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平:楔形文字传奇1|贝希斯敦的奥秘

第二篇  楔形文字传奇

1. 贝希斯敦的奥秘

现代人很难想象,人类最古老的文字——美索不达米亚两河流域(主要在现今伊拉克境内)的楔形文字传奇,会在相距数百公里之遥的伊朗西部拉开帷幕。

伊朗古称波斯,B.C.539,伊朗高原的波斯人居高临下攻占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终结了独立的两河流域文明却接收了楔形文字;楔形文约在公元1世纪失传,最后使用它的民族正是波斯人。

我们的故事书,将从楔形文字前世今生的最后一页倒转回翻。

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与伊朗扎格罗斯山地

这个被称为“诸神停留之地”的贝希斯敦山(Behistun mountain),海拔2794米,属现今伊朗第一大山脉扎格罗斯山,距离克尔曼沙阿古城约30公里。自古以来,交通要冲重地格外引人注目:它钳制着古波斯通向古巴比伦的商道;同时,通向中国的“丝绸之路”(东西大通道)与通向爱琴海的“波斯御道”(南北大通道)也交汇于此。1982年7月“两伊战争”期间,伊朗曾集中10个师的兵力一举越过扎格罗斯山脉向伊拉克方向突进,发动了第一次巴士拉会战。

贝希斯敦山崖下,袖珍的比索通镇(Bihitun)与山同名(波斯语音译),别看现在荒无人烟,史上就是过往商旅打尖歇脚地。一股终年不竭的清泉从水池中涌出,蜿蜒流过宽阔的卡尔哈山谷,岩石缝隙里开满了鲜花。

贝希斯敦摩崖石刻

在此稍事休息,一抬眼就能望见贝希斯敦山险峻之极的绝壁悬崖,巨大的摩崖石刻神祗浮雕耸立,隐隐约约之间,还能看见一排排铭文刻碑,仿佛告诉人们,波斯诸神曾经在此打坐。

波斯人是迁至伊朗高原的一支雅利安人(你若认为他们诵读古兰经也是阿拉伯人,他们一定会跟你急)。2500多年前,相当于中国春秋末期,被后人尊崇为“伊朗国父”的居鲁士大帝,以及他的后辈冈比西斯和大流士两位雄主,带领波斯人向中亚和地中海扩张,一度把古埃及和古巴比伦统统纳入波斯版图,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横跨亚、非、欧的阿契美尼德王国,史称“波斯第一帝国”。

阿契美尼德王国虽然仅存留220年,但版图超越了世界历史上任何一个之前的帝国。这是古波斯帝国最后的辉煌,随后它就被希腊亚历山大大帝攻陷。这也是楔形文字最后一束光芒,不久它便陷入黑暗之中。

护佑波斯的诸神可能就是那时候留在贝希斯敦山,只有在这个陡峭的悬崖上停留,才能受到过往的天涯行侣们瞻仰而不被他们打扰。

然而,随着阿契美尼德王朝的覆灭,诸神的传说也被悄然改变。

某个与罗马凯撒大帝同时代的人,讲了一个关于巴比伦女王塞米勒米斯的奇妙故事,她不知用什么办法把自己的行李放在了贝希斯敦悬崖。直到今天,波斯妇女们仍会把小碎布挂在悬崖下的灌木丛,以表达对女王的崇敬。一些访问过这里的欧洲人,也多次提及贝希斯敦神迹,有人说这些雕塑是被俘的以色列国王,以及被居鲁士大帝释放的“巴比伦之囚”;也有人说这是为纪念基督耶稣的十二使徒。因为从来就没有人登上过悬崖亲自考察上面的铭文,只好听任人们胡编乱猜测。

