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干妈背后的传奇故事 - 草稿

文/思辰物语


在我没开始互联网创业之前,我只知道老干妈,根本不知道陶华碧这个名字。


陶华碧,1947年出生于贵州的偏远山区,没上过学,只认得自己名字“陶华碧”三个字,就这样的一个女性,她是怎么把一瓶几块钱的辣酱卖到与茅台齐名的?

20岁的时候,陶华碧嫁给了地质队的一名地质普查员。可是,不久丈夫却患了重病,卧床不起。她既要赚钱为丈夫治病还要抚养两个未成年的儿子,全家的重担落到了她柔弱的肩膀之上。


没过几年,丈夫就去世了,为了孩子,陶华碧没有改嫁,独自承担抚养孩子的重任。也是为了孩子,她做了很多甚至男人都不愿做,也做不到的事。


为了挣钱养家,陶华碧到建筑工地背混泥土,每次要被100多斤,别人一天背十几趟,而她一天背几十趟。


为了挣钱,她还抡过锤子,最小的也20多斤,一般男人抡4个小时都已到达极限,而她一抡就是十几个小时。


她还做过米豆腐(贵阳最常见的一种廉价凉粉)卖。由于常年接触做米豆腐的原料——石灰,她的双手一到春天就会脱皮。


贫穷可以限制一个人的想象,却打不倒坚强的陶华碧!


贵州人爱吃凉粉,吃凉粉就要拌辣椒酱,为了把生意做好,她就研制做好吃受欢迎的辣椒酱。


刚开始生意还不错,后来生意越做越差。她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凉粉虽然不好卖,但很多人还是经常跟她买辣椒酱,很多时候通常是,辣椒酱卖完了凉粉就卖不出去了。


为了探究怎么回事,有一天她走出摊位,看到沿街其他摊位卖的凉粉居然配了她的辣椒酱,而且生意非常火爆。


陶华碧嗅到一个商机:我的辣椒酱受欢迎。既然凉粉不好卖,干脆改卖辣酱。至此在辣椒酱的道路上越做越好。


“老干妈”的由来


前面我们说了陶华碧没文化,只认识自己名字。那老干妈又是怎么来的,谁命名的?


1989年,陶华碧曾开过一家实惠饭店,在学校附近。说是饭店,其实是她用废弃砖头,油毛毡,石棉瓦盖的简易饭店。摆设也非常简单,几张桌子,几把椅子,一口锅,几双碗筷。


因为量大实惠,学校的学生经常光顾。有一天,她发现有个学生不好好上课,还经常打架,陶华碧心想,这个孩子一直这样下去,这辈子就完了。


经过打听陶华碧才知道,这个孩子家里穷,父母没钱给他买饭吃,为了吃饭,这个孩子就在同学中充当“老大”,吓唬那些有钱人的孩子,“孝敬”他。


至此,陶华碧才明白,孩子本身是不想打架,为了生存不得已。从那以后,这个孩子吃饭,陶华碧不再收钱。而且对他百般关心,把他当自己孩子一样。


渐渐的孩子被感动,不再打架斗殴。有一天,孩子吃完饭,叫了陶华碧一声“干妈”。时间久了,其他孩子看见有人喊陶华碧“干妈”,也跟着喊起来。


陶华碧很关心这些孩子,谁的衣服破了帮他们缝补,哪个孩子没钱吃饭,都可以赊账而且从不催收。陶华碧后来甚至做出一个惊人的举动,凡是穷困家的孩子,一律销账。


这些孩子的父母大多忙于生计,没时间照看。陶华碧对他们而言就像母亲一样,这些孩子打心底里,早就认可陶华碧是他们的干妈。


当时陶华碧快50岁了,所以又叫她“老干妈”,时间长了,附近的人都知道,实惠饭店有个善良的“老干妈”,就这样老干妈在附近出名了。


走出贵州,走向全国


早在陶华碧开实惠饭店时,当地修建环城公路,很多途经此地的货车司机也经常过来吃饭。

陶华碧这时展现了她的商业智慧:向司机免费赠送自家酿制的豆豉辣酱,她的辣椒酱口味独特,经过货车司机们的口头相传, “实惠饭店”的名声不胫而走。


有一天中午,陶华碧的麻辣酱卖完后,吃凉粉的客人就走光了。她意识到,原来客人们是冲着麻辣酱来的,这也让她有了专门做辣椒酱的想法。

1994 年11月,“实惠饭店”更名为“贵阳南明陶氏风味食品店”,辣椒酱系列产品成为主营产品。


1996年8月,陶华碧借用南明区云关村村委会的两间房子,带着40多名追随她的工人,办起了辣椒酱加工厂,牌子就叫“老干妈”。


至此,老干妈走上正轨,走出贵阳,走向全国,甚至世界各地。


老干妈成功之道


质量至上,陶华碧30年专注做辣椒酱,这么多年来,不去追风口,不搞多元化经营,只专注做产品。


诚信经营,从不拖欠。


诚不欺我,量大价优。辣椒酱每瓶仅售价8元,想客户之所想。

你可能感兴趣的:(老干妈背后的传奇故事 - 草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