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前读了一本随笔集,我却失眠了

昨天翻到一本书,《平衡木上的中国》,半年前买的,翻过几页之后便躺在了书架上,差点被我遗忘。

原是想作为睡前读物,虽不是为了催眠,但也是想着读过假装是给自己涨知识罢了。

然而,我失眠了。

尽管我有时候比较感性,但也不是情感泛滥的那类,不过就是有个“忧国忧民”的毛病,明明自身难保,却总有拯救苍生的幻想,所以看着看着,我揪心了,然后失眠了。

作者说这是一本随笔集,并不是学术文集,关于这个课题,实际上是作者的博士论文,另有专著,论文名字是:《城市化的孩子:农民工子女的身份生产与政治社会化》。

“农民工”是一个群体的标签,起初带着歧视的意味,后续经过官方的宣传,已经没有了歧视的普遍意义,然而,正如作者说的,我们把农民工(及其子女)定位在“弱势群体”的位置,制定的政策偏向是帮扶和关注,但,这个群体实际上只是缺乏平等的权利,对于农民工子女,最直接的就是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

作者研究的地域背景是上海,魔都。

我们总相信,社会的治理水平,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总是在不断改善的。对于公办学校开放给农民工子女就学,看似趋向平等教育权的举措,在实践中也失衡了。因为大部分的学生,还是不能正常参加中考和高考,有限的选择权,限定了未来。这些青春期的孩子,升学无望,大部分过早进入社会,反作用于社会,成了治安不稳定因素之一。

未来的历史学家、社会学家研究这个时代的时候,他们是否会成为笔下时代的特定产物?等待他们的未来几十年,又会酝酿出怎样的现象?

有人说,焦虑来源于个人对未来的不确定性,然而,当可预见的未来如此确定的时候,可能没有了焦虑,剩下的却只是无力。

图片发自App

我想起当初买熊博士作品的时候,书价是远大于标价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睡前读了一本随笔集,我却失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