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琐记】母亲!母亲(五)

        1982年,母亲嫁给了我的父亲,成为了我们队上的一个外地媳妇。

        陕南的女子是很勤劳能干的,年轻的母亲尤为如此,至今我的姑姑、奶奶以及村里的人提起母亲当年都很佩服。她一来,就发现了商机,蔡家坡虽是小镇,却是个工业重镇,三个大厂并列而立,分别是陕西第九棉纺织厂,西北机械厂和七0二。那些年,这几个国营大厂很是兴盛,工人更是数目众多,并大多来自外地,生活上的必需也就较之其他地方多得多,整个促活了小镇的所有经济。于是,我的母亲运用曾经在娘家锻炼过的生意经验,开始又一次贩卖瓜果。我父亲家里的长辈们都属于恪守于种地或是干活挣些工钱的保守农民,对母亲的举动很是惊奇,也很是欢喜。因为那个时候整个社会物资困乏,吃饱饭是生存之本,其余的一切不甚或是不敢追求。而我母亲每天贩卖瓜果干货,不但挣了些钱,剩余样子不好看、已经不够新鲜的那部分便给了这个拮据的大家庭改善生活的愉悦。

        时间不长,母亲便有了我,但生活的困窘以及她自己的坚韧好强,让她在顶着大肚子的时候,也依然坚持做着她的小生意。据她自己说,那个时候,她做生意最大的开心就是,怀孕嘴馋什么她那天就贩卖什么。托母亲的福,自小我的皮肤就比较白净,读书时脑瓜也灵活,大概是得益于母亲孕期时吃太多水果和坚果吧。父亲找到这样能干的媳妇,心里也自是很高兴。因着这个缘故,我这个大女儿满月的时候,即使我的奶奶那个时候对这个孙女不甚看重,他却是开心地大摆筵席,招待了全村的人。以至于多年后,但凡母亲心里比较清楚时,谈起以往,总要说起这件事。虽然嘴上责怪的是那场招待吃光了我们家的所有粮食(父母结婚后,好像就分家了,那个年代村里家家似乎都是如此,即使还是住在同一个院子里,但是要另外起锅弄灶的,粮食也是自己的份额。),欠了一些债务,可我能感受得到母亲那时因为被父亲如此重视的快乐。

        但,其实说到这里,大家也都可以看到,我的父亲母亲在生活上都是极其要强的人。这样的性格,有它的好处,亦有它的坏处。倘若一生机遇不错,经济底子尚可,应该是可以有一番不俗成就的。反之,就会困顿其中,徒生怨气。不幸的是,我的父母亲属于后者……

        母亲生了我之后,很长一段时间,生意是不能做了。我的父亲初中毕业,文化水平不高,脾气还不好,村里不怎么用他,而那个时候能挣钱的活少之又少。我满月的亏空,让他们一度时间陷入了生活的困境。于是,年轻气盛的父亲不顾自己身体条件,经人介绍去了镇上粮站开始背麻包。(麻包是粮站用来运粮的,一麻包大概是200斤粮食吧。)家里没粮食,我的奶奶那时还有两个儿子和女儿要养活,而她对于父亲招待全村这件事本来就有些不高兴,即使帮忙添补,对坐月子需要补身体的母亲,干体力活容易饿的父亲来说也只是毛雨落过。

        终于,某天,我的父亲累的吐血了。

        母亲不能继续坐她的月子了,我半岁的时候,她决定把我送到安康,让我的姨妈暂代抚养。一是那时我大伯家堂哥也只有一岁多一点,奶奶没有精力带;二是还好,我姨妈家子女已经十几岁了,家境不错。

        而她,则腾出手来,继续贩卖瓜果,与我的父亲一同撑起这个家!

你可能感兴趣的:(【生活琐记】母亲!母亲(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