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二:爱与人生
(
爱是一个很抽象的词,我们在生命路程中不曾看见过,触摸过,但却总能感觉到它的温暖,让我们不再彷徨孤寂,从而坚定向前。
生命的意义在于爱。
一切终将黯淡,惟有被爱的目光镀过金的日子在岁月的深谷里永远闪着光芒。
——周国平《爱》
一、爱的分类
毕淑敏《非血之爱》
爱,有无数种分类法。我以为最简明的是——以血为界。
一种是血缘之爱,比如母亲之爱亲子,儿子之爱父亲,扩展至子孙爱姥姥姥爷爷爷奶奶,亲属爱表兄表弟堂姐堂妹……甚至爱先人爱祖宗,都属于这个范畴。
还有一种爱在血外,姑且称为——非血之爱。比如爱朋友,爱长官,爱下属,爱动物……最典型的是爱自己的配偶。
血缘之爱使我们感知人间最初的温暖与光明,督我们成长,教我们成人。它是孤独人生与大千世界的脐带,攀援着它,我们一步步长大,最终挣脱它的羁绊,投入血外之爱。然后我们又回归,开始血缘之爱新的轮回。
非血之爱全凭暗中摸索,更需心灵与胆魄烛照,在苍莽荒原中,辟出人生携手共进的小径。非血之爱,使每个人思考与成长,比之循规蹈矩的血缘,更考验一个人的心智。
爱一个和你有血缘关系的人,是一种本能,一种幸福,一种责任,一种对天地造化的缠绵呼应。
爱一个和你没有血缘关系的人,是一种需要,一种渴望,一种智慧,一种对美与永恒的无倦追索。
结论:
我们一生,屡屡在血与非血的爱中沐浴,因此而成长。
二、爱的力量
血缘之爱
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爱,是一种至真至纯至善的爱。这种爱的力量,让我们彼此之间血肉相连,不惜牺牲自己而保全亲人。曾经看过一篇报道,一名年轻的母亲正在回家的路上为她的儿女构思美味佳肴,却惊恐地看见自己的儿子正从阳台爬向外面,她丢下包和菜篮,毅然决然冲向了已经下坠的儿子,用自己的身躯,作为了儿子最坚实的护盾。然后,她的头却重重地磕在了石阶上,安详睡去,再也没有醒来。事后有人做过调查,发现即使正值壮年训练有素的民警也无法按同样速度到达石阶。
是怎样的力量让这位平凡的母亲做到这一点?是爱,是对子女至真至纯的爱!也只有这样一种愿意为子女付出一切,哪怕牺牲自己也要让子女延续生命的爱与信念,在那千钧一发之际创造出奇迹。这种爱的力量,一代又一代成为坚实的护盾,围绕在我们每个人身边。
非血之爱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作为《诗经》中唯一一首未被孔子批判过的诗句,用短短八个字,诠释了太多。当昔日的楚霸王项羽在乌江发出最后一声悲愤长啸,他终于承认败了,昔日英雄,却也逃脱不了成王败寇的法则。英雄迟暮,却终有人不离不弃,相伴左右,望着滚滚江水,虞姬在心中做出了如同奔腾东去的江水般坚定悲壮的决心:生,其所欲也,但怎能阻挡她与项羽永久相濡以沫的爱的力量?于是,他们拔剑自刎,同去了不再孤寂的黄泉路。如果说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爱是奉献与牺牲,那么妻子丈夫之间的爱便是不离与不弃。这种爱的力量看似不及牺牲伟大,却同样至纯,这种爱的力量让他们不再畏惧死的黑暗,从而得以永生永世相濡以沫。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孔丘一生的写照。这是另一种爱,一种对芸芸众生的博爱。没有亲情之爱令人感动,没有恋人之爱轰轰烈烈,却最为艰难与坚持。跌宕颠簸几十年,孔丘曾被作为上宾款待过,也曾被驱逐放任过,颠沛流离的一生,给他带来怎样难以想象的疲惫与创伤,但早已不再年轻的孔丘坚持下来了,并继续辗转游说于各地,他只希望天下众生安宁幸福,不再受兵役战乱之苦。支撑他的,是对芸芸众生的博爱,正是这样一种爱的力量,让孔丘几十年如一日,无论顺境,逆境中坚持下去,也被我们所铭记,所慨叹。
三、爱的能力
爱是宝贵而稀缺的能力。我们总是在意自己是否被人爱,而不是自己是否有爱的能力。《爱的艺术》一书的作者弗洛姆认为,只有真正独立和完整的个体才会拥有爱。爱的本质是给予,是积极的创造。
爱与自由
