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127)-海德格尔的美学思想

2.7 从现代主观主义到后现代美学框架

在我们将注意力转向海德格尔的后美学思想之前,我们需要理解他的这一主张,即美学不仅来自主观主义,而且还反馈到主观主义。美学以一种超越自身的方式反馈到主观主义中——并进入比主观主义更糟糕的东西。海德格尔 1938 年批判了西方人类通过“计算、计划和培育”来全面掌控世界,不难发现他继承尼采,对国家社会主义世界的微妙抵制。但对我们而言更重要的是,对人类通过计算推理的冷酷理性来完全掌握世界,海德格尔他将其称之为“框架”的概念的先驱(或Gestell)。“Enframing”是海德格尔对存在的技术理解的名词,正如笛卡尔开创了现代主观主义(正如我们所见),尼采也开创了后现代框架通过将存在——“实体的整体”——理解为“永恒重复的权力意志”。海德格尔认为尼采的“本体神学”(简而言之,就是尼采同时从内而外和由外而内把握事物整体的方式)开创了我们的后现代思想,认为现实只不过是力量的结合和分裂,除了力量本身的自我永续增长之外,别无他途。通过尼采本体神学,我们越来越理解并将所有实体视为本质上无意义的“资源”(Bestand),以支持高效和灵活的优化。海德格尔后来的思想致力于这种虚无主义的技术化,从中寻找超越的道路。[ 23 ] 对于海德格尔来说,真正的艺术开辟了这样一条道路,它可以引导我们超越结构本体论,“将一切征用为有保证的可用性”(PLT 84/GA5 72)。

你可能感兴趣的:(译文(127)-海德格尔的美学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