人獨特生命體驗,淬鍊彙整為抽象的普世價值,以「光明」為中心論點貫穿主軸,編織成受訪者生命中一段值得記錄的人生歷程。

阿誠看到採訪文後,直呼「寫得太好了!」,他很訝異,我居然能夠將他的心情揣摩地如此到位,鉅細靡遺地傳達那麼多個人訊息,其實這一切要歸功於老師所強調:編劇的洞察與換位思考,以及導演兼具局內人與局外人不同視角切換的思維。

感謝洪震宇老師的這堂寫作課,它所提供的價值,遠遠不限於於寫作力的提升,而是更為重要的基礎能力,「思考力」,一項能夠真正帶得走的能力。

【 附錄 】

【阿誠的故事】採訪架構

論點

宇宙愛你比你想像的要多得多得多

重點

1.逃避, 墮入黑暗的深淵中

2.停止內疚, 曙光乍現

3.生命的縫隙, 是為了看見光

4.敞開接受, 宇宙要給你的, 遠遠超乎你的想像

5.看見價值, 讓自己發光發熱

6.選擇朝向光明與希望

你可能感兴趣的:(【深頁十堂】2018/05/05_理性寫作班課後作業_心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