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近三十岁,才有点明白“有”和“无”的智慧

白岩松老师曾经在《对白》节目中说出对自己三十到四十岁最重要的一本书就是《道德经》。我相信大家对白岩松老师的印象一般都是学富五车,内涵丰富,有故事的男人。很多人也在追求他的书单,《道德经》对白老师的影响也是非常深远的。

今天我们不说白岩松老师,我们来简单聊一下《道德经》中的“有”和“无”。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天地万物没形成时的混沌状态,就是天地万物的开端;

天地万物形成时的本原状态,乃孕育天地万物的源头。

无,你看见过吗?没有。但是它存在吗?存在。

人类的思想你能看见吗?我能看见你想什么,你思考什么吗?当然是不能。但是你的想法和思考存在吗,确实存在。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

我能说你长得很奥妙吗?没听过有此等的评价。我能说你的想法很奥妙吗?当然可以。

说到这里,似乎有点似懂非懂了。拿创业来说,一个个创业的想法和点子汇聚成了无数的创业公司,想法和点子看不见摸不着,但是生发出的创业公司和产品确是看得见摸得着的。那如果追踪这个创业公司的奥妙之处,是看它如今的产品形态还是去研究它曾经的创业思维。

比如我们说到小米,用过手机的都知道,似乎没人不知道了。那小米的成功,去研究它的手机有用吗?当然有用,但是只能学习一点外在的,好比说手机用的什么材料,用的什么系统,多大尺寸的,多大内存等等。但是这些是小米成功的奥妙吗?答案是否定的。很多研究小米的成功,都会去研究它的产品思维和营销思维,这些思维你看得见吗?看不见,但是可以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媒介展示出来。这就叫做“有无相生”

观察一个产品或人的玄妙之处,不能从有的方向着手,应该从无的方向思考。做事情也是同样的道理,不管你今天处在什么样的岗位,你都得用“无”的智慧去思考,去记忆,而后形成“有”的部分去展现。

“不管而教”

现在对孩子的教育流行一种心态,“不管教的勇气”。这一点我们听起来有点悖论的感觉,古人都说“严师出高徒”,“不打不成才”等强调管教的说法,怎么现在要我们不管教,孩子不管教,以后学坏怎么办?孩子不管教,成绩不好怎么办?孩子不管教,以后不孝敬怎么办?

其实不管教的智慧不是让我们对孩子放任自流,任其胡来。它有两点要求。

第一点,让我们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不要过多的去干预孩子自身的发展,也不要有过多的责备和抱怨,要多和孩子交心与沟通,理解孩子并鼓励孩子。

第二点,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你想在镜子里成为什么样的人,首先作为父母就要以身作则,躬身入局。其实这种影响也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更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很多成功的父母并没有给孩子多好的教育投入,自身的思维和良好的习惯就是孩子最好的教育资源。

不管而教不仅需要勇气,更需要智慧,只有你去做了,你才能感觉到孩子微妙的变化,也能体会当中的奥妙之处。

“无为而齐”

《礼记·大学》:“古之欲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对于我们而立之年的青年来说,上有老下有小,齐家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

作为一个家庭来说,夫妻关系格外重要,夫妻关系破裂意味着家庭的破碎,上对不起父母,下对不起孩子。所以齐家最重要的就是夫妻关系,只有夫妻之间齐心协力,这个家才能更加的和睦和兴旺。

“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现在离婚率每年都在增长,到底是为什么?是缺少浪漫吗,歌词已经回答了我们,夫妻结婚之前海誓山盟,婚后却是日益抱怨,最终的结局就是一拍两散。受苦的反而是老人与孩子。

古代治国讲究“无为而治”,无为而治并不是无所作为的管理整个国家,那是不可能的,只是不要过多的去打扰人民,做到与民休息,给人民更多的生活空间和安居乐业。

治家也是同样的道理,婚后的夫妻要肩负着上下的责任和事业的压力,如果彼此之间还不能相互理解,反而相互抱怨,作出吵架、冷战甚至暴力等行为,试问这种关系还能持久下去吗?

给彼此之间多一点空间,不要过多的打搅彼此,相互理解、相濡以沫、相敬如宾。一起慢慢变老,这才是最浪漫的事,这也是齐家最好的方式。无为而有情,且行且珍惜。

《道德经》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有”和“无”的还有无穷无尽的智慧。“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遇事遇物都可以从这两个方面去追寻,看清事物的本质“无”,才能以更好的“有”去应对

你可能感兴趣的:(年近三十岁,才有点明白“有”和“无”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