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28星期三六点十分赵昱鲲05回避依恋
昨天早上起床有点晚,早上写的文字比较少,昨天的电子日记到晚上才完成。晚上老婆上班,我看着儿子女儿写作业,到八点半才出去转了一圈。早上起来没电了,我是五点半起床,有电之后已经六点十分了。还在听赵昱鲲的积极心理学,晚上或者中午我还在听东北师范大学盖笑松讲的积极心理学,积极心理学可以成为我以后的主攻方向,虽然不能在财富、权利、声望上对我有直接的立竿见影的影响,但是应该是能让我高兴、快乐、幸福、看到希望的最好的一条路。坚持学习吧。
05回避依恋:为什么你知道想要什么,但不敢去要?
赵昱鲲的积极心理学,重新认识你有多了不起,你好我是赵昱鲲。在上一节课里啊,我讲到了依恋模式的影响机制,小时候你和主要抚养者之间的互动风格会通过情绪记忆和身体记忆对你的一生,尤其是人际关系产生重要影响。人类的依恋模式呢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安全型依恋、回避型依恋和焦虑型依恋。通过我们上节课的测试,如果你发现自己有一些回避型依恋或者焦虑型依恋的倾向,其实也很正常。我在近十五年的很多相关文献里就发现中国成年人的依恋模式分布啊,安全型大概是百分之二十三到百分之四十八之间浮动。所以呢,非安全型的总数超过了一半多。也就是说,你每天到公司去上班见到的十个同事里边就很可能有五个以上是非安全型依恋模式。所以啊,了解这两类依恋模式,既是为了更理解你自己,也是为了更好的和别人相处。
今天呢,我们就先从回避型依恋说起。说到回避型依恋,我想起曾经有一个,因为工作上的往来呢,我和他有不少的交流,我们暂且叫他小李吧。小李给我的印象就是,哎,有礼貌,含蓄低调。虽然平时话不多,但是你能感觉到他其实很有自己的想法。他学业优秀,做事情也很利索。他的导师呢,经常在每周例会上夸他。除了工作学习,私底下小李和同学朋友关系也不算差,不过也没有听说有谁跟他特别亲近,倒是经常看到他独来独往。前一阵子呢,我就偶然看到他发了一条朋友圈,说他趁周末又一个人去逛了北京的十三陵,那是他最喜欢最放松的人生时刻。
小李的特点啊,概括起来,有以下三个。第一呢很理性,工作啊,人生活上的问题啊,处理起来都特别有条理。第二呢,独立。有一些自己的朋友,但是独立性比较高,别人啊通常不会讨厌他,他自己能搞定的事情呢,也绝不麻烦别人。第三啊,特别善于自得其乐,不需要粘着谁就能过得挺好。这么听起来呢,很多人应该都挺羡慕小李这样的自在活法,但是呢,和小李进行了多次比较深入的交谈以后才了解到,其实小李的这三个特点是来自于他的回避型依恋模式。7:00
8:24理性、独立、自得其乐这就是回避型依恋者的三个普遍特点,这是美国著名临床心理学家david dalin 根据依恋理论的研究和他多年的临床实践后总结得出的。对于回避型依恋模式的人来说呢这三个特点啊就好想三枚硬币,既有正面也有反面,好的那面是呢回避型依恋者的自我,不好的是啊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们也在妨碍回避型依恋者的发展。在和小李进行了多次比较深入的交谈后呢,我也从他身上慢慢的看清了这三枚硬币的全貌。我最早意识到小李的依恋模式倾向啊,其实是在和他聊到家庭的时候,当我提到父母的时候啊,小李的脸色稍微稍微有些变化。他犹豫了很久以后才说起来,他自己一直到上了大学,跟室友聊天后才发现,原来小时候父母跟他的互动是有问题的。在他的记忆里呢,从小他和父母之间的情感互动就特别少,父母生下他之后啊,就做了甩手掌柜。除了照顾吃穿之外呢,其他一律不管,好像默认所有的事情,哎只要你长大了自然就会懂得。结果呢小李不得不面对生活中各种问题。
