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小城旧事《3》

随笔,小城旧事《3》

文/天翔


图片发自App

和平桥上看端午水

叫县前这条街呈东西走向,街很短。从十字街口到和平桥头止,不会超过二百米。这里是小城的中心,百货大楼,绸布店,付食店,眼镜店紧挨开在沿街。县政府的大门就在街边,高处挂着庄严的国徽。正好使这条街共有了繁华和肃穆的氛围。

十字街口北去是县图书馆,原来有几座高耸的牌坊,顿使阔街成了窄巷。拐弯就是溪下街米市。这里暂且不说。

县前街南来就到了和平桥。好象此桥原为木结构廊桥,原名万安桥。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前几年用水泥青石改版了。桥面有粗壮的水泥栏杆,高约四尺半。下置严密厚实的栏栅,小孩只能伸手,不可伸头。用水泥铺制的桥面平敞整洁,栏杆下口都预设排水口,桥面不容积水。桥宽略窄于街面,桥长有三十五米。五跨拱孔三石墩。石墩用红砂岩条石浆砌,高约五丈。桥墩迎水一面雕造成尖刀状,能切开更汹涌的奔流,起到保护大桥的作用。据说,老的红砂岩能经受水的冲刷,历久弥新,越来越韧。这里的水底都是山体的石脉,和桥墩连成一体。此桥飞架在华水溪尾,把小城中心和河头沙洲,山川码头连成回环。上可见水波来袭,下可看奔流西去。

和平桥上看溪流的四季,各有不同。春水流淌着温婉,随着细雨飘来,流速也并没有加大,总是不紧不慢的按着自己的节奏。秋水却总是让伊人焦虑,酷热蒸发了深水,常常的断流使浅浅的水面浮漂着青苔,水流失去了灵动。冬水是平静的,流量不大,可能是尽力而为。下雪也就那样,徒然点缀了溪岸的树梢,有了一点妖娆。

只有夏天,在端午节后的霉雨季,这里才有了溪流应有的野性,值得大书一笔。

一场傍晚的暴雨后,沿街的店铺都在往街上扫水。街面上零乱的落满了紧粘在地上梧桐叶。残阳斜斜的照在街上,特别有一番韵味,空气里充斥着负离子,清新而洒脱,小城就象刚刚出浴的美人,没有梳妆打扮,带着一种慵散。酷热沉闷一扫而光,炊烟一片,还在风里袅袅。

和平桥上已聚了一众人,有路过的,有附近的住家,有赶着溪水情怀的,也有好事的老者此时在桥上谈古论今。更有展示自己的年轻身手的,直跨过水泥栏杆,站在桥墩的上方,一跃入水,在水深流处沉浮,在溪流的漩涡里搏击,随流而游,也是当时一景。

华溪的水系很长,从东到西几乎流过整个县域。每当上游有山洪暴雨,和平桥上都能感知得真确。每当浑浊的奔流挾杂着树枝稻草,哄哄吵吵的漫过三眼井桥,直冲和平桥墩时,可以感受到桥墩的威风,切开奔流,在桥洞下回溯一个个急湍的漩涡,打着卷的向下游汹涌奔流。可以看着溪水漫过河头溪岸,人都在小心淌水而过。河头沙洲就象飘浮在水里的一叶扁舟,对此时的水无能为力。不过人家也好象习惯了,水大也不过今夜,明天自然退去,还是原来的夏天。

天翔作品

     

你可能感兴趣的:(随笔,小城旧事《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