贝希斯敦摩崖石刻究竟是何人所造,悬崖上的铭文所言何事,早已成为千古之谜,直到两千年余后才偶然被揭秘。

亨利·罗林森在研究楔形文字

1835年,年轻英俊的英国中尉军官亨利·罗林森(Henry Rawlinson)沿着大道驰马而至。

抵达贝希斯敦山脚,着实让他倒吸了一口凉气:经过目测发现,摩崖石刻浮雕要比小镇高出520米,从浮雕人物脚下算起,104米高、人工铲平的陡立岩石层表面,似乎还涂着一层光滑的清漆。他掏出望远镜仔细测量,整个浮雕约有6.6米长,3.2米宽,雕刻着大大小小的十多位人物。

他也看见浮雕人物脚下刻着的密密麻麻的铭文石碑,人物头顶上方也布满了似乎是文字的符号,虽然看得不太真切,罗林森还是长舒了一口气。

“看来,瓦勒先生没有撒谎。”罗林森自言自语。到伊朗任职前他已经得知,早在1621年,意大利旅行家德拉·瓦勒(Della  Valle)在旅行日志里曾提到过这片神秘的铭文,据他讲,铭文可能是用古老的波斯楔形文书写。

时年25岁的罗林森,狂热的东方语言爱好者,贝希斯敦之行并非为石刻浮雕而来,他的目标是浮雕脚下和头顶的文字。当然,如果他能够读懂铭文,摩崖石刻的秘密也会迎刃而解。

出生在英国牛津郡的罗林森,从小酷爱阅读希腊罗马作家的历史著作。16岁以军校生身份去了印度,任职于英国东印度公司。

十分幸运,就在前往印度的远洋轮船上,罗林森遇到了著名外交官、孟买新任总督约翰.马尔科姆爵士,把他带入了令人兴奋的古代东方历史世界。马尔科姆爵士对罗林森十分照顾,在孟买的居住时光,他们还在一起学习印度斯坦语、阿拉伯语和现代波斯语。此后罗林森才可能被派往伊朗帮助训练王室军队,并担任克尔曼沙阿英国总督身边的军事顾问。

“机遇总是青睐有准备的头脑”,年轻军官罗林森头脑里的准备不是骑马射击,而是对古波斯语言的研习,以及尝试用非楔形文的波斯文字去猜测释读波斯楔形文。

当年他还在印度,就曾与当地波斯教徒有过接触。到达伊朗两年时间,又熟练掌握了阿维斯陀古代波斯语。从德黑兰前往克尔曼沙阿上任途中,见到路边的厄克巴塔纳遗迹,立即就辨认出古波斯文“大流士”(Darius)。听说哈马丹附近的阿勒万山的山坡上有楔形文石碑,特地绕道前往观摩,居然成功释读出代表“大流士”和“薛西斯”的两组楔形符号。据他所知,在此之前没有人能够读懂楔形文字。可惜阿勒万石碑铭文太短,他没有办法获得进一步的发现。

此时此刻,罗林森并不知道,他面对的伊朗贝希斯敦铭文,就像商博良20年前面对的埃及罗塞塔石碑,一个巨大的荣誉正在贝希斯敦悬崖上等待他去摘取。

罗林森初次攀爬贝希斯敦

罗林森轻盈地跳下马,系紧衣扣,贴近石壁,就像攀岩运动员那样,不带任何登山器具,手脚并用,向着近乎垂直的贝希斯敦崖顶发起冲刺。

罗林森本人确是攀岩高手。1.82米身高,身体素质特棒(比较法国皇帝拿破仑身高1.68,日本幕府领主丰臣秀吉身高仅1.40,就知道1.82在当年是何等恐怖的存在),而且还具备“十项全能”的实力,他参加过挑战赛,比赛项目包括跑步、跳远、掷圈、网球、台球、射鸽、猎野猪、障碍赛马、国际象棋及扑克。

终于,通过徒手攀岩,罗林森第一次成功地登上了贝希斯敦绝壁。

你可能感兴趣的:(叶平:楔形文字传奇1|贝希斯敦的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