在没有人指导的情况下,他当然是状况百出,比如说倒开水把凉玻璃瓶给烫炸了,煮饭没放水把电饭锅给烧坏了,只能用这种试错的方式来掌握生活常识,这给他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亲戚朋友倒是经常夸他懂事,他爸妈也会经常自豪的说哎,这孩子从小到大我就没有操过心。可是每当听到这种话呀,小李都会觉得特别讽刺。明明我是迫不得已才这样做的吗,父母不但没有意识到他们对我的关爱不够,还以为做甩手掌柜是一件光彩的事情,这就让小李对父母更加失望了。所以在他的依恋模式里面就包含了太多的失望、太多的求助无用的情绪记忆和身体记忆。而他呢,必须得反复适应调整,才能在孤立无援的情感世界里活下来。小李的故事并不是个例,我们生活中其实有很多像小李一样的人。
他们都曾经像我在第一讲里提到的那个宝宝一样,爸爸妈妈忙于事业,自己不管做什么都得不到反馈,当发现哭闹或者开心都没有用之后呢,就开始采取回避的策略。这其实是出于一个人从小对自己内心的保护。所以现在我们再回头看最开始提到的那三个回避型依恋的特点啊,只相信理性、高度独立、自得其乐,其实都是一个人选择了回避策略后所带来的副产品。是他不得已用来保护自己的铠甲,看护者的持续忽视和拒绝,让回避型依恋者意识到自己不管再怎么努力都没有用。我就发现小李很难向别人敞开心扉。有一次呢他小心翼翼地跟我说,哎呦私下里他其实很羡慕一个室友,那个室友情商特别高,跟谁都能很快打成一片。我还挺开心的,哎小李能跟我说出他的真实想法了,但是呢,当我进一步询问原因的时候呢,他又有点犹豫,然后很不好意思的说哎呦可能是我想要有几个真正关系很铁的朋友吧。就在我准备进一步聆听的时候呢,他忽然话锋一转。哎,不过我也不能老跟你说这些,你听多了肯定也烦。没等我做出反应呢,他又接着说,而且呢像他那样迎合周围的人估计也很累,我也模仿不来,每天主动跟人打招呼,好像我有什么企图似的,哎,还是老样子过吧。
坦白说呀,当时听到小李说完这些,我立刻产生了一种挫败感。在我看来呢,小李跟我聊了这么多,我还以为我俩的关系已经挺不错的了,结果他还原来这么见外,一下子感觉被他对的老远。相处的时候总是有距离感,这可能是我们遇到回避型依恋者经常会有的感觉。小李的例子呢也展现了一个典型的回避型依恋者,常常会有的人际关系。那就是眼看着关系有点进展了,对方也有了更多的善意的期待,想为你做点什么的时候呢,回避型依恋者就立刻紧张起来,就怕自己万一表现出依赖,对方就会嫌弃自己,同时也怕自己白白期待一场被对方辜负。于是呢,他们会一边躲回自己的舒适圈,一边用理智来自圆其说告诉自己哎,没关系,无所谓,不需要。所以啊回避型依恋的本质其实是一个人基于从小积累的失望和不信任,条件反射的使用各种回避策略,好让自己在人际关系中不再期待、不再受伤、不再被羞辱。
哪怕这个人早已脱离了最初那个环境,一时半会儿也很难改掉这种这种反应关系。比如在工作关系中,他们倾向于公事公办,避免和领导或者同事产生更深的交情,容易让人留下一种不近人情高冷的印象。在恋爱中呢,当喜欢的人向他们示好的时候,会莫名的感到压力,想要排斥,而且越是面对重要的人,越会下意识的推远距离,最后索性选择回到单身状态。之所以他们不断地在生活中重复一样的行为模式,追本溯源,其实还是来自于回避型依恋模式。这就是我想说的回避型依恋的那三个特点,也就是理性、独立、善于自我安抚的反面。第一呢,只相信理智确实能让人做事没那么冲动,但这个信念的背后其实是回避型在刻意疏远自己的真实情绪。比如失眠了,你第一个反应不是想着心里压着什么情绪、什么事情,而是跑去医院做检查,希望可以找到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病因。第二呢,高度独立确实让人觉得很可靠,事情交给他们啊就会很放心,但是对他们来说呢这只是隐藏失望和不信任的方式,就会阻碍他们和别人发展长远认真的关系。最后呢自得其乐,一个人独自消化情绪的背后,其实是他对关系破坏的恐惧,没有希望就没有失望,如果得到又失去,还不如从来没有过。那些因为主动放弃切断联系而导致的负面体验,其实他们从来没有消化掉,只是被否认和压抑了。
