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o小黄车推出车身商业化广告,能自救成功吗?

ofo终于还是扛不住了!作为之前与摩拜相抗衡的巨头,ofo其实也是最被看好的共享单车企业之一。可惜共享单车行业的窘境,终究不是成为巨头后就能拯救的。摩拜被美团收购后,ofo就成为巨头垂涎的目标。数十亿欠款、盈利模式不清晰、商业模式不成熟等,都成为困扰ofo的重大问题。

但就算有滴滴潜在的收购要约,ofo还是不想“卖身”。或许,戴威看到了摩拜高层的下场。在美团刚收购摩拜时,美团CEO王兴发布内部信表示,摩拜将继续保持独立品牌、独立运营,且摩拜管理团队将保持不变——王晓峰继续担任CEO。

可惜的是,商场上哪有那么多“诺言”。仅仅24天后,摩拜高层人员就大变动,且打造出新的组织架构。架构调整后,创始人胡玮炜取代王晓峰出任摩拜CEO,并任命刘禹为摩拜总裁,向CEO汇报。或许,戴威不想成为被收购后的“弃子”,因此要“战斗到底”。

而ofo针对自救给出的解决之道也不稀罕,就是推出车身商业化广告、APP开屏广告到。事实上,车身上的商业广告早在去年就有了。当时,众多共享单车企业都兴致勃勃去尝试这种模式。一时间,共享单车成为了移动“牛皮癣”。

但是就在去年7月份,北京市共享单车《指导意见》正式出台,出现“不得设置商业广告”的内容。在《指导意见》对企业运营服务要求中,有一条是“在车辆标准方面,投放车辆应符合国家、行业标准,安装车载卫星定位装置,不得设置商业广告”。也正是这份《指导意见》的出炉,让很多共享单车汽车为之收敛,没有再直接投放商业广告。

不过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虽然不能直接打广告,共享单车企业又想出“软推广”的方法,进行所谓的“定制”。如ofo就与《神偷奶爸》推出的“大眼车”,将小黄人的元素融入其中。摩拜也和《悟空传》电影合作,推出定制单车。

不过就摩拜和ofo此前陷入的窘境来看,采用“曲线救国”的方式显然是不能成功的。为此,ofof此次又将重点放在了车身商业化广告和APP开屏广告上。但这样做还是会出现很多问题,比如政府会不会进行监管;广告主是否认同车身广告的做法;车身广告带来的盈利能否填补巨大的债务和持续的亏损等。

尤其是当车身广告真正上马并普及后,ofo依然无法从泥淖中走出来,届时又会怎么样呢?总之,ofo的车身商业化广告更像是无奈之举,而不是能够引领自身走向未来的“杀手锏”。

此文为看点(杨小白谈谈科技)原创内容,特此声明

你可能感兴趣的:(ofo小黄车推出车身商业化广告,能自救成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