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器技术知识点

容器实现封闭的环境主要要靠两种技术,一种是看起来是隔离的技术,称为 namespace(命名空间)。在每个 namespace 中的应用看到的,都是不同的 IP 地址、用户空间、进程 ID 等。另一种是用起来是隔离的技术,称为 cgroup(网络资源限制),即明明整台机器有很多的 CPU、内存,但是一个应用只能用其中的一部分。

有了这两项技术,就相当于我们焊好了集装箱。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如何“将这些集装箱标准化”,在哪艘船上都能运输。这里就要用到镜像了。

所谓镜像(Image),就是在你焊好集装箱的那一刻,将集装箱的状态保存下来。就像孙悟空说:“定!”,集装箱里的状态就被“定”在了那一刻,然后这一刻的状态会被保存成一系列文件。无论在哪里运行这个镜像,都能完整地还原当时的情况。

当程序员根据产品设计开发完毕之后,可以将代码连同运行环境打包成一个容器镜像。这个时候集装箱就焊好了。接下来,无论是在开发环境、测试环境,还是生产环境运行代码,都可以使用相同的镜像。就好像集装箱在开发、测试、生产这三个码头非常顺利地整体迁移,这样产品的发布和上线速度就加快了。

为了运行 Docker,有一个 daemon 进程 Docker Daemon 用于接收命令行。

为了描述 Docker 里面运行的环境和应用,有一个 Dockerfile,通过 build 命令称为容器镜像。容器镜像可以上传到镜像仓库,也可以通过 pull 命令从镜像仓库中下载现成的容器镜像。

通过 Docker run 命令将容器镜像运行为容器,通过 namespace 和 cgroup 进行隔离,容器里面不包含内核,是共享宿主机的内核的。对比虚拟机,虚拟机在 qemu 进程里面是有客户机内核的,应用运行在客户机的用户态。

容器技术知识点_第1张图片

此文章为4月Day3 学习笔记,内容来源于极客时间《趣谈 Linux 操作系统》,推荐该课程。

你可能感兴趣的:(运维,运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