那么现在呢,我们就可以很清楚的知道,为什么回避型依恋的人啊为什么总是抱着越是需要越是远离的心理了。因为回避型依恋的人内心深处一直有两个不相信,第一呢,不相信有人会对盔甲之下的自己给予长期稳定的关爱。第二呢,不相信自己脱下盔甲之后,还有能力可以日益成长,抵御风浪。所以回避型依恋的人就像一个穿着高级盔甲的战士,防御能力看似极强,但盔甲内部有一个柔软弱小的情绪自我。他一直没有机会被照看喂养,因此呢,也一直没有机会成长壮大。如果你也有相似的体验,现在你也许能够意识到,看似完整、独立的回避型,其实也需要适当做出调整和改变。而修复的关键呢就在于先接纳盔甲里的自我,接纳自己最真实的情绪感受,接纳自己对爱的需求。
具体该怎么办呢?我给你提供两个方法,第一个方法是写一下身体信息日记。情绪和身体感受其实是紧密结合的关系,但我们在生活中啊,常常会忽视这一点,尤其是回避型依恋的人。从小习惯了依赖理智,习惯了压抑真实的情绪感受,把身体感受和情绪感受啊硬生生的割裂开来。所以呢,探索身体,感受、观察和记录自己身体信息的变化,对回避型的人很有帮助。所以呢你可以尝试每天睡前写一下自己今天的身体信息日记,比如说你在什么时候容易眉头紧皱,什么时候忍不住拔高音调,什么时候特别容易心慌,什么时候四肢发冷等等。你试着持续上一个星期,看看能发现什么规律,练习这个过程就好比你额外创造机会,让那个盔甲里的自我偶尔跳出来。当你对自己15:50的身心反应越来越熟悉,熟悉到能跟场景对应起来的时候,你就会慢慢发现究竟什么情绪被你忽略过去了。对于回避型依恋的人来说,这个就是重新唤醒生命活力的开始。第二个方法呢是主动在重要的人面前坦露自我,消化表达真情实感带来的羞耻感受,从习惯性否认对爱的需求中一点一点的走出来,这个过程当然要循序渐进。
一方面呢选择坦露什么可以遵循从易到难的原则,一般来说呢我们表露开心、积极的感受比一下子表露消极感受更容易。所以呢,你可以从坦露一件让你感到积极高兴的事情先开始。另一方面呢,选择向谁坦露也要循序渐进,你要尽可能的选择一个安全的信任的人开始自我袒露。以免让自己受到二次伤害。好了,那么现在呢,我来总结一下这一讲的核心内容,回避型依恋的人啊,通常有三个特点,崇尚理性,高度独立,善于自得其乐。这些特点体现了回避型依恋模式的功能性,也就是说,他是有好处的,他可以帮助你在情感的沙漠里生存下来。但是你也必须意识到这些好处,同时也意味着远离和回避、意味着抛弃。你一直以来花了大量的功夫来打造各种盔甲,他们在保护你的同时,你也把敏感无助的自己永远抛弃在了盔甲里面。如果不把他解救出来,重新认识,重新照顾。你和最真实的自己将永远隔着一段距离,所以你需要去觉察,靠近你内心对爱、对连接的需求,这样才能真正决定你未来的自我。
那么今天的行动呢,我们就来真实的体验一次自我坦露,请你拿起手机,打开微信通讯录,从里面找到一个对你来说很重要的人。主动发起一次联系,和他分享最近一周,让你感到开心但是你一直不太好意思跟别人说起的事情,也欢迎你隐去个人信息,把聊天记录的截图发给我。同时呢,在行动系统中记录你的体验感受,我会挑选其中一些精彩的分享进行回复。这是一次非常积极正向的活动,如果你是回避型依恋模式呢,它将是你迈出的非常有意义的一步。如果你不是,那也没关系,他能够帮助你强化已有的情绪表达优势,继续和别人建立好的连接。那么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下一节课呀我们会详细介绍另一种不安全的依恋模式,也就是焦虑型依恋。我会和你谈谈焦虑型依恋的典型表现,分析它的成因,并给你提供必要的修复方法。我们下一节课再见。1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