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逆商

        说“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意思是说人大部分时间都深处逆境之中,这意味着一个人面对逆境的能力即逆商决定了他的幸福程度。保罗.史托兹的《逆商》这本书揭开的就是关于面对逆境的处理方法问题,确实让人脑洞大开。而尼采则认为:“如果一个人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他就可以忍受生活加诸他的一切苦难。”攀登者们正是清楚而坚定地仰望他们的追求,忍受住诸般苦难,一往无前。

        作者把面对逆境的人分为三类:放弃者、扎营者和攀登者。放弃者随遇而安、贪图安逸,喜欢逃避和放弃。扎营者也曾经努力,但在他们获得了一定的地位和成就后,他们便松懈下来,在原地安营扎寨。而攀登者们不光是为了暂时的头衔或者地位,他们将人生视为长跑,不急于一时的成就,永不停止探索可能,追求卓越。现实生活里我们很多人成了放弃者,随波逐流,不愿改变。还有很多人选择成了扎营者,守着自己存量,不愿意再前行。只有极少数的人选择做个攀登者,始终关注人生成长。

        我们每个人都面对着三层逆境的挑战,分别来自社会、职业与个人。舆论环境对成功的狭窄定义,不完备的社会体系带来的压力,急功近利的价值观造成了来自社会的逆境。工作环境的动荡、日益完善发达的人工智能、同事间的争斗、客户的不满等等,组成了职场逆境。而家庭的负担日益加重、自己的身体素质却每况愈下、外加“中年危机”的来袭、心态变得焦急脆弱,造成了最悄无声息的个人逆境。面临无处不在逆境,我们该怎么办?我们也许已经意识到了危机,正试图挽救,拼命往上攀登。然而毕竟道路日渐艰难。

      面对逆境,我们可能走上了一条危险的岔道。岔道一:攀登者变扎营者,营地太诱人了。很多原本一心向上的攀登者渐渐失去了奋进之心,被安逸的营地所吸引,停下步伐,从此安营扎寨,安度馀生。他们牺牲掉梦想、满足感和自我实现,想要维持用辛苦工作换来的舒适安稳的表象。岔道二:科技万能,人们会寄希望于科技而不是人类自己来解决问题,从依靠自己的使命感和能力,转投至科技的进步。这样的转变,是一个既不想承担责任,也不想解决问题的迹象。一个人一旦推卸了责任,也就丧失了掌控力、权力和担当。岔道三:打鸡血,“挺住!坚持住!你会熬过去取得胜利的!”这样昂扬亢奋的打鸡血之语就像是早晨喝的一杯咖啡,能提神醒脑。你得到了一点点迫切需要的鼓励,于是在一段时间内心情变好。岔道四:无助-无望的循环,无助让人丧失希望,而无望则变成自证预言,证明一个人究竟多么无助。这二者相互证实,彼此促进,形成难以逃离的闭环,吸干人的生命力和活力。如果走到这一步,非常容易导致人的斗志涣散,终至放弃。

        对于逆商的提高,作者给出一个LEAD的模型。L——Listen,倾听自己的逆境反应,先发现逆境,才能应对逆境;E—— Explore,探究自己对结果的担当,简而言之,就是要担责解决问题或采取行动。A—— Analyze,分析证据,分析证据是一个简单的质疑过程,让你得以审视、质疑并最终摆脱自己逆境反应中的消极部分,D—— Do,做点事情。在各种各样的逆境反应中,最能让人变得无力的反应是灾难化。灾难化就是把日常琐事想象成重大挫折,又把那些挫折想成无法挽回的灾难。这时,受害者心态最容易浮出水面。受害者心态是一个强大的陷阱,而且常常会诱惑人以此为借口放弃行动。这个心态通常源于你对遭遇的逆境没有掌控感,也没有担当力。

你可能感兴趣的:(【121】逆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