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坦福大学人生设计课》:用设计思维梳理自己的人生观

读完了朋友推荐的《斯坦福大学人生设计课》。本书中,两位任教于斯坦福大学的经验丰富的设计师提出了一种全新的人生态度:用设计思维梳理自己的人生观,找到自己喜欢什么,从而设计自己的余生并给出选项,以便随着事态的发展做出最优化的选择。

概括地讲,用“设计思维设计人生”的意思就是用动态的目光来审视自己,找出根源,解决人生不同阶段所面临的问题。

传统的规划思维是本书诟病的对象,规划思维将生活视为一项工程,侧重于提前想好每个细节,一旦开始就坚定地去执行。这个描述挺贴切,在这样的思路下,生活被解构成大大小小的项目,许多人都喜欢在岁末年初乐此不疲地写下规划清单,无奈大多数工程进度都是虎头蛇尾,难以抵达预想的蓝图。

相对于传统的规划思维,全新的设计思维则强调动态的眼光。无论是做五年的规划,还是十年的规划,做规划的那个人是无法与时俱进的,站在一个静止的时点来引领未来的自己,然而社会剧变会引发翻天覆地的结果,不仅无法准确预言大环境会如何变化,甚至也不能预测自身想法的变化。

某个小女孩说长大后要当科学家,很难讲等到长大以后不会想当家庭主妇。不是所有人都像三毛一样,小时候及长大后的梦想都是诗意浪漫地想要当一个拾垃圾的人。人的一生会有那么多经历,每个经历都可以改变最初的想法。

设计思维的操作流程分为四步:

第一,重新评估自己的生活。

本书对此有详尽的评估方案,简单讲分两步:

首先识别无法改变的重力问题,“接受现状是一切设计的起点,人生设计也一样,起点不是你希望到达的位置,也不是你认为应该所在的位置,而就是你当下所在的位置”,这句话很棒。其次用仪表盘检测生活的四个要素:工作、娱乐、健康和爱。

(1)记录自己的工作,看看哪些能带来回报,哪些不能,必须要砍掉那些极度消耗精力又不能带来成长的部分;

(2)健康和爱是美好而容易忽略的因素,简单来讲就是要积极阳光,爱自己和他人;

(3)许多工作狂们对娱乐的评估是有些难度的,不能把追求价值和追求乐趣混为一谈;

(4)评估各个要素的满意度,不平衡的地方就是问题所在。

第二,找对自己的方向。

找对方向是一开始就需要想清楚的问题。可以不必清楚所有细节,但找到自己的方向,在自己喜欢和热爱的道路上不断精进至关重要。如果选错了方向,再努力坚持也走不远。然后就遇到了令许多年轻人都神色迷茫的问题,“你到底想要什么?”

书中推荐的工具是“美好时光日记”,简单说就是记录,记录能量波动和心流体验,从而找出自己的真正所爱。本文通过“势能”和“目标”的概念重新解构了工作观,从而对工作赋予新的意义,这是许多年轻人需要反思的问题。

第三,给人生设计更多的可能性。

这是设计思维的亮点:人生虽然只有一次,但余生并不局限于一种可能性。

世界是复杂多变的,喜欢的事情也不止一件,你可能既想当企业家,又想当作家,还想环游世界,但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最后能走到哪里要看造化,还要迎合市场。遇到困境,没必要一条道走到黑。

为了使人生这段旅途不因市场的不确定性迷失方向,本书按“奥德赛计划”的思路提出了三个版本的设计:

(1)你现在能做什么?(2)现在的事如果做不了了,你想做什么?(3)不设限的情况下你想做什么?

接下来通过“原型设计”和“原型采访”在较短的时间里获得真实体验、试错和调整,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

第四,如何做到对失败免疫。

在人生的道路上,遇到挫折是常态。对失败免疫是必须且重要的心理素质。面对不同级别的失败,文中给出了不同的免疫态度。

小的失败是成长进度的真实反馈,不要轻易地自我怀疑;遇到大的失败,则要把人生当作无限游戏。

了解了这四个步骤的逻辑,余生值得重新设计。

你可能感兴趣的:(《斯坦福大学人生设计课》:用设计思维梳理自己的人生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