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嗲”——重新定义外卖

最近,被美团的“外卖不嗲不上海”刷新了公众认知。

餐饮外卖,在大多数人眼里是满足温饱需求,是不健康、没品质、不好吃的印象。

而这次,美团用“嗲”诠释了新时代的外卖,从定位、符号、场景三方面,展示了美团外卖品牌升级的意图。

1、新定位:“嗲”

根据百度百科解释:“嗲文化是一种上海女性文化,上海人对女性魅力的一种综合形容,'嗲'也是'好'的同义语。”

“嗲”代表了上海精神,上海人无时无刻追求的精致挑剔与品质生活,在美食上更是不讲究。

三支TVC,率先上线蓄热度。三位典型上海名人:作家张爱玲、上海滩许文强、美食家沈宏非,从不同时空的角色视角阐述了上海的魔性、外卖嗲的极致.

张小姐篇

案头书写,电话响起,张小姐从容淡定,缓缓放下笔,风情万种的缓缓走去接电话。拿到外卖,细嚼慢咽吃汉堡。

“「嗲」是细腻,是旗袍上的一粒盘扣,是汉堡上一滴热起司。”

强哥篇

雨天,的士司机提醒上海滩要变天,催强哥出发,强哥冒着风险等待,等来的是一块蛋糕。强哥篇:

“「嗲」是经典,是上海滩风云变幻,奶油小方始终如一”



沈宏非篇

美食家宴请老友,老友一同品尝红烧肉,大家齐赞赏沈先生手艺好,讲究。

“「嗲」是讲究,是三肥两瘦间的分寸,是入口即化的火候。”


刷完三个视频,我不禁赞叹,原来外卖还可以这么美好!


2、超级符号植入用户消费场景

“超级符号就是那些人人都认识,人人都熟悉,人人都喜爱,并且人人都按它的指令来行事的符号。”

提到旗袍、张爱玲、上海滩、许文强……我们并不陌生,这是我们都熟悉文化母体的一部分,是我们共同的经验与知识,所以美团外卖成功的地方,是用我们都熟悉的文化符号栓释了“嗲”。

让“嗲”具有传播性,“不嗲不上海”更能成为一个IP,每年固定时间传播、不断重复。除核心三个TVC广告片外,年轻人消费外卖的场景广告也强势刷入地铁屏平面广告,并在地铁站玩起互动。


11月19日,开启“不嗲不上海”营销活动,线下选取人流量大,且目标客群上班族聚集的徐家汇地跌站,在上海人流密集站台上线平面广告,同时发嗲机吸引用户抽奖,抽出品类袋鼠玩偶,用户在上班和回家途中带回念想,又时刻想起美团。

线上,美团APP主推“不嗲不上海”活动,主打利益点“盲盒限时9.9元起”。这个以盲盒玩法点外卖的活动,又俘获了一批年轻人的好奇心。


从盲盒选品上,为避免用户收到餐后口味上形成心理落差,选取咖啡、汉堡、炸鸡、沙拉、意面五类标准化强的西式餐饮。

从TVC、平面广告、到发嗲机、再到APP内盲盒活动,围绕“嗲”密切做到在用户旅程关键触点上的衔接,达到用户运营完整闭环:吸引→进入→参与→成交。

继美团外卖推出新logo“一袋更比一袋萌”后,紧接着不嗲不上海活动上线,一系列动作彰显美团外卖进行品牌升级的决心,品牌走向年轻化、品质化。美团外卖经过6年激烈混战,如今站稳头把交椅,已经不需要用过价格战压制竞争对手。品牌向精神层面升级,是适当时机的选择。行业老大的转头也许是个风向标,外卖不是凭便宜,而是回归服务本身,让更多用心做好食材的商家有良好的生存空间。

期待,外卖平台的更健康发展!

你可能感兴趣的:(“嗲”——重新定义外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