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焦虑,不过是急于求成

有段时间,“斜杠青年”非常流行,跨界的都是牛人,满大街都是会做饭的裁缝,会唱歌的厨子,还有会写诗的程序员,弄得大家非常焦虑,觉得再不赶紧另辟蹊径拓展个特长,或发展个第二职业啥的,自己就被时代抛弃了,被抛弃时还连个招呼都没人给打的:单是这么脑补一下,就会觉得那情形要多悲惨有多悲惨,愁云浓雾笼罩在渴望实现财务自由、时间自由的人心头,一个个像热锅上的蚂蚁。

当到处都有“21天练就一笔好字”、“**天减肥**公斤”这样的小广告时,人们渴望“速成”的急切心情就被诱惑得失去理智了。

那句话怎么说来着,很多人的人生目标不是“先赚它一个亿”——这个可能几辈子也实现不了,算了——而是“年薪百万,成为CEO,迎娶(嫁给)白富美(高富帅),走向人生巅峰”。

OMG!真的有“速成”这回事儿么? 当年读书时,一位出身湖湘名门望族的老师在课堂上说过:“平生最恨‘速成’,速则速矣,成则未必成。”他饱读诗书,文学艺术方面的素养都相当高。那时阅历尚浅的我一下被这句话击中,就记下了,当时情形历历在目,余音在耳。后来想,或许是因为知道他读书多吧,或许是因为看他已历经沧桑吧,我就直接信了的。

但后来,眼看着确实有人冷不防异军突起,眼看着有人斜刺里黑马杀出,眼看着自己年轮一圈圈加大,渐渐沉不住气了,暗想:或许真要拓展下第二技能之类的本领?怕真的是要找找“速成”的门道儿吧?莫非“弯道超车”这种操作真的能行?心里直犯嘀咕。

生活总是在最合适的时候给我上最重要那一课,这次也不例外——从这个意义上讲,我真是无比幸运。

心浮气躁的日子里,有天小朋友缠着我给他念书,他手里捧着幼儿园发的课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递到我手里,我下意识地读起来——有时太累,让我读我就纯粹地“读给他听”,自己是不过脑子的,读完不知道讲的是什么——这次,读着读着,就真的读到心里去了:

“一天,一只自以为是的老鼠遇到了一只蝙蝠。老鼠伸出了爪子,骄傲地说:‘我会打洞,你会吗?’蝙蝠摇了摇头,轻声说:‘我不会。’老鼠摆了摆尾巴,自豪地说:‘我知道农夫的香油藏在哪里,你知道吗?’蝙蝠涨红了脸,轻声说:‘我不知道。’老鼠晃了晃脑袋,得意地说:‘我能够从母鸡哪里弄到鸡蛋,你能吗?’蝙蝠羞愧地低下了头。忽然,蝙蝠看到草地上有一条蟒蛇张着大嘴,朝它们扑过来。蝙蝠赶紧飞了起来,躲过了蟒蛇。老鼠却被蟒蛇一口咬住了。就在将要被蟒蛇吞下去的那一刻,老鼠听到蝙蝠在空中说:‘我不会打洞,也不知道农夫的香油藏在哪里,也不能从母鸡那里弄到鸡蛋,但是我会飞。’”

是啊,“会飞”这个硬核技术,是区分蝙蝠和老鼠的标签,还能在关键时刻救命,“不会打洞”之类的劣势完全可以忽略不计了

简单直白的寓言,告诉我们的就是浅显易懂的道理,奈何我们这些从小孩子长大的大人,常常会忘了这种再明白不过的常识,总是舍近求远。

曾有一组漫画,画的是一个人扛着工具打井,在一个地方挖一挖,没出水,就换个地方再挖,如此反复。最后挖了好多深浅不一的坑,但到底都没挖出水来。其中最深的那个坑,离泉眼已近在咫尺了,可惜挖井人放弃了。

作家林清玄曾写到他家附近有个“林妈妈水饺”,只是夫妻二人卖饺子,一开始花费很多心思研究配料、调料等,反复实验,觉得合适时开始摆摊,每天包1万到1.5万个饺子,在四个地方摆摊儿卖(因为很少有人会每天买饺子,她们就采用了流动摊位的形式),每月毛收入就在40万以上,稍微一算,就发现这是个惊人的数字,比很多白领收入高多了。

老干妈陶华碧这么多年也就是做了瓶辣椒酱,可人家已经是世界知名企业家了,她有坚守,有原则,至今不上市,就只是踏踏实实做辣椒酱,心无旁骛。也正是这一点,人家稳稳地做实业,稳稳地赚钱,几十年如一日,持续发展。而与之同期创建的各种想方设法赚快钱的各种公司,恐怕绝大多数都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吧?!

这么看,还焦虑什么呢?静下心找到最想做或做得最好的那件事,专注而持续地做,做得精巧,做出特色,做到超乎寻常,就可以了啊。

很多事情,并不像想得那么复杂,只是人们想东想西地把它弄复杂了。

我自耕耘,静待花开




你可能感兴趣的:(大多焦虑,不过是急于求成)