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普通职员到国际会议同传:我的曲线逆袭之路

我喜欢曲线。

因为它有柔韧度,遇到困难,懂得调整方向,继续向前。那道曲线,经过低谷之后,仿佛一个笑脸勋章,是称赞,也是鼓励。


从普通职员到国际会议同传:我的曲线逆袭之路_第1张图片


回顾我的同传之路,也像一条条曲线,曾遭遇很多困难,但一一克服后,生活给了我一个个大大的笑脸。

1

9年前,我到某企业的首尔分公司上班。其实我的韩语并不好,也就学了个毛皮。所以,能找到这份工作,就像中了头彩。但侥幸的美丽肥皂泡很快被现实击得粉碎。

一次,公司来了韩国客人。经理让我过去给他们做翻译。我才译了一个句子,那个高高的西装笔挺的韩国客户,皱了皱眉头,直接用中文毫不留情地说了一句“你们还有别的翻译吗?”经理当时的怒色,都能把我吞了。

我意识到,我的韩语只是花拳绣腿,职场需要的是真枪实料。要想在公司站稳脚跟,必须学好韩语。

2

为了提高韩语水平,我报了延世大学的夜间语学堂,每天晚上6点半到9点上课。虽然有近三个小时的学习时间,但上完一天班,再坐下来听课,老师讲五句,能进我耳朵的最多就一两句。一个学期下来,感觉跟没学差不多。

学费进学校口袋了,知识却没进我脑袋里

我分析了一下问题的原因。一来上了一天班,脑子里都是工作上的事情,一下子上课,没法完全沉下心来。二来老师讲过的课,我没复习。所以每次上课看似学到很多新知识点,其实压根没消化成自己的东西,一切都是浮云。

我琢磨了一个方法:S型时间管理法。虽然白天上班,没法一直学习,但可以在上班之前复习,再利用午休时间预习。另外下班后,坐公交去学校的路上,可以回想一下早上和中午学习的内容。这样听课时,能更快进入状态,也能把知识点领悟领悟得更透彻。



功夫不负有心人,三个月后,我拿到了韩语六级证书。

3

虽然韩语水平提高了许多;但除了说话更溜之外,对职场发展并没什么用。我想找一个改变现状的转折点。

一次参加行业会议,一名来自国内的市长上台发言。翻译坐在旁边,手持话筒,将发言内容翻译成韩文。那位翻译的韩语表达干净利落,而且丝毫不怯场。会议全程,我的眼光都追随着那位译员,敬佩,羡慕。我暗下决心,也要成为她那样的国际会议翻译。

要成为专业的会议翻译,一定要考高翻研究生。韩国最知名的高翻院校要属韩国外大和梨花女大,竞争也非常激烈。很多人为了考这两所学校,辞掉工作,专门上考研辅导班。即便这样,连考两三年都没考上的人也很多。

朋友都劝我不要考,他们说高翻研究生院不仅想进难,想出来更难。要想从那里毕业,必须通过毕业考试,而毕业考试的合格率很多时候只有50%。

就算这样,我还是想考。我不喜欢在梦想面前怯场。人生,不就是追求梦想的一场旅行么?只要奋斗了,不管成功与否,都是一段自己为主角的回忆。


于是我开始备考。报考翻译研究生的学生外语功底都非常深,很多小时候生活在国外,外语基本等于第二母语。和他们相比,我顶多算个半路出家的门外汉。

怎么才能在和他们的竞争中取胜呢?正面迎战,无异于以卵击石。只有突出自己的优势,用绝对优势拉开差距,同时补上自己的短板,才有可能获胜。

我的优势是口试,也就是记忆翻译(memory)。因为我剖析文章能力强,擅长抓住重点把内容有逻辑地表达出来。而我的弱势是笔试,也就是中韩笔译。因为我的词汇量少,基础也不扎实,一笔译,就都露馅。

