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写作吧!你值得被看见》
写作者, 必是愿意回到生命现场,拂去心灵暗角的灰尘,用文字温暖自己,感动别人的人。
掩卷而思,心潮起伏,因思绪飞扬而无法起笔。已经是第3遍看《写作吧,你值得被看见》这本书了,仍然爱不释手。由于这本书是按照作者以前在其网络专栏发表的一系列文章集合而成的一本书,因而在以教人写作的逻辑结构上,不是一个完整的闭环。个人觉得并不能把其作为一本工具书来学习。
所有的写作指导书籍都会说,本书会教你一篇文章“写什么”“如何写”,但因为实例不足,大多管中窥豹,启发不了读者,想提高却不 知道如何下手。本书作者反之,用40篇文章,每篇文章用多个学生的文章片段娓娓道来一个主题。
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本书:
这本书主要从文章的生动性、素材的使用、结构的合理性、语言的多样性这几个方面,运用具体实例的方式,生动阐述了培养一生写作素养的方法。
作者蔡淇华,是在看这本书之前,我从来没有听说过的一个作者。虽然他已经出了三本书,在2014年的台湾获得“师铎奖”。因为是台湾人,所以,他行文的方式跟语言的表达上,与大陆略有不同,但是这丝毫不妨碍我们理解这本书。
40个故事看下来很轻松,很感动人,但是就像我前面说的,你不好理解整本书想要表达的逻辑思路是什么? 40个主题确实让人记不住,大多可以合并,时不常还得回转看看目录,到底这个主题是归属哪个范畴里,这是这本书,让我唯一诟病的一个地方。
回到书中,每篇文章的可读性很强,一次说明一个道理,每个道理呢,都让我们得到启发,可以学到方法。可以看到写作的精巧奇妙之处,通过回看生命的点点滴滴、观察自己成长的的各个阶段,打开自己心灵暗角的那些箱子,看到双亲的含辛茹苦,祖父母的慈爱,同学之间的友谊,友情的决裂、爱情的背叛。
一次次让我们勇敢的想跟作者一样,回到生命的上游,攀爬心里永远不敢再触及的那座雪山,在那座高山上,有寒冷的过往,作者鼓励我们用写作的温暖来保护受冻的自己,披起战衣重新攀爬,在持续的观察和生命感悟中长出意象的翅膀,书写出动人篇章
文章的写作技巧,作者没有夸大其词地描述,就是老实地从实例中请读者打开五个感官的联想,通过镜头的变焦、电影的启示、诗歌的诗眼、神话的遐想,科学理性的关联、格物以致知,素材的多角度加工、在理性的交融中以表达自己。
文章的开头就如同简洁的文案,在快节奏的自媒体时代,文章的开头就如同广告语一般,要用戏剧的张力一下就要抓住读者的心。
素材的积累,作者提示从自己的生活经历中汲取,从日常聊天,看书看电影,职场交际、希腊神话、中国诗歌,经典名著中关联到自己的文章。而反向使用素材,会更能很好的衬托主题。
文章的结构,作者提出“要在故事的转折处”,让那个人用“最值得被全世界记忆”的方式下出场,用了海明威《老人与海》中,老人圣地亚哥的出场方式来说明这个方法。老人是在出海第84天还未钓到一条大鱼的情况下出场的,第85天终于钓到一条大的却因为与鲨鱼的博杀后只能拖着一幅鱼骨头回到家。介绍,就如同拳击运动员的出场,获得全场的欢呼,勾勒出到令人难忘的画面。
最喜欢的一篇就是讲述文章结构的三明治时间压缩法:“短暂的真实时间,夹住亘长的戏剧时间,压缩出的,是生命的张力”。两片面包是真实时间,戏剧冲突和碰撞是中间的精彩时刻,这是一种倒叙或间叙,在第二片面包之后,情节又会向前开展。
这个结构也是电影常用的手法,尤其好莱坞擅用此法,昨天看王小帅的电影《地久天长》,居然也采用了这种方法来讲故事,而且是多个夹层的三明治。
写作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儿,也不是你盲目地写就可以写的好了,而是要“感应世间一切的讯息”,并“站在爱的一边”,“用不忍来庄重我们的语言”,“让呼吸的文字”“长出伊卡洛斯的翅膀”,飞向文字堆叠的高峰,写自己,写天地,写众生,成为一个热爱写作的皮格马利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