你明白爱一个人是什么意思吗?你爱一棵树、一只鸟、一只宠物,你去照顾它、喂养它、关爱它,即使他不给你任何回报,不跟随你,你仍然爱它,这种爱你能了解吗?大部分人都不是以这样的方式去爱,我们一点也不明白这种爱,因为我们的爱永远被焦灼、嫉妒、恐惧等所限,别人对自己的爱总能让自己更加满足。这意味着,我们内心是依赖着他人的,我们其实是希望被爱。我们并不是爱了之后,便把它留在那里,我们同时还要求回报,在这个要求之中,我们就变成了依赖的人。
(摘自:克里希那穆提《人生中不可不想的事》)
结论:
自由与爱是并存的。如果我爱你是因为你爱我,那么这只是交易,爱变成了在市场上被买卖的东西,那显然不是爱。爱是不要求回报的,甚至不感觉你给予了什么,只有这种爱才能使你自由。
我们在爱情中的痛苦并不是由于爱本身,而是来源于我们的恐惧:害怕自己不被爱。我们口口声声说的“爱”实际上是索取和控制。我们也因此变成了依赖的人,失去了自我,也失去了自由。
爱的前提
弗洛姆一语道破:“大多数人认为爱情最重要的是自己是否能被人爱,而不是自己有没有能力爱的问题。”
爱的关键是让自己成为一个有爱的人。可是人们不考虑这一点,也不为之努力。而是想办法如何去获得回报与满足,计较得失,小心翼翼,疲惫不堪。
爱是一种稀有的能力,它的前提是完整、独立的人格。如果我们本身没有爱的能力,想寻求依靠来拯救自己,或是扭曲自己本来面貌去迎合他人,结果往往会让人失望。
爱是给予
弗洛姆认为,爱情应当是人主动支配的积极自由的情绪。简单地说:爱是给予。
这种给予并不是我们理解的“牺牲”,以自己的损失和痛苦为代价;也并不是一种交易,目的是为了获得回报。有爱的能力的人认为“给予”本身就使人满足和快乐,而无条件的给予是内心生命力的最高表现。
并不是拥有财物的人才是最富有的人,你能付出和给予时,你才是富足的。爱情当中的付出 不只是在物质上的,而是应当分享你最具生命力的事物——欢乐、兴趣、理解力、知识、幽默甚至悲伤,等等。
弗洛姆认为,除了“给予”之外,爱当中还需要包含“关心、责任心、尊重和理解”。这些要素相互支撑,都让你把目光投向他人,没有理解和尊重的给予可能就会沦为专断的控制。
爱世界,爱自己
弗洛姆认为,一个内心充满爱的人是博爱的,其标志就是“对需要帮助的人、对穷人和陌生人的爱。”“只有我们爱那些与我们个人利益无关的人时,我的爱情才开始发展。”
每个人在堕入爱河的时候都会由于激情显现出最美好的自己,随着激情消失,许多问题也会暴露出来。持久的爱依赖的是一个人对世界和他人的持续的善意和关怀。
我们爱的对象还应该包括自己。
“对自己的生活、幸福、成长以及自由的肯定是以爱的能力为基础的,这就是说,看你有没有能力关怀人、尊重人、有无责任心和是否了解人。如果一个人有能力创造性地爱,那他也必然爱自己。”
我们需要把“自爱”和“利己”作区分。利己者总是以是否对自己有利的标准去判断一切人和物,但他们其实不爱自己,对自己的关心也掩盖不了他们缺爱的能力。
弗洛姆《爱的艺术》片断欣赏
不成熟的爱是——因为我需要你,所以我爱你
成熟的爱是——因为我爱你,所以我需要你。
我一直相信,真正的爱情可以在对方身上唤起某种有生命力的东西,而双方都会因唤醒了内心的某种生命力而充满快乐。
爱主要是给予而不是接受。给予比接受更快乐,并不是因为它是一种被剥夺,而是因为在给予的行为中表示了我生命的存在。正是在给予的行为中,我体验到我的力量、我的财富、我的能力。
爱是对所爱对象的生命和生长的积极关心。如果缺乏这种积极的关心,就没有爱。
爱是一种主动性的活动,而不是一种被动性的情感。它是一种“自足”。一般来说,可以用首先是一种给予而不是索取,来描述爱的特征。
爱别人与爱自己并不是两者择一、不可兼得。恰恰相反,在一切有能力爱别人的人身上,我们恰恰能发现自爱的态度。爱,在原则上说,是无法将“对象”跟自己分别开来的。真正的爱是创造性的体现,包含了关怀、尊重、责任心和了解诸因素。爱不是一种被人推动的情感,而是积极地渴望被爱者的发展和幸福;这种追求的基础是人自爱的能力。
摘自 江苏 简单语文 临风智语文 作者:国国老师(全国简单语文创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