为了加强优势,弥补弱势,我给自己定了三种练习:双语提炼中心思想,背文章,笔译。对于前两项针对口译的训练,我分配80%时间,笔译则分配20%的时间。


从普通职员到国际会议同传:我的曲线逆袭之路_第2张图片

因为备考时间不多,我基本上把100%的精力都投入了进去。平常别人跟我说什么,我都下意识地在心里总结说话的中心内容,然后再翻译一次。坐电梯,看到电梯里的广告,也会跟着念一遍,然后想想怎么翻译。好几次朋友在我身边跟我打招呼,我都没听见。

经过四个月这样的高投入度准备之后,我考上了韩国梨花女大的翻译研究生。

4

研究生的第一堂课,我就尝到了“差生”的滋味。


当时教授上交替传译,她读完一段金融类的演讲文章,让同学翻译。轮到我时,原文有五个句子,我结结巴巴半天,才说出了一句。而别的同学至少翻出三四句。整节课,我的脸都火辣辣的,感觉班上同学都在用眼光对我指指点点。


那天晚上,我在图书馆待到12点,整晚都在想怎么才能快点赶上别的同学。倒数第一的滋味可不好受啊。我找出了自己的最大弱点:专业单词量不够,对专业知识和时事不了解。

同传研究生,熟悉常用专业原理和术语以及这个领域的时事是必备技能。但这些,对于刚读研的我,却是一片空白。我得尽快把这个大漏洞补起来。

为此,我用了1+5+@的方式。“1”是教授在上课时解读的文章,重点学习教授的翻译角度和方式;“5”是配合教授的文章主题,寻找类似主题的五篇文章,和同学每天学习一篇,重点了解时事和专业知识;“@”是对这六篇文章的各种专业术语和表达方式进行整理。

但仅仅学还不行,要滚瓜烂熟地记住才行。因为同传靠的就是速度。比如,听到发言嘉宾说“人民币入篮一周年,人民币汇率的弹性大大增强”,就要快速把这个句子表述出来,否则就跟不上嘉宾的说话速度,出现尴尬的脱节。  

不过,“1+5+@”已经把我的块状时间都瓜分完了,从哪里挤时间去记呢?我想到了在路上的时间。坐地铁,换地铁,坐公交,从公交站到教室......这些边边角角的时间,其实占据了生活很大一部分。我把整理出来的知识点录在录音笔里,在路上的时候随时拿出来听。


终于,在第一学期末,我拿到了奖学金。两年后,我顺利毕业。

5

毕业后,我以为就能立马做一个高大上的同传了。但现实是:没有任何一个国际会议愿意把工作交给一个毫无经验的毕业生。

只有实力获得认可,才能获得机会。而实力,只有靠机会才能展示。我决定,不管机会大小,薪酬多少,抓住一切机会

我把简历发给所有网上能搜到的翻译公司和会展公司。一开始都是石沉大海,毕竟每个公司都有固定的合作译员,他们不愿意冒风险用新人。但偶尔固定合作译员没有时间的时候,他们会给我打电话。大多是一些无关紧要的小会议。但,不管会议大小,我都做100%的准备,确保没有任何失误。

渐渐我的实力获得了认可。每一次对工作机会的把握,就像是种下一颗种子,这些种子在日后会开出惊艳的花朵。在工作中看过我翻译的人,向我要名片,帮我介绍工作机会。我的履历也积累得越来越多,韩国副总理、三星SDS总裁、京畿道道知事、KOTRA社长、韩国大使等,我都曾为他们做过翻译。


记得有次给韩国大使做翻译,他一开始都尽力自己用中文表达,但看我在给别人翻译时,翻译得很到位,于是也放心地让我为他翻译。之后,那位大使还向别的人夸我,说我不仅有播音员的发音,而且用词很优美。

其实大使先生不知道的是,为了那次三十分钟的会议,我足足提前准备了两个月。

6

现在的我,一边经营自己的翻译工作室,一边读博。我的新梦想是在五年内,完成毕业论文,拿到博士学位。

我知道,这又是一条困难险阻不断的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我已经做好一路向前,不断打怪的准备。

我相信,五年后我能画上又一个美丽的笑脸曲线。

你可能感兴趣的:(从普通职员到国际会议同传:我的曲线